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因芯片,科学家发现一类新白血病

【字体: 时间:2001年12月11日 来源:

编辑推荐:

  

  

   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稀有但却致命的血癌,这种血癌发作于出生第一年的婴儿。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它属于一种独特类型的白血病, 终有一天可通过特别设计的药物治愈。

   这个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筛查使白血病如此难以治愈的变异基因,并找到作用于癌细胞的新药物目标,以生产出比现有药物更据针对性的抗癌药物。研究结果12月3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的网站上,并定于在2002年1月的印刷版上发表。

   文章的第一作者Scott Armstrong博士表示:“这个发现极为令人兴奋,它促使我们考虑将其视为另一种疾病,考虑设计针对攻击这一特殊白血病的其它疗法。”

   当前,内科医生往往将这种罕见类型的血癌当作普通的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的一种特别恶性的形式来治疗。这类癌症开始可能对化疗有反应,但往往有复发致命的倾向。这就是为什么对其预后估测要比现在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治愈的大多数类型的儿童血癌差许多的原因。

   Dana-Farber 的科学家们及其合作者建议将新疾病命名为混合世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 MLL)。该病在美国平均每年侵袭不到100名婴儿,但通常60%是致命的。

   利用Affymetrix强大的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这类儿童癌细胞内的遗传变异情况与ALL截然不同,与AML(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以及其它普通类型的普通白血病也不同。MLL中基因活动的方式是如此独特,它理当有自己的名字,我们也可能设计击中其要害的特殊药物将其制服。

   Dana-Farber和哈佛医学院的儿科肿瘤学讲师Armstrong与同样来自Dana-Farber的Korsmeyer和Todd Golub博士共同完成了该研究。

   Golub同时也附属于剑桥MIT基因组研究中心,是率先利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数据获取各种癌症遗传特征的先驱,所谓癌症的遗传特征即确定癌细胞中哪些基因有活性哪些没有 作为划分和确诊癌症的一种方式。传统上,科学家是根据癌细胞起源于哪个器官、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来划分癌症的。而癌症的遗传特征,或称“标志”(signature)不仅可以作为癌症划分的新系统,而且还可以 区分出每个癌症病例中特有的遗传变异。

   婴儿癌细胞样品内基因的活动模式是通过Affymetrix公司的基因芯片来捕捉的,这种由玻璃或硅晶片制成的芯片有12,600个DNA片段,通过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RNA探针)杂交以确定哪些基因被表达,采用这种芯片能确定细胞内成千上万个基因(约占细胞内基因总数的三分之一)处于关闭还是打开状态的。

   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用常规ALL病人癌细胞作为对照,MLL细胞中约有1000个基因是沉默或无活性的,另外200个基因过量表达。”因此,MLL基因表达特征与常规ALL截然不同。“他们在文章中写道。

  而且,这并非唯一的不同之处。白血病与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血细胞有关。研究人员发现导致MLL的血细胞与导致ALL和AML的细胞相比,发育停滞在更早的阶段。

 “以上信息告诉我们,如果一种白血病行为表现不同,对化疗的反应也不同,又有着不同的遗传特征,那么就应该将其划分为一种新型的白血病。”Armstrong认为。

   变异基因代表着特殊针对性药物可以利用的癌细胞的一个弱点。“如果你能阻遏flt-3,那你就有可能治愈MLL。”Armstrong.说。

  “这是令人极为兴奋的发现。”Dana-Farber医学职员长官、同时也是文章作者之一的Stephen Sallan博士说道。

   美国平均每年有3,000到4,000儿童罹患白血病,其中80%为ALL,剩下的20%为AML。大多数ALL患病儿童可经过化疗方法治愈。Dana-Farber的ALL治愈率超过80%,居全球之冠。但有一少部分ALL病人的前景却不那么乐观。在这些数量约为每年100名儿童的高危病例中,一少部分发作于新生儿和出生一年之内的婴儿,这种类型的白血病极为顽固,只有40%左右的患病婴儿可以幸存。

   大多数--至少70%患该种白血病的婴儿,其突出特征为血细胞染色体出现变异。大多数病例中,他们第4和第11号染色体断裂,两条染色体发生易位。结果,一个我们称作MLL的基因发生改变,导致癌细胞生长失控。

  另外还有一项发现可导致另外一种稀有癌症--慢性粒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治疗药物的产生。这种药物称为Gleevec,通过抑制过度活跃的酶起作用,对于治疗CML十分成功,且副作用很小。(生物通编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芯片|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