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学研究新进展

【字体: 时间:2007年11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期医学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综合:

《自然》公布第一张致命疾病研究蓝图

来自世界上最杰出的健康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和科学组织公布了一项针对人类最致命疾病的20项重要的措施,这一首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蓝图将有助于指导慢性致死疾病的研究及治疗,这一“Feature”文章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这些全球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类疾病(主要是心脏疾病及中风),几种癌症,慢性呼吸器官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conditions),以及II型糖尿病。

在这篇发表《Nature》杂志上的文章,19位作者(见附录)认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造成全球最大份额的死亡和伤残;
  • 导致了全球60%的死亡,其中五分之四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 HIV/AIDS,肺结核,疟疾,母体和peri-natal conditions和营养缺乏症死亡总数的两倍。

研究人员利用结构性consensus-building“Delphi”技术创建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大挑战(Grand Challenges in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CNCDs)”——一项从候选人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来自50个国家的155名成员的意见汇编而成的建议书。

作者表示,这一结果是包含20项最重要的挑战的一份权威性列表。WHO定义CNCDs为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慢性呼吸性疾病和某些癌症,预计消除一些关键因素(不健康饮食,不运动和抽烟)将可以组织80%的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以及40%以上的癌症。这一项目的发起人表示他们的目的是“刺激健康、科学和公共团体关注这些方面”,并引起全球的讨论以及资助。

领衔参与单位包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健康网络大学McLaughlin-Rotman中心(McLaughlin-Rotman Center),英国牛津健康联盟(Oxford Health Allianc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等。

这20项重大挑战可以归总为6个主要目的:

  • 调整健康体系(比如“Allocate resources within health systems based on burden of disease”);
  • 减少贫穷和城市化带来的健康影响(比如“Study and assess how poverty increases risk factors”);
  • 组织商业行为和社团行为参与(比如“Make business a key partner in promoting health and preventing disease; Develop and monitor codes of responsible conduct with the food, beverage and restaurant industries”);
  • 缓解危险因素(比如“Deploy universally measures proven to reduce tobacco use and boost resources to implement the 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 增强经济,法律和环境相关政策(比如:“Study and address the impacts of poor health on economic output and productivity”);
  • 增加公众及政治的了解程度(比如“Promote healthy lifestyle and consumption choices through effective educ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

CNCDs重大挑战补充了2003年,由Bill & Melinda Gates基金会等成员公布的“Grand Challenges in Human Health”,后者主要聚焦于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传染性疾病。

伊朗伊斯法罕大学医学院(Isfah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的Nizal Sarrafzadegan教授表示,“如果缺乏正确的行为指引,未来10年里,3亿8千8百万的人将死于CNCDs中一项或多项内容”,“通过这一协商行动,到2015年,过早死亡的数量将减少至少3千6百万——这几乎相对于加拿大,阿尔及利亚或肯尼亚的人口总数了”。

前WHO主席(慢性疾病和健康促进部门)Robert Beaglehole则针对CNCDs经济方面的影响提出,除非现在就采取重视认真的行动,否则未来十年里,中国,印度和英国由于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将分别丧失5580亿美元,2370亿美元和330亿美元。

牛津大学,牛津健康联盟主席John Bell教授也表示,“虽然这些挑战是面向所有国家的,但是不同的国家也需要结合当地的情况,这是由疾病来源和模式的不同决定的。”

心脏病发作后接受的某些输液疗法似乎无益,并可能造成伤害

芝加哥 — 在心脏病发作后立即使用的由葡萄糖、胰岛素和钾组成的综合输液疗法曾被认为是有益的,而《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11月28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该疗法可能增加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心脏病发作后出现的某种心电图图形)患者头三天出现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风险。

文章的背景信息指出,小规模研究支持在STEMI治疗时使用葡萄糖-胰岛素-钾(GIK)输液,而一项较大规模的研究显示,GIK输液对心脏病发作30天后的死亡风险会产生不确定的效果。

亚特兰大市艾默瑞医学院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Abhinav Goyal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确定GIK输液疗法与STEMI患者30天和六个月结果之间的关联,以及GIK输液是否会在早期输液后阶段造成伤害。该项研究包括对2,748名急性STEMI患者OASIS-6 GIK随机控制试验结果的分析以及OASIS-6 GIK和CREATE-ECLA GIK试验22,943名急性 STEMI患者综合试验数据的实现规定计划的分析。

