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技术首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字体: 时间:2007年03月0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药技术首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中药技术首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据国家科技部网2007年3月5日报道:27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中药提取先进技术科研成果——“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发明技术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记者从中华中医药学会了解到,这是中药技术成果首次获得高级别国家技术发明奖励,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目前获得的最高发明奖项,它使中药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开辟了巨大的产业化前景。

  超临界萃取是世界范围内近30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尤其在“能源危机”紧迫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此项技术在化工、能源、燃料、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更引起持续关注。

  近年来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进程,超临界萃取技术被列为中药高效提取分离现代化的关键新技术,其开发与产业化形成了“热点中的热点”。特别以非极性的二氧化碳为萃取剂,由于不燃、无毒等,非常适用于中药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分离。

  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李大鹏教授领衔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国家重大课题历经十年艰辛攻关,解决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成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打破了我国中药制备以往以液体溶媒提取的传统工艺技术,尤其使原来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以石油为原料制备)提取中药脂溶性成分改用了成本低廉、节能又环保的二氧化碳气体提取分离,在中药领域开启了产业化应用的前景。

  在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投入正式生产,至今产品合格率100%。应用这项技术使产品得率提高了13.3%,生产工时由原来的112小时缩短到2.5小时,成本降低22%,一个产品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省10万余吨石油能源,并且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

  超临界萃取技术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发明专利,专家们一致认定这项技术“在国内、国际的中药工业化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具有示范作用”。2005年,这项成果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我国中药萃取技术获重大突破

  新华社北京2007年2月27日电 27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中药提取先进技术科研成果——“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发明技术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记者从中华中医药学会了解到,这是中药技术成果首次获得高级别国家技术发明奖励,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目前获得的最高发
明奖项,它使中药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开辟了巨大的产业化前景。

  超临界萃取是世界范围内近30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尤其在“能源危机”紧迫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此项技术在化工、能源、燃料、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更引起持续关注。近年来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进程,超临界萃取技术被列为中药高效提取分离现代化的关键新技术,其开发与产业化形成了“热点中的热点”。特别以非极性的二氧化碳为萃取剂,由于不燃、无毒等,非常适用于中药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分离。

  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李大鹏教授领衔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国家重大课题历经十年艰辛攻关,解决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成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打破了我国中药制备以往以液体溶媒提取的传统工艺技术,尤其使原来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以石油为原料制备)提取中药脂溶性成分改用了成本低廉、节能又环保的二氧化碳气体提取分离,在中药领域开启了产业化应用的前景。在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投入正式生产,至今产品合格率100%。应用这项技术使产品得率提高了13.3%,生产工时由原来的112小时缩短到2.5小时,成本降低22%,一个产品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省10万余吨石油能源,并且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

  超临界萃取技术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发明专利,专家们一致认定这项技术“在国内、国际的中药工业化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具有示范作用”。2005年,这项成果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上海42个项目喜获国家科技奖 
 
 27日,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等出席大会。全国共有326个项目获得各项奖励。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上海喜获42枚“奖牌”。

  2006年,由上海牵头和完成的42个项目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全国获奖项目的12.88%,获奖比例连续5年保持2位数。其中4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全国29项的13.7%;5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占全国获奖项目56项的8.92%;3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获奖项目241项的13.69%。其中,有1个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5个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纵观42个获奖项目,科技改变生活十分瞩目。转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转移研究中的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干预的研究、近视眼手术微型角膜刀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等“亲民科技”,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使百姓成为最大受益者。市科委总工程师钮晓鸣表示:一方面我们在国际前沿领域有非常重要的科研突破。另一方面,在产业推进方面有很大的进展。在公益性领域中,在医疗保健健康的新型材料应用、信息基础的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突破。此次约有占整个获奖比例25%左右的项目集中在医疗领域。一方面显示了上海科技的积累和对研发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也与市科委的前期布局密不可分。比如说,大家都关心小孩子以后近视眼怎么办,戴了眼镜不太方便,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仪器和临床手术配合起来,能够克服这方面的问题,并获得了国际专利,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临床试验效果。我们研发的特种材料,不但为以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为以后老百姓家里面用的电脑,如电子控制器做得更精密更小。这些技术的研发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广大市民今后生活更方便,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保障。

  此外,上海在自然科学奖上继续保持明显的优势。此次上海有4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个获奖项目共发表SCI论文220篇,他引1696次。上海市政府把扶强主体,聚集国家和本市重大产业为发展战略。在基础研究领域方面,经过多年研究和积累,若干具有重大科学发现、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促进了人类真知的增长。在高技术研究领域,聚集国家战略重大项目攻关,一批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项目获奖。在现代通信技术研究领域,凸显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由企业牵头完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迅速产业化的成果获得国家高等级奖项。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经产业化获奖。在惠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医疗卫生领域,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新方法以及危重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励。同时,有在我国国防建设和安全保障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上海共有6个专用项目获奖,其中一项获得特等奖。(记者 戴丽昕)

