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排行 考验机构资质和公信力

【字体: 时间:2006年08月02日 来源:科学时报

编辑推荐:

  

  7月10日,由浙江大学教育研究院公布的国际大学创新力排行榜,是国内首次采用创新力对全球大学进行评价的排行榜,进入此次排行的有全球255所大学,但中国高校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的只有16所进入,报告显示,北京大学列全球第126名,清华大学列第102名,也就是说,国内高校都在100名以外。

    这个榜单多多少少让国内高校有一些受挫感,不可避免地再次回到老问题,究竟国内什么样的机构以及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排出一个让公众信服的大学排行榜。

    创新能力首次作为评价指标

    目前,在知识经济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创新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据大学评价工作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徐小洲教授介绍,“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由于是首次采用创新能力建设作为评价指标,为保证评价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项目组于2005年10月筹建“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下设“大学评价国际学术委员会”、“大学评价工作委员会”和“大学评价办公室”三个机构。

    大学评价国际学术委员会由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韩国、中国的著名评价专家组成。其中主席1名,成员9名。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由国际知名高等教育和比较教育专家、全球大学创新联盟亚太中心顾问王一兵教授担任。其他成员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所所长马克·贝磊教授,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菲利普·阿尔特巴赫教授,欧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罗伯特·考文教授等。

    大学评价委员会的职责是为“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的基本原理、指标体系设计、数据收集、跨境比较提供建议和意见;为“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提供国际前沿信息,构建大学创新力研究的国际交流平台,扩大创新力评价的国际影响力。

    在徐小洲领导的大学评价工作委员会中,共有成员13名,该委员会的职责是负责总体工作的开展,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评价事宜,设计指标体系,邀请国内外专家、协调并促进各国、各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大学评价办公室负责“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日常运作。其成员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图书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及博士生组成。工作职责包括收集数据、起草与整理文件、通报课题组进展情况、开展联络等。

    徐小洲表示,成立后的三个机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定期交换意见,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工作链。大学评价工作委员会和大学评价办公室每月都要召开例会,商讨大学评价主要精神、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工作要点。

    9个月时间完成排行

    在进行排行时,徐小洲表示,项目组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当然最大的困难是让评委们放下手上其他的工作,对此次评价进行汇报和讨论。

    大学评价国际学术委员会在5月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办公室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一兵教授主持。王一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任职期间为推动全球大学创新联盟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代表团参赞等职。

    担任大学评价国际学术委员会成员基本上都是像王一兵这样的著名学者,有些在国际机构还身兼要职,工作非常繁忙,如何保障时间参会成为一个关键。当时,国际比较教育学会会长马克·贝磊刚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所所长不久,自己的“案头工作堆积如山”,还是抽出时间参加了会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委员会副主席、韩国教育开发院院长高炯一教授也撇开了手头的其他重要工作来参会。

    从2005年10月到筹建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开始,到报告公布,用了近9个月的时间。中间经历了对评价底表的确定、制定指标体系、收集数据、计算,再到第一次大学评价学术咨询委员会召开,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之后,报告才终于出笼。徐小洲表示,在国内公布之后,目前国外报告正在发布中。“由于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的许多成员是国外的,因此有利于评价结果在国外传播。”

    指标全部采用客观数据

    在设计评价指标上,评估组可谓煞费苦心。因为大学创新力涉及到办学整个过程,而制衡与考量因素众多,很难面面俱到地开展评价。徐小洲告诉记者,与其他排行榜指标不同的是,此次排名评价指标摒弃了不少排行榜采取的主观评价部分,全部采取权威机构发布的客观数据作为评价依据。这些评价数据包括了教师中诺贝尔奖获得人数,教师数,人均科研经费,Nature和Science发表论文数,专利数量,当年培养博士数,创新活动对本国或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等12项客观指标。

    在考虑如何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排名方式上有所区别时,徐小洲谈到,长期以来,虽然国际大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遵循西方的办学标准。这使得在语言、科研规范、学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西方大学在这种世界性排名中处于有利地位,出现“马太效应”。长此以往,发展中国家就只能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亦步亦趋。如果完全按照西方标准设计的指标体系来评判大学,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也很难在世界上找到应有的地位。因此,在客观指标很难完全避免偏向发达国家大学的情况下,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努力在保证客观性的前提下,设计了均衡因子。例如:“人均因素”与“整体因素”之间的平衡,既考虑总的教师数和博士生数,也考虑人均科研经费数等。

