2011年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

       今年有一位全球科技领袖陨落,他的辞世令整个科技行业动容,这就是科技人物的魅力和力量。2011年在生命科学领域也涌现了不少值得铭记的名字,他们或推动着生命科学深刻地变革,或解开纷繁复杂的生命真相,或尝试改变整个研究的大环境,他们的存在或多或少为2011年的生命科学领域填上了或浓或淡的一笔!

       2011年岁末,让我们跟随时光的脚步,一个个回顾这些生命科学风云人物,透过他们的轨迹触摸生命科学领域的灵魂,洞悉生命科学领域的变迁。

       生物通诚邀您参与2011年度生命科学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2011,选出您心目中的最具影响力的生命科学领域十大科技人物。


白春礼

今年年初,作为我国最大的国立科研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进行了主要领导调整,任命白春礼为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就任后,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采访了他,白春礼就中国的科研及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同时今年白春礼还当选为德意志国家工程院院士。
白春礼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白春礼当选德意志国家工程院院士

  屠呦呦

“屠呦呦”这一名字今年给国内生命科学界,乃至整个科学领域留下了浓厚的印记——今年9月屠呦呦教授荣获了美国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奖,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科学家所荣获的最高生命科学领域奖项,她的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 (artemisinin)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这一消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饶毅推荐,青蒿素奠基者荣获2011美国诺贝尔奖
纽约时报,Cell等报道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饶毅

作为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饶毅教授一直倍受关注,而今年更是由于中科院院士增选,成为了多方焦点。今年8月,在中科院院士增选第一轮筛选名单公布,饶毅教授落选之际,他即刻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文,由此引发了学界大规模探讨,无论这一结论会是什么,但这些探讨激发了大家的反思和讨论,有助于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

饶毅: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新增选院士名单出炉 饶毅再荐两名副教授

  王振义

今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国著名的血液学家王振义院士荣获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振义院士曾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著名血液学专家荣膺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
王振义:450万用于学科建设,50万归课题参与者共有 

     
袁隆平

环绕在袁隆平头顶上的光环很多,比如工程院院士,隆平高科大股东,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等,但今年他取得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超级稻产量的突破——今年9月,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据称这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
袁隆平谈超级稻亩产破九百公斤 称无转基因技术
袁隆平获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

  张亭栋

虽然这位学者的名字只是今年由于饶毅的博文而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研究领域里,张亭栋确实是一位奠基式的人物,从1972年开始,他就将研究方向锁定了白血病研究,并于1973年《黑龙江医药》杂志上发表了“癌灵1号”的开创性论文,这是一项重要的开创性研究,自此砒霜治疗白血病开始了学术研究道路。今年张亭栋也获得了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中药名家张亭栋 看淡名利 心系病人
屠呦呦与张亭栋获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
谢晓亮

今年5月,哈佛大学著名的华人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讲座教授谢晓亮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三位在中国内地接受大学教育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谢晓亮教授是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和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的开拓者之一,其工作具有极强的技术创新性,对于科学家们深入理解酶动力学及活细胞中的基因调控奠定了基础。
谢晓亮: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华人学者
Nat Methods特写人物:新晋院士谢晓亮

  张明杰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张明杰教授2011年发现了一种重要的骨架蛋白:INAD的作用新机理,这也是视觉系统应答光线刺激的重要机制,这项成果登上了顶级期刊Cell杂志的封面。张明杰教授多年来从事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许多贡献。2011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2011候选院士最新Cell封面文章
张明杰:细胞不对称分裂的奥秘

     
徐洋

如果说21世纪是干细胞的世纪,那么干细胞领域中最璀璨的明星莫过于iPS(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技术,这主要是因为iPS技术获取干细胞的能力可以绕过伦理争论用于临床治疗,当然其前提是能避免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但是今年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徐洋教授却发现iPSCs分化生成的多种组织移植至动物体内会产生快速免疫排斥反应,这无疑是iPS研究中面临的最大阻隔之一了……

专访徐洋:iPSC会引发免疫排斥 还要继续研究吗?