“对近23,000名STEMI患者的综合OASIS-6和CREATE-ECLA试验分析(GIK疗法的规模最大的全球试验)显示,GIK输液对STEMI后30天的任何重要的临床终点均无效。但是,与实现规定计划的假设相反,与控制组相比,我们在头三天在接受GIK疗法的患者中观察到较高的死亡率和死亡或心力衰竭综合发生率。”

 

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年长者高创伤性骨折会增加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

芝加哥 —《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11月28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普遍的假设相反,年长女性和男性的高创伤性非脊骨骨折(例如因撞车)与较低的骨矿物质密度和较高的再次骨折风险相关。这些研究结果建议,出现此类骨折的年长者应当接受骨质疏松症评估。

旧金山市旧金山协调中心的理学硕士Dawn C. Mackey及其同事研究了年长者骨矿物质密度(BMD)与高创伤性骨折之间的关联以及此类骨折与再次发生骨折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针对来自不同地理区域年龄在65岁和以上成年人的两项美国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对 8,022名妇女进行了9.1年(1988-2006年)的追踪,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对5,995名男性进行了5.1年(2000-2007年)的追踪。

研究人员发现,低BMD与高创伤性和低创伤性骨折风险增加相关。在调整多种容易混淆的变量后,总臀部BMD每降低一个标准离差(SD)与妇女高创伤性骨折风险提高45%相关,与男性高创伤性骨折风险提高54%相关。与此类似,在调整多种容易混淆的变量后,总臀部BMD每降低一个标准离差与妇女49%更高的低创伤性骨折风险相关,与男性69%更高的低创伤性骨折风险相关。

在调整年龄和总臀部BMD变量后,曾经经历高创伤性骨折的妇女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比未经历过高创伤性骨折的妇女高出34%。与此相似,曾经经历低创伤性骨折的妇女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比未经历过低创伤性骨折的妇女高出31%。
 

发现的帮助预测绝经后妇女臀部骨折风险的因素

芝加哥 —《美国医学协会期刊》(JAMA)11月28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研制的包括11种因素的临床模式可帮助预测绝经后妇女五年臀部骨折风险。

萨克门托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医学博士John Robbins及其同事评估了绝经后妇女臀部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设计了一个臀部骨折五年风险预测模式。该项研究包括参加一项多种族研究“妇女健康计划”(WHI)观察项目的总数达93,676名妇女的数据。研究人员识别了预测臀部骨折的风险因素,然后用参加临床试验的68,132名妇女的数据进行验证。他们还在接受过双能X光吸光测定法扫描(DXA;一种成像技术)进行骨质密度评估的 10,750名妇女中测试该模式,DXA是一项用于预测臀部骨折风险的测试。

在平均7.6年的追踪期中,在参加观察研究的妇女中出现1,132例臀部骨折(年度发生率0.16%),而在平均8.0年的追踪期中,在参加临床试验的妇女中出现791例臀部骨折(年度发生率0.14%)。

他们发现了十一种可预测五年内臀部骨折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年龄、自我报告的健康状况、体重、身高、种族/民族、自我报告的身体活动状况、54岁之后的骨折史、父母臀部骨折、目前抽烟状况、目前皮质类固醇使用和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将这些因素纳入临床系统有助于预测各种不同种族背景绝经后妇女五年内的臀部骨折风险。
 


《自然》:I型糖尿病基因被确定

I型糖尿病可能是由两个通常帮助身体抵抗感染的基因的错误版本导致的。

英国剑桥医学院的Joanna Howson和同事认为,HLA-A和HLA-B基因的错误版本导致免疫系统摧毁胰腺中产胰岛素小岛细胞。通常,这两个基因编码MHC1的成份,MHC1是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能够帮助免疫细胞辨别敌友。

研究组发现,这类攻击小岛细胞的免疫细胞是被MHC1所活化。携带这两种变异体可使其患I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0%。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和蒙特利尔McGill大学的儿科研究人员确定出一种能增加儿童患I型糖尿病风险的基因变异体。随着一些研究人员不断找到新的导致糖尿病的基因,他们已经逐渐将眼光放在了为设计更好的药物和预防性措施提供科学基础上来。

此前,已经有四种I型糖尿病基因被确定出来,而这项新研究则添加了第五个。在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产胰岛素β细胞,并使患者只能依赖经常注射胰岛素来维持体内血糖水平。