    同时,该指标体系还设计了“本地指标”,以此反映大学创新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在这方面,徐小洲说,其实,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学排名”也考虑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但是,两者的做法截然不同。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通过“同行评议”(40%)和“雇主评议”(10%)两种较为主观的方式获得数据,并且两者的权重高达50%;而“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则依据所收集到的客观数据。

    此外,为了体现各国人均科研经费的可比性,国际大学创新力排名首次尝试采用购买力评价对原始经费进行折算。在大学科研经费的比较上,以前大多通过各国汇率进行折算。但是,就创新能力评价而言,在有的学者看来,官方汇率未必不能完全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价,选择“购买力评价”对经费进行折算,也许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各国货币的购买力水平,进一步体现各国大学科研经费的可比性,进而更合理地评价不同国家大学创新财力的资源支撑力。

    在选择学校上,中国大学中选择了内地的9所大学、香港地区3所大学以及台湾地区4所大学。

    徐小洲表示,以后将逐步增加评价底表。

    大学评价起争议

    自中国第一份大学排行榜——1987年9月13日公布的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制作的榜单(公布了我国87所重点大学的排序)开始,目前我国有17个单位或组织,都曾依据各自的指标体系对国内大学进行过排名,先后已经发布了30多个不同的大学排名。

    而目前对于各种排行榜的争议之一是这些机构与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资质。

    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认为,目前国内的大学排名机构最缺的是公信力,即究竟谁有资格和资质来对大学进行排名。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学还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进行排名的条件。因为大学的行政属性还比较重,现在大学分中央、部属、地方等多种级别,有了级别的划分,其办学经费就有差别。比如中央所属的大学,其经费要高出地方高校许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之间缺乏可比性。这样对于排名机构来说,把这些大学进行排行就不太合理。比如,将清华和北大比较,究竟谁排第一,怎么比较才能合理,不合理的话,对高校就会产生潜在的伤害。再比如将清华北大和地方高校进行排名就更加不合理,两者的经费差别很大,不可能用同一个指标进行衡量。顾海兵赞成的是对某一学科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剔除学校级别差异所带来的不公平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排名才有实际意义。

    苏州大学尤小立副教授表示,大学排名的关键因素,是看一所学校的学术声望怎样,而学术声望很难数据化。非得要排名的话,他建议由各个大学的校长来投学校的票,教授投各自学科的票。因为这样可以有一定的公信力,校长和教授基本上还是能以公心投票评选出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排名。同时,尤小立强调,在排名的过程中,必须将所有的信息公开化,让评选过程透明化,将之置于公众的监督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排行榜的出现。再者,他认为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公信力相当高的学术共同体,而学术共同体对于大学的评价能起到真实客观的作用。

    谈到目前的大学排行榜,尤小立认为给校长带来的压力不小,冒尖的和落后的高校校长相对小一些,但是在中间徘徊的校长就有些稳不住了,时不时地要比较一下。这样,一些缺乏公信力度的排行榜只能是给学校添乱,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

    国务院学位办原常务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谢桂华则表示,目前国内不具备大学排名的公共信息平台,以“一刀切”的指标进行排名不合理。就像现在教育部对大学进行本科评估一样,本来评估的目的是好的,但都用同一个指标体系来衡量就不太合理。他主张要搞排名也可以,但是必须建立一个准入制度,即排名机构必须具备和符合一定的标准之后才能跨进门槛。

    对于此次的大学评价,徐小洲表示,组建国际学术委员会就是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质的可信度。从名单中可以看出,组成人员多为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同时,该委员会还承担了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的基本原理、指标体系设计、数据收集、跨境比较提供建议和意见的重任,包括提供一些国际前沿信息等。这些工作,对于评价的客观真实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徐小洲认为,这次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是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大学评价是个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领域,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指标体系与权重等需要继续完善。“我们不会因为有困难与问题而逃避。其实,有些问题已经多次讨论过,我们会努力探索更合理、客观、科学的解决办法。”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大学排行|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