  张毅

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张毅教授曾入选《科学观察》选出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高影响力论文数量最多十大科学家之一,今年其研究组又获得了改写教科书的重要成果:发现了第7,8种DNA碱基,改变了原有认为DNA碱基只有4种(近期增加至6种)的观点,这对于干细胞和癌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华裔学者Science发里程碑成果:第7,8种DNA碱基

     
裴端卿

国内iPS研究不落人后,一些代表性人物更是在iPS技术发展领域获得了许多飞跃性的成果,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今年裴端卿研究组成果又再次登上《Cell stem cell》封面,证实维生素C可调控细胞的组蛋白甲基化水平,并且维生素C和Jhdm1b协同作用导致Oct4单因子能高效的使体细胞重编程,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衰老。

专访裴端卿课题组:创新体细胞重编程技术
专访裴端卿:我的工作核心是科研

  蒲慕明

今年8月,Nature杂志刊登长篇报道,详细记述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教授的科研之路,及其为中国的神经科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称蒲慕明教授为中国神经科学发展促进者。这无疑是对蒲慕明教授国内神经科学发展事业的一种肯定。同时今年蒲慕明教授也发表了多篇学术研究成果,并入选2011中科院外籍院士。

蒲慕明连发Nature,Neuron两篇文章
《自然》文章:中国神经科学发展促进者蒲慕明 

-----------------------------------------------------------------------------------------------------------------------------------------------------------------------------
赵柏闻

19岁,你我正在干什么,也许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也许正在开始考虑人生的方向,而19岁的赵柏闻已经领导着一支20多人的科研团队,从事“人类认知能力的基因组学分析”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组自去年成立以来,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今年更是由于多方面对该项目兴趣浓厚的科学家、大学教授、研究员表达出加入该项目组的意愿,而备受关注。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今年华大基因这一基因组测序“航母”在多项国际事件中表现出的科研能力,比如德国大肠杆菌疫情。

19岁高中生领衔基因科研团队 为理想退学
顶级杂志发文关注肠道疾病最新疫情

  管敏鑫

今年作为国际上线粒体遗传学和母系遗传病致病机制研究知名专家的管敏鑫教授,当选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这是继两年前浙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成立后的第二位院长(第一位是冯新华教授)。管敏鑫教授今年也相继发表了不少文章,比如发现了一种与非综合征性耳聋有关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等。

管敏鑫出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浙大生科院院长最新文章发现新致病基因

     
颜颢

今年4月的Science封面展现了一种另类的科学之美,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的华裔科学家颜颢教授利用结构DNA纳米技术,开发了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完全由自组装DNA纳米结构制成的基因检测平台,并取得了许多结构DNA纳米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这些三维结构能在构建人工酶的时候作为支撑结构,或者帮助封装治疗性药物分子,用于靶向药物传递。
专访颜颢:科学与艺术——大美天成

  卢煜明

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缺陷儿出生,这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防治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方法都无法达到既精准又安全无创。卢煜明教授作为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无创产前诊断)技术的首创者,今年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又公布了13和18号染色体产前诊断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将有助于更多遗传疾病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除此之外,今年Sequenom公司还推出了一种用于检测胎儿唐氏综合症的新型检测方法:MaterniT21。

卢煜明教授再发权威文章解析测序新应用
卢煜明教授PLoS获产前诊断新进展
MaterniT21:产前无创诊断技术推向市场

     
庄小威

且不论这位华裔女科学家在成为哈佛大学正教授的时候,令人咋舌的年龄和学术成果,就显微成像研究领域而言,庄小威无疑是目前这一学术领域中的领衔科学家,今年庄小威研究组又再次发表开创性的成果——利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结合染色体构象捕获分析法对活体大肠杆菌细胞内蛋白进行了跟踪观察,证明了新型成像技术在解析活细胞超微结构中的应用。除此之外,今年庄小威还荣获了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华裔著名女科学家发表Cell特写文章:细胞成像
著名华裔女教授庄小威再发Science文章
庄小威获2011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袁增强

