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遗传性肿瘤研究的深入以及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已逐步进入“精准”的新时代。测序所生成的海量原始数据必须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挖掘和解读,才能解开数据背后的奥秘。为此,需要大量遗传咨询专业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咨询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为配合“精准医疗”人才布局,解决分子诊断检测技术在遗传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由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专委会,深圳市华大基因学院协办的“肿瘤遗传咨询专题培训班” 将作为“2019年遗传性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三届遗传性结直肠癌系统管理高峰论坛”的会前培训,于2019年6月26日-6月28日,在广州举行。

       本期培训邀请了基因组学,遗传学、各肿瘤专科临床知名专家,分享NGS技术在临床常见肿瘤诊断、治疗和临床遗传咨询工作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旨在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常见遗传性肿瘤的临床遗传特点,掌握其临床分子诊断检测技术与遗传咨询技巧,帮助学员更有效地解决临床问题。

主办单位: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专委会
协办单位:深圳市华大基因学院
举办地点:广州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培训时间:2019年6月26日-6月28日

一、培训优势:

  • 一流的讲师—肿瘤专科、遗传咨询、基因组学专家亲自授课
  • 全面的课程—基础理论、技术应用、临床案例全贯穿
  • 经典的案例—临床常见遗传性肿瘤的解决处理办法与咨询技巧
  • 全新的模式—面授与在线培训相结合

二、培训对象:

  • 从事遗传咨询、临床检验及相关肿瘤专科的临床工作者
  • 具有医学、遗传学背景的研究人员
  • 对遗传性肿瘤诊断、治疗、遗传咨询感兴趣的临床医师、技术人员及研究生

三、课程安排

面授课程
紧扣临床实践需要,与专家面对面探讨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课程类型

专题

课程题目

面授课程

基础理论与前沿进展

肿瘤遗传学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发展及临床研究

肿瘤分子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专业技能

遗传易感肿瘤的临床分子诊断

高通量测序技术临床应用标准化:关键问题与对策

NGS肿瘤基因分析软件使用方法

常用数据库使用方法及数据分析实战

临床病例&临床门诊经验分享

遗传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

遗传性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

遗传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

肺癌与精准医学之临床实践

遗传性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

癌症遗传咨询相关基础知识及其遗传风险评估与解释

肿瘤遗传咨询标准指南及案例分析

临床遗传咨询门诊经验分享

【注】:华大基因学院保留对以上课程进行调整的权利,具体课程信息以实际上课为准。


在线课程
遗传咨询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采用远程在线形式,方便学员随时学习

课程类型

专题

课程题目

在线课程

遗传咨询相关专业问题 及基础知识

临床遗传咨询

基因组医学基础与进展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

常用分子诊断检测方法

细胞遗传学诊断检测技术

分子遗传学诊断检测技术

常用数据库使用方法

肿瘤相关数据库使用方法

肿瘤遗传咨询技能与技巧

遗传咨询相关心理咨询技能


四、结业证书
a. 完成面授培训课程,并于6月28号通过结业考核,可获得本期培训班的结业证书。
b.完成面授和线上培训课程的学员,可在2019年12月参加华大肿瘤遗传咨询师(中级)认证考核,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协会与华大学院联合颁发的《遗传咨询师专业能力认证(中级)--肿瘤专科》认证证书。

五、专家介绍

徐 瑞 华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所长,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结直肠癌内科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粤百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美国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客座教授;

专长:消化道肿瘤(肠癌、胃癌、食道癌、胰腺癌、肝癌)的治疗及研究

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3篇,其中通讯或第一作者的SCI论文156篇(IF>10共17篇)。有多篇文章发表于国际上重要的学术期刊;

 

潘 志 忠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主任,结直肠癌外科首席专家,医学博士,教授;

专长:胃肠肿瘤的诊治,大肠癌的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治疗。

研究成果:发表专业论著14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6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4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6篇)。获201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及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2等奖、1997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3等奖;多次获全国肿瘤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刘 继 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主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宫颈癌首席专家,教授;

专长:擅长宫颈癌及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致力于对晚期及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研究。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病因学研究,特别是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王 树 森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内科乳腺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专长: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

社会职务: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分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张 晓 实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首席专家,生物治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1. 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 ;2. 肝癌、肠癌、肺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  科研成果: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如肿瘤微环境在实体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干预,主编专著1部,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因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编或编写专著6部;

 

邵 建 永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分子诊断科主任,华南肿瘤基因诊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分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等20项。已在权威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影响因子总分逾300分。

社会职务:国家卫计委病理质控中心分子病理质控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编委,《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编委。

 

丁 培 荣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科主任医师,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首批); 擅长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和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综合治疗,对遗传性(家族性)结直肠癌的预防干预及诊治有丰富的经验。

科研成果:发表文章数十篇,多本国际国内杂志审稿人,参与《大肠癌》和《结直肠癌》等著作的编写。

社会职务: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中青年委员,华南遗传性肠癌协作组副主任委员;

 

郑  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和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

科研成果:从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相关的基础及转化应用研究,旨在鉴定与恶性肿瘤相关的非编码RNA分子标志物,并阐明其生物学作用机制。至今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著16篇,包括Nature Genetics、Gastroenter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Cancer Research等,个人H指数20。研究成果获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项和PCT国际专利1项。

 

