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副院长陈竺:直接进行第2代生物能源研究

【字体: 时间:2007年06月27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直接进行第2代生物能源研究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直接进行第2代生物能源研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6月25日,中科院与天津市政府共建的“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天津研发中心)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签字仪式,同日研发大楼在天津滨海新区奠基开工。这也是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天津成立的首个大型研发及产业化机构。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天津市副市长杨栋梁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陈竺在会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中心研究将涉及到第二、第三代生物能源,并涵盖转基因克隆等医学器官再造、转基因农作物等多方面领域。

 

  现年54岁的陈竺出身于上海知识分子家庭,中学时期曾插队江西,恢复高考后以卫校文凭直接考上医学硕士,毕业后与妻子双双留学法国,获博士学位并学成归国。他在血友病、白血病治疗及基因识别研究方面有多项出色成果。

 

  陈竺曾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现已当选中科院院士1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4年,任中科院副院长7年。

 

  第二代生物能源开始研究

 

  《21世纪》: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成立这个研发中心的设想?

 

  陈竺:早在三年前就开始酝酿,最早天津主管科技方面的领导,希望与科学院进行院地合作,在天津建立中科院的研究单元;中科院也在寻觅适当的领域,切入合作。

 

  后来中央决定开发滨海新区,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该地区也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第三个经济集中增长区域。对于这块区域的发展,科技支撑是决不可少的。

 

  《21世纪》:中心将具体建成怎样的研发机构?

 

  陈竺:区别于以前的开发区主要以投资带动,该区域将作为技术和研发的基点,体现自主创新的精神。配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能源、环境问题不断突出的情况下,中心在相关方面研究将大有可为。毕竟目前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到了44%,急需寻找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中心还将特别重视产业化,把科学家的好奇心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需求相结合,“一推一拉”,促进中国科技的发展。

 

  《21世纪》:中心具体的实体情况是怎样的?

 

  陈竺:根据协议,研发中心将在滨海新区空港加工区建设占地300亩的中心园区,并建多个科研设施,其中包括一个450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

 

  《21世纪》:中心将从哪个方向研究生物能源?

 

  陈竺:目前第一代生物能源已经不行,用玉米等作物生产的粮食乙醇在我国已经叫停,用乙醇作燃料,直接导致玉米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饲料价格上涨,最终影响到肉价上涨。

 

  中心将直接跨入第二代生物能源,用生物纤维素转化为能源,发展纤维素乙醇;并同时开展木质素降解利用,展开第三代生物能源的研究。由于这些原料多来自植物秸杆等废料,不会产生与人争粮的情况;利用降解材料作能源,还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克隆”是另一个研究方向

 

  《21世纪》: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心会具体推动研发什么?

 

  陈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是我们主要推动的,通俗地说,将来这里将做成人体零件工厂。我们在医学实践中知道,如果器官组织已经损毁,单靠药物治疗已经不行,这就需要对组织器官本身进行再造或重建,比如针对白血病我们已经可以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未来还将通过治疗性克隆等技术,进行克隆器官的移植等。

 

  所以中心吸收了包括中科院动物所、微生物所等专家科研力量。同时,还将集成全院其他相关力量。

 

  《21世纪》:中心专家资源已经不是问题,产业化将如何推进?

 

  陈竺:这要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在生物领域,微生物降解材料、工业生物发酵(如酿酒)等产业化已经做得较好,会将之作为一个示范,逐渐开展。

 

  到2010年,中心要基本形成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为主线的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研发布局;要攻克若干项工业生物技术核心技术,实现3-4项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从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中国科学院天津市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落户滨海新区 
 
中国科学院网站     
 
 
    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在滨海新区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天津研发中心)签字仪式6月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路甬祥,中科院副院长陈竺、李静海,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戴相龙,副市长杨栋梁等领导出席签字仪式。陈竺副院长和杨栋梁副市长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书上签字。签字仪式由李静海主持。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在讲话中指出,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工业生物技术发展为契机,实现了实质性的战略合作。这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体制创新、院地合作模式创新的又一次伟大尝试,是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又一个范例。