随着研究计划的进一步推进,这个联合研究组希望能够确定出气筒的与这种疾病有关的基因来,他们推测可能还有15到20个相关基因。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7月15日的《自然》网络版上。

此前,费城儿童医院应用基因组学中心的主管Hakon Hakonarson博士报告说,他们已经能够鉴定在大多数个体中起关键作用的常见遗传变异体,并且开始了解基因在复杂疾病如糖尿病中的相互作用。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046名I型糖尿病儿童患者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他们还特别将563个I型糖尿病患者的基因组与1146个相对应的对照个体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证实之前确定出的4个位置的基因与I型糖尿病有关,并且还发现了16号染色体上一种新的I型糖尿病基因座,其上的基因被称为KIAA0350。

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II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而II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II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1型糖尿病只有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II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一定的效果。


瑞典糖尿病病因研究获新发现

 瑞典研究人员最近在研究某些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失常原因过程中发现,一种关键细胞中的基因变异导致了胰岛素分泌失常,这一发现有望为糖尿病治疗开辟新路。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也是保证人体内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一些人之所以患上糖尿病,就是因为体内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据此间媒体报道,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一旦需要胰岛素供应,一种名为InsP7的特殊分子便会发出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信号,而I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β细胞中,负责调控这种特殊分子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从而导致胰腺β细胞不能正常分泌人体所需的胰岛素。  

        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奥洛夫·贝里格伦教授说,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它给糖尿病治疗带来新思路。人们今后可以开发能修复控制InsP7的基因的方法,从而促使胰腺β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  

        有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科学家揪出莱姆病新嫌犯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挑战了小鼠是莱姆病在美国的主要动物宿主这一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莱姆病是一种由螺旋体引起的炎症,由虱子传播,症状通常开始时出现皮疹,接着出现感冒症状,包括发烧、关节痛、头痛。研究人员在上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网络版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两种鼩鼱对莱姆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花栗鼠则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配角。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不将这些物种考虑在内,那么控制莱姆病的努力注定将面临失败。  

莱姆病能够导致从皮疹到关节炎和精神病的一系列疾病。在美国,一种名为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的细菌引发了莱姆病,这种细菌是通过黑腿壁虱传染给人类的。研究人员曾推测,大多数黑腿壁虱(包括其幼虫)都是在第一次吸食白足鼠的血液时被传染的。事实上,实验室研究也显示,大约有90%的黑腿壁虱通过宿主小鼠获得了这种细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疾病生态学家Dustin  Brisson指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但是只要数量众多,或是被大量虱子叮咬过,其他一些能够将B.  burgdorferi传染给黑腿壁虱的物种也能够传播莱姆病。相关研究显示,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2004年公布的一项田野试验结果表明,那些接种过疫苗的小鼠能够抵抗莱姆病,并且将它们释放后,这些小鼠能够导致被细菌感染的黑腿壁虱数量出现有限的下降。  

为了对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Brisson和他的同事从自己在纽约州哈得逊谷进行的研究以及其他论文中搜集了数据。研究小组对在黑腿壁虱中发现的一种B.  burgdorferi的外表层蛋白质进行了研究,这种蛋白质能够提供细菌脊椎动物宿主的线索。研究人员同时还对不同宿主被黑腿壁虱叮咬后传播细菌的可能性,以动物血液为食的幼虫数量以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随后,他们计算了每一种宿主动物在疾病传播中的重要性。  

研究小组发现,在全部被感染的虱子中,将白足鼠作为宿主的仅为1/4,而短尾鼩和花脸鼩则分别占据了1/4,花栗鼠则达到了13%。Brisson说,这意味着小鼠根本不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宿主,并且单独为小鼠接种疫苗的方法不可能控制莱姆病的流行。Brisson推测,小鼠之所以受到更多的关注,部分原因在于它们比较惹人注意、容易被捕获以及是理想的实验模型动物。  

耶鲁大学医学院的Durland  Fish认为:“这是一篇完美的论文。”他曾经参与了2004年的疫苗接种研究。但Fish相信,应该还有更多的罪魁祸首。他强调,尽管有研究显示,旅鸫——一种生活在人群附近的鸟类——在实验室中非常适合于向虱子传播B.  burgdorferi,但研究小组几乎没有关注鸟类。Fish指出:“情况可能比我们预见的还要复杂。”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