( 上海科技报 )  
 
 
中大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新快报讯(记者陈晶晶通讯员何晓钟)中共中央、国务院前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山大学有5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

  其中,中山大学主持的两项科技成果喜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中山眼科中心杨培增教授主持的《葡萄膜炎发生及慢性化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附属第一医院余学清教授主持的《肾小球疾病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干预系列研究》。

  中大参与的两个项目也有斩获。陈汝筑教授参与的《神经元N受体及其失敏态的药理毒理和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系列研究》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吴伟康教授参与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此外,在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两名外籍科学家中,由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推荐的瑞典科学家恩博瑞教授因与中大肿瘤防治中心等单位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合作以及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奖。

  (夏天/编制)

 

普通工人农民摘取国家科技奖令人振奋
钱夙伟
  在2月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单上,3名普通工人和农民榜上有名,摘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普通工人、农民均靠个体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同时亮相国家科技奖,这在国家科技奖历史上也属空前(2月28日《人民日报》)。
    让我们记住在科学道路上历经艰难跋涉的这三位普通工人和农民吧:上海宝钢的韩明明、一汽大众的王洪军、河南滑县的李官奇。
    他们不愧为我们时代令人骄傲、也最为需要的明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当科学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我们不仅需要一支强大的专业科学技术队伍,也更需要无数普通的工人农民,成为技术的能手乃至科学的行家!
    科学技术的探索和研究从来不只属于专业科学工作者,从以前的“倪志福钻头”,到这次以王洪军名字命名的获奖项目“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都证明,广大的普通民众同样大有可为,同样能够在科学和知识的领域里实现价值、超越平凡。
    一个民族的复兴和强大,一个社会的生机和活力,离不开广大普通民众这种追求科学与文化的热情,浓郁的科学文化的探索和追求的氛围,不仅是造就和诞生科学成果和科学大师的必不可少的土壤,更是提升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不容讳言,如今建设创新型国家,更迫切地呼唤着科学和知识的引领,但同时,在功利和物欲的诱惑面前,却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不计功名于科学的探索。譬如像韩明明那样,守着设备维护的第一线,同冶金原料处理打交道,一做就是30多年。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坚守和执著,才有了他此次的获奖项目“金属检测与自动除铁新技术”的横空出世。显然,与他们相比,时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阵阵喧嚣,是多么的无聊!
    因此,我们尤其要感谢这三位登上国家科技奖榜的普通工人农民,他们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欲望社会里,树立了一个令人震撼、振奋的标杆,让我们廓清迷雾,安静心绪,找到为国效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

 

 钱江晚报:国家科技奖 30出头的“海归”执帅印

   本报讯  在2月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中,一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频频摘得重要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36.58%是“海归”,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有66.67%是“海归”,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40%以上是“海归”,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30%以上是“海归”。浙江拿到了12个二等奖,其中“海归”是第一完成人的也很多。
    昨天,记者采访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持完成的“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项目负责人王健,他才36岁,宁波大学“海水生物活饵料和全熟膨化饲料的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负责人严小军,39岁。用同行们的话说:“他们是科技少帅,令学界惊叹!”
    ■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
    王健1997年和2001年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两个博士学位,是“海归双博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等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已申请10项发明专利等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他是此次全国获奖人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
    面对记者,王健很低调:“科研项目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现在这个时代,科研要突破靠单枪匹马难以实现,需要集中力量攻坚才能取得成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此次还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以“全集成新一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系统”项目获得又一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校长薛安克作为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表示,杭电要以此次荣获两项二等奖为动力,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科研开发,研发更多自主创新的成果。详见钱江晚报 
   
  
 
 
安徽省8项成果喜获国家科技奖 
 

   我省8项成果喜获国家科技奖 获奖数量和奖种覆盖面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在2月27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有8项成果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从获奖数量和奖种覆盖面看,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而在由地方科技部门组织申报的获奖项目中位居中部六省前列,在全国也属中上水平。此次我省的获奖项目分别为: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的“一维纳米及其有序阵列的制备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低能离子束细胞修饰技术和装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合肥美亚光电有限公司与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联合完成的“SS―型数字化色选机”,合肥工业大学和合肥工大双发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的“铸铁材质参数液态在线智能检测与质量控制系统”,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制冷空调设备检测技术、装置及标准研究与应用”,马钢股份、安徽工业大学等5家单位联合完成的“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火灾风险评估与性能化防火设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芜湖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完成的“某装备特种信息显示系统”等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