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细胞抑制生长性信号通路,近年来关于Hippo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十分活跃,国内科学家也取得了相关的不少成果,其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增强研究员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今年袁增强研究员与其他研究员一道,共同组建了国内第一个Hippo研究联盟……

专访袁增强:共享资源 提高研发效率——记国内第一个Hippo研究联盟成立
-----------------------------------------------------------------------------------------------------------------------------------------------------------------------------
周光宏

南京农业大学是我国最好的农业大学之一,今年教育部下达了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的任免通知,周光宏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周光宏教授主要从事肉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营养吸收代谢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任《Meat Science》副主编,教育部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

周光宏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 郑小波不再担任 

  王存玉

今年10月美国国家医学院在其41届年会上宣布了今年新当选院士的名单,其中有三位华裔科学家入选,而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王存玉教授是其中唯一一位大陆出生的华裔科学家,王存玉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细胞死亡的调控和转移、口腔炎症发病机等。

三位生命科学华人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张学敏

来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张学敏教授今年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重要成果,发现了一种调控因子如何引发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的,这一成果一经公布,就吸引了各方的关注,中央新闻联播也进行了重点报道,称这一研究成果将解决长期困扰乳腺癌患者的耐药性问题。2011年张学敏教授还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CCTV重点报道军事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成果

  李家洋

今年5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研究员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且于11月,被任命为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的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以粮食作物水稻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的合成途径与作用机理,并致力于水稻的分子品种设计,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高效新品种。

李家洋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论辩转基因

     
徐国良

来自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的徐国良研究员今年与其他研究组合作,接连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共同取得了卵细胞重编程机制研究,以及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这些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重编程过程,以及DNA去甲基化途径。

中科院最新Science文章
中科院徐国良最新Nature文章

  裴蕾

本世纪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视为第四次科学浪潮,其中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则被誉为第四次科技浪潮中的弄潮儿,是能将生物领域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学科。今年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国际对话与冲突管理组织的裴蕾博士发表了综述性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内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对于解析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访裴蕾:国内合成生物学前景广阔

-----------------------------------------------------------------------------------------------------------------------------------------------------------------------------
陈填烽

27岁被暨南大学作为特需人才引进,并以副教授职称获得了博士生导师资格,两年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由此陈填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陈填烽目前从事的研究是设计及合成靶向药物,以定点杀死肿瘤细胞,已先后在Biomaterials、Inorganic Chemistry及Cell Mol Life Sci等主流杂志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

27岁成广东最年轻博导 “80后”教授压力很大

  王宾

国内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一直受到关注,今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特聘教授王宾将其研究组一项关于“共免疫”的研究成果成功进行了转化,与著名的DNA疫苗专业化公司:Inovio公司旗下的VGX公司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这是技术成果转化的一次经典范例。

专访特聘教授王宾:谈科研成果产业化

     
惠利健

今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惠利健研究员取得了肝脏再生医学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利用一种称为直接转分化的方法将从小鼠尾部获取的成纤维细胞重编程生成了成熟的肝细胞样细胞,这是首次获得转化型肝脏细胞,相关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专访惠利健:肝脏再生研究的里程碑

  林东昕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林东昕教授今年获得了多项重要的成果,首先是6月份,其研究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个全新的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位点,12月份又报道了中国人群胰腺癌易感位点的相关成果,这些成果都公布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专访林东昕:食管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 Genetics揭示胰腺癌易感基因


推荐候选人物:

      


姓名:  
留言:


1、评选范围:活跃在2011年生命科学领域舞台的华人科学家

2、评选方法:由各杂志社及上届风云人物推荐,并结合网友推荐的候选人物,生物通编辑部精选出多位风云人物(欢迎读者另外来信推荐您心目中的风云人物人选,邮箱:journal@ebiotrade.com),采用网络投票形式,在为期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读者对候选人物进行投票,并最终结合专家意见,选出2011年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十大风云人物。

3、投票成功后经过随机选择,幸运读者将获得生物通送出的礼物。

4、评选时间:2011年12月28日至2012年2月10日

5、选结果公布时间和地点:评选结果将于2012年1月30号左右公布结果,结果将在生物通以及支持媒体上公布。

版权所有: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