    陈竺说,中国科学院决定与天津市政府合作,天津研发中心将集成全院相关力量聚焦天津滨海新区,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工业生物技术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的大型研发实体,提高我国工业生物技术成果的先进性、配套性、成熟性和工程化水平,显著增强我国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形成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我国生物经济的重要力量,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同时为天津吸引和培育一流人才,提升天津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环渤海工业生物产业群的形成,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科学院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共建协议的签署,以及天津研发中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的科技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戴相龙在讲话中指出,天津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中央已经把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等主导产业,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这和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的战略定位之一——增强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成果转化能力有着很好的契合。

    戴相龙强调,天津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为天津市凝聚优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形成聚集优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把天津环渤海地区建设成为高新科技发展的战略要地,提高天津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支撑。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讲话中指出,工业化时代,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地位非常重要。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应运而生,它将会极大地改变现有工业格局,有利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问题。发展工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将减少我国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路甬祥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都把工业生物技术列入重点支持的创新领域。建设天津研发中心是中国科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天津市具有发展工业生物技术的基础和产业需求,双方在工业生物技术研发领域进行战略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中国科学院创新基地建设目标,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路甬祥表示,天津研发中心必将成为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必将成为中国科学院与天津市合作的一个里程碑,也必将成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一个亮点。

    据悉,天津研发中心将根据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展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基础性研究,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工业生物技术科技创新的源头,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实施平台,工业生物技术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成果辐射源,以推动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和环渤海区经济的发展。

    天津研发中心将以先进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体系为核心,以高通量筛选和中试发酵为支撑平台,利用微生物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展生物催化、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医药和生物医学组织材料及干细胞研究、开发。按照“边建设,边研发”的工作思路,到2010年将形成以基因组科学为基础,工业与应用微生物学为支撑,系统生物技术为主要发展方向,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过程工程和系统集成优化为主线的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研发布局;并攻克若干项工业生物技术核心技术,实现3-4项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从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国内外工业生物技术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协议,天津研发中心将在天津滨海新区空港加工区建设一个占地300亩的中心园区,并建设包括一个45000平方米研发大楼在内的多个科研和科研辅助配套设施。天津研发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天津研发中心设立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发展战略、项目评估、人才招聘等方面的咨询工作。

    中科院院士陈晓亚、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李志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苟利军,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志铭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签字仪式。  
 

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获广东省专利奖数量创新高 
 
广州分院     
 
 
    近日,广东专利奖表彰大会暨全省专利运用与产业化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共有4项专利获奖,其中专利金奖1项,专利优秀奖3项,获奖数量创近年来新高。获得金奖的专利项目是: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的“一种非对称结构的内循环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获得优秀奖的专利项目是:中科院广东省微生物所的“生物强化技术处理油制气废水的方法”、中科院广州化学所的“一种弹性聚氨酯型混凝土道路嵌缝胶及其制法”和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的“海水藻蓝蛋白的制备方法”。 

遗传发育所与美国先正达生物技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6月22日,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与美国先正达生物技术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研究与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的鉴定与开发这一领域内开展长期的合作研究和产品开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出席了签约仪式并发表讲话,他指出,遗传发育所是国内领先的生物技术研究所,先正达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农业技术公司,这一强强联合不仅会促进双方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水平,而且能够使研究所的科学研究与全球农业市场接轨,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遗传发育所和先正达公司坚实的合作背景和相互信任,一定能使双方的合作取得最大的成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发来贺信,祝贺双方达成合作,并预祝双方合作成功。 


我国力争用15年达到生物技术与产业化世界先进水平 
来源:新华网 

        科技部部长万钢26日在天津举行的2007国际生物经济大会上表示,我国发展生物经济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并力争经过15年的努力,使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化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据介绍,到2020年,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生物技术的跨越发展,推进新的科技革命,使生物技术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生物新产业,使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使我国成为生物产业大国;大幅度加速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物安全,大幅度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力争经过15年的努力,使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化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了实现生物技术强国、生物产业大国的战略目标,我国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为技术积累阶段,力争2010年前完成,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整体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论文数量达到世界前6位,专利数量进入世界前6位,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左右,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以上。  

 

        第二步为产业崛起阶段,力争2015年左右完成,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论文和专利总数均达到世界前3位至4位,生物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5000亿元左右,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  

 

        第三步为持续发展阶段,2020年左右完成,届时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整体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成为世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顶尖人才聚集中心和主要创新中心之一,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至30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