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终盘点:论文造假事件

【字体: 时间:2007年12月1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2007年生命科学界学术不端的行为不止,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近期的华南虎事件,一张虎照引来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风风雨雨,除此之外,国外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是层出不穷,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07年这些事件,引以为戒。

  

生物通报道:10月《新闻周刊》亚洲版撰写封面文章指出,如果说物理学研究主宰了整个20世纪,那么生命科学研究将主宰整个21世纪,现2007年即将结束,那么今年生命科学研究的关键词是什么呢?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人物又有哪些呢?2007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即将在生物通拉开帏幕,通过网友投票及专家参考意见,我们将选出2007年最受瞩目的生命科学事件,以及科技风云人物,敬请关注。

2005年年末,2006年年初说到生命科学界最轰动的事件,无疑就是黄禹锡论文造假了,这让黄禹锡在瞬息之间从“民族英雄”的颠峰跌到了“韩国国耻”的低谷,尝尽了风光与羞耻。这一事件引起了各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不完全是由于这一事件本身,而更多的是在这其中所暴露出来的各色问题。

2007年生命科学界学术不端的行为不止,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近期的华南虎事件,一张虎照引来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风风雨雨,除此之外,国外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是层出不穷,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07年这些事件,引以为戒。

2007年4月一篇在2005年被认为是“重要研究突破”的Science文章5位作者中的4位提出要撤销此文,原因是其中的数据不可重复。这篇主要针对植物启动开花时mRNA的迁移的研究,是来自瑞典农业科学大学植物科学中心实验室(Umeå Plant Science Center lab)的研究人员基于实时PCR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然而现在研究人员发现这一数据不可重复。

本来实验研究有后续数据补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已发表的文章中存在一些由于时间和条件导致的问题也很常见,但是这一被评为重要突破的文章的一位关键作者却不同意撤销文章,造成了这一事件的悬疑。这一作者正是当年作为访问学者,后回到中国厦大任教的黄涛博士,他表示,“虽然我能够理解并尊重Ove Nilsson教授...但是我认为并不需要撤销这一文章,至少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自此引发的争论仍在进行,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

另外同样的是《Science》杂志,一篇曾被引用200多次的文章也被撤销了,研究人员在文章中提出Visfatin是一种在脂肪组织中新发现的蛋白,具有拟胰岛素(insulin-mimetic)特征,这篇文章自2004年12月发表于《Science》杂志之后,其它的研究也相继发现visfatin与一种已知的生长因子:前B细胞克隆刺激因子(pre-B 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PBEF,这是美国Amgen公司的Samal博士在1994年首次报告的一个从人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基因库克隆的细胞因子)遗传上相似,但也对这种蛋白是否具有拟胰岛素特征提出了疑问。

大阪大学医学研究院的主任Masaya Tohyama在研究院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之后,去年6月向研究小组提出撤回这篇文章的要求,《Science》杂志表示,研究院并没有指出这属于科学不端行为,但是对于这项研究提出了“许多疑问”,比如数据表中提出的雌性异质结合(heterozygous)敲除小鼠的排异反应。但是研究人员那时拒绝撤回这篇文章,通讯作者Iichiro Shimomura表示研究小组将“采取切实行动”对抗大学。

除此之外,一篇来自明尼苏达州立大学Catherine Verfaillie实验室的有关小鼠骨髓干细胞能够形成肌体其它组织的研究成果——刊登在2002年《Nature》杂志。今年6月,《Nature》杂志决定将这篇高引用率文章中的一张错误figure撤回。

这篇问题figure描述的是相对稀有的“多效成年源细胞”(mult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s)的细胞表面特征。这篇2002年的文章可谓红极一时,声称MARCs是理想的干细胞源,但难于重复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同行科学家的怀疑。

除了国外的研究,国内的学术不端行为更为引人注目,近期争论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就是个中代表,不仅引起了国内各方各面的关注,也引起了像是《Science》这样的国际权威期刊的瞩目:12月14日的《Science》杂志在其新闻部分的“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s)栏目刊发了华南虎年画图片,并配发短文介绍了近期中国摄影师协会和国家林业局的一些活动和反应。《Science》方面对此事件只是作为一个新闻事件来刊发,未发表任何鉴定性的评论。

另外今年3月,同济大学发文罢免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杰的院长职务,原因是他在行政工作和学科建设上不能胜任院长职务。校方确认,当初杨在应聘院长的简历上所涉及的博士学位获得时间确存在造假:他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生化博士学位的时间应为1998年,而简历上写的是1993年。以此类推,杨杰在简历上所写的“1993-1996年为美国EMORY大学博士后”也有失客观。同期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在个人网页中所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材料存在严重不实,涉嫌学术造假,被撤销教授职务。

这些屡屡曝光的造假及学术不端行为已对科学界乃至期刊界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和影响。如何抵制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增加作者的自律诚信,吾等将上下而求索之。
(生物通:张迪)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