梁 文 华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青年珠江学者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胸部肿瘤科 肿瘤科主任助理(何建行院长),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秘书长及免疫治疗专委会主委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肺癌学组副组长、国家临床研究中心骨干, Transl Lung Cancer Res副主编,J Thorac Dis及Ann Transl Med编委,担任CSCO肺癌指南专家顾问。

主要从事肺癌的综合诊疗,以及癌症领域的临床及转化研究。

研究成果:至今已发表SCI论文110篇,10分以上6篇,5分以上13篇,累计总影响因子375.3分,总被引次数1200+;多次于ASCO,ESMO,WCLC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发言(6次)或壁报展示,ASCO Merit Award获得者(国内首位四大肺癌学术会议获奖全满贯)。担任BMJ, Lung Cancer等多本SCI杂志审稿人。主持国自然面上/青年、广州市重点专项等,经费700+万。作为PI或sub-PI主持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完成人之一。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评选为全国35位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师。

 

李 永 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泌尿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工作12年,完成手术超过两千例,对泌尿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

专长: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等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的诊断、手术及综合治疗; 从事泌尿系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工作12年,完成手术超过两千例,特别是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冷冻治疗、手术及综合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

科研经验:从2015年开始专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多项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的泌尿外科杂志上。

社会职务: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前列腺癌多学科治疗协作组核心专家,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国际会员,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微创学组常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中文版》青年委员,"JUrol"杂志审稿专家。

 

姜 武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科主治医师,擅长直肠癌综合治疗及微创治疗,遗传性大肠癌的筛查和诊治,胃肠道间质瘤的综合诊治。

社会职务: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遗传学组秘书,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遗传学组秘书,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专委会秘书,广州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委委员。

 

朱 师 达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应用研发中心总监,深圳市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深圳市基因产学研资联盟专家组成员,香港中文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硕士,哥本哈根大学转化医学博士,儿童脑瘤组织联合会中国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带领团队依托最先进国产高通量测序平台和生物信息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进行肿瘤临床应用研发。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专利5项,参与编写专著两部,是863、国自然等多个项目的核心团队成员。

 

叶 明 芝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分子生物医学博士,西北大学副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客座教授,广州市肿瘤贯穿组学研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华大基因研发中心总监。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成员、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

科研成果:致力于基因组医学特别是肿瘤基因组学的临床转化应用,主持或参与国家与地方课题超过8千万,自主开发基因组医学转化应用技术50项以上,发表Nature,PLoS Genetics等SCI文章20余篇,国内外专利与软件60余项。

 

刘 继 龙

华大基因学院讲师,华大股份研发中心肿瘤技术团队负责人,生物信息学专业,主要从事肿瘤基因组学的研发工作,包括靶向药物伴随诊断试剂盒开发注册等,在肿瘤基因检测精准医学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发表领域内文章3篇,专利14项,软著18项。就职于华大基因股份公司研发中心,高级信息分析工程师,负责亚洲人群肿瘤大规模泛癌种跨组学数据库建设。

 

王 岩 岩

华大基因学院讲师,华大基因肿瘤遗传咨询师,主要从事遗传性肿瘤和肿瘤用药指导的科普宣讲,咨询和报告解读工作,每周咨询量在40-50例,做肿瘤遗传咨询将近4年,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一作5篇。


六、收 费 标 准

注 册 费4800元/人
包含线上线下培训学费、资料费、教材费、考试费等;

优 惠 政 策:
a.老学员和华大长期业务合作伙伴9.5折,即:4560元/人;
b.转发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带上【报名参加】的评论,可享500元优惠, 即:4300元/人;
c.5人及以上团体报名,可享800元优惠,即:4000元/人;
注:以上三项优惠不能同时使用,最终优惠解释权归华大学院所有

七、报名方式:

线上报名
扫描以下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提交并支付,即可报名成功。

八、注意事项:
1. 报到通知:
报名成功者,将会在6月20号18:00之前收到会务组的邮件报到通知。 为方便大家报名,可提前下载本期培训的《会议通知》或《培训通知》用于申请经费,点击链接,即可下载。
会议&培训通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qRNk30-bBadIOrB_U7Gaw) 提取码:ejrt

2. 发票
2019年6月20日18:00前付款可在培训期间获取发票。
请务必准确填写报名表单的发票信息,因个人填写信息错误导致发票有误,不予重开!发票信息建议提前与贵单位财务部门确认。

3. 支付方式
可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汇款三种方式支付培训费。
若您选择银行汇款请在6月20日18:00前转账汇款,逾期不保留名额。

*** 汇款信息 *** (国内)

人民币:XX 元(请根据个人报名情况进行相应金额的汇款)
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保税区支行
开户名称: 深圳市华大基因学院
账    号:4000 0255 0920 0144 415
汇款时请务必标明“肿瘤+姓名”
成功汇款后将您的汇款凭证扫描或拍照后发到邮箱 training@service.genomics.cn


4. 退费
如您已经成功付款但临时有事不能参加本次培训,可联系主办方撤销席位全额退费;如在开课前3个工作日内(含3个工作日)要求撤销席位则退还80%的费用。


联系方式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咨询电话:0755-36352044 李老师 周老师
咨询邮箱:training@service.genomics.cn

 

【往届培训照片】


本网页由主办方委托 生物通 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