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在华布局向纵深发展

【字体: 时间:2007年11月01日 来源:国际金融报

编辑推荐:

  跨国药企在华布局向纵深发展

  

   随着罗氏宣布在华建立涵盖产业全领域的研发中心,跨国药企在华研发布局也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始向核心进发,向纵深发展,这将促使我国从药品生产基地向研发聚集地转变

 

        罗氏“抢”了第一

 

        罗氏制药10月29日宣布成立药品开发中国中心。位于上海的该中心是中国乃至亚太第一个具备进行临床开发过程所需要的全部功能的药品开发中心。此举将使罗氏完成其在华药物研究、药品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环节等整体布局。

 

        目前跨国药企的创新药在中国的上市时间普遍比欧美市场滞后4-5年,“一方面,设立中国药品开发中心将有助于罗氏创新药物在中国尽早上市;另一方面,通过在中国设立药品开发中心,科学家有望能研究开发出更适合中国人种和疾病特征的创新药物。”罗氏药品开发中国中心负责人原瑞华博士对此表示。

 

        罗氏全球CEO胡沫博士则坦言:“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商机,但之所以在中国成立全功能药品开发中心,最看重的是中国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先进科研技术,在临床、药品差异性方面,中国有很多伙伴值得合作。”

 

        他特别指出,中国近年大力抓知识产权保护,是罗氏选择中国投资的重要考量。药品开发作为高风险、高投入行业,如果没有可靠的专利保护,罗氏不可能在中国设立中心。并且他透露,2004年成立的从事药物基础研究的罗氏上海研发中心,3年中已先后完成33个专利注册。

 

        跨国药企首选之地

 

        从2002年诺和诺德率先在中国建立药物研发中心以来,近几年,跨国制药企业掀起一浪又浪的中国研发热潮。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诺和诺德、罗氏、阿斯利康、礼来、诺华、辉瑞等制药巨头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华的跨国药企研发中心开展的工作都是药物研究,即以寻找新化合物为节点的工作,还没有延伸到以药物设计、临床试验、申报新药为终点的完整药品开发过程。此次罗氏将药品临床开发所需全套功能引入中国,成为首个在中国拥有完整医药价值链的跨国药企。

 

        一个完整的医药产业价值链应该包括药物研究、药品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这四大环节。一个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15-20年的时间,平均投资高达10亿美元。药品开发是把经过实验室筛选的分子转变成药物的最关键一环,是研发费用投入最大的去向。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球药物临床研究的投入已逾百亿美元,而过去药物开发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欧美。但随着全球性缩减医疗开支的相关政策与专利药近年专利保护期的大规模到期等原因,跨国药企不得不加大新药研发并展开错位竞争,以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加快上市步伐。中国相关人才的密集、成本低廉,以及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等优势,已使其成为跨国药企首选地之一。

 

        “跨国药企最早进入中国时主要以生产和销售为主,现在已逐渐转为研发、生产、销售共同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罗氏宣布在华建立涵盖产业全领域的研发中心,意味着跨国药企在华研发布局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跨国药企在华药物研发领域的空白正在被填补,正在向核心进发,向纵深发展,这将促使我国从药品生产基地向研发聚集地转变。

 

        “双赢”还是“掠夺”

 

        然而相对于跨国制药一浪高过一浪的在华研发潮,我国本土研发能力则显得相当薄弱。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97.4%以上的西药都是仿制的,生物制药中至少90%是由外国申请了专利的。

 

        而被誉为药物研发核心模块的药品开发,作为研究能够产业化的关键,却始终是中国新药研发的软肋,中国“自产”的新药之少正是由于在药品开发方面存在短板。

 

        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研制成功一种新的化学合成药,平均需耗资10亿美元;我国研制一个一类新药的费用约300万-500万元人民币。但实际上,我国制药企业大多数规模小,没有形成集团优势,经济实力明显不足,每年能拿出200万元以上进行新药研究和开发的制药企业已经是凤毛麟角。

 

        “目前国内很多医药企业宁可在竞争激烈的仿制药品市场抢夺份额,也不愿意加大力度投入自主研发,除了资金限制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愿意承担新药市场化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一位从事了多年药物研发的项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药物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接下来高额的临床试验成本、巨大的风险和漫长的等待期实在无法承受。此时正好有外资医药企业开出比较高的技术转让费用收购,我们正在考虑接受。”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跨国药企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在新药研发领域,已有许多跨国医药企业或以低价把部分研发段外包给国内科研院校和研发企业,或是直接购买国内药企取得的初步研发成果,变相“掠夺”即将成熟的果实。

 

        对此,原瑞华博士表示,罗氏药品开发中心不同于其他跨国药企的在华研发中心,目前中心的工作将着重于开发罗氏在国外业已证实有效的创新药物,推动其在中国尽早上市,暂时不太可能主动寻求收购国内早期临床品种。但填补了罗氏创新药物在中国的空缺,实现全球同步之后,也许会与国内企业、机构有相关合作。

 

        “我们绝不会以掠夺的方式,而是在双赢基础上相互促进。”她认为,实际上跨国药企以全球标准在中国进行的开发活动,让更多中国研究机构、学者、临床医生更早、更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创新药物的开发过程,对中国的新药研发会有推动作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