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稻秸处理新方法登上国际刊物

【字体: 时间:2008年10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包含6%氢氧化钠的少量碱液处理稻秸,从而使得这些碱液被稻秸充分吸收,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大幅度增加了稻秸的生物降解,将沼气产量提高了64.5%。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化学会的期刊《能源与燃料》(Energy and Fuels)上。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包含6%氢氧化钠的少量碱液处理稻秸,从而使得这些碱液被稻秸充分吸收,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大幅度增加了稻秸的生物降解,将沼气产量提高了64.5%。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化学会的期刊《能源与燃料》(Energy and Fuels)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李秀金博士,其早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环境工程系,后于美国加州大学(UCDAVIS)生物与农业工程系(中美联合培养博士)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用于洁净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有机固体废物(厨房垃圾、作物秸秆和食品加工副产品等)高效发酵堆肥和生物转化技术、以及环境生物技术和新型环保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每年水稻行业产出了2.3亿吨剩余的稻秸——也就是水稻收割后留下的茎叶。农民们经常焚烧这些稻秸,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

迄今为止,利用微生物的厌氧消化的方法从稻秸中生产乙醇或者沼气——这是一种混合了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气体——结果令人失望。稻秸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构成的复杂结构让微生物很难分解它们。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放弃了浸泡稻秸的方法,而是采用包含6%氢氧化钠的少量碱液处理稻秸,这样可以让这些碱液被稻秸充分吸收。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大幅度增加了稻秸的生物降解,将沼气产量提高了64.5%。

李秀金说,利用这种方法,农民们处理每吨稻秸可以获得人民币20元的额外收益,这会鼓励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利用作物废料来生产生物燃料——在人们担忧生物燃料冲击粮食安全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从田地废料中生产对环境友好的沼气而不是烧掉废料将会减少人们对环境的顾虑。

位于北京的全球环境研究所所长金嘉满对这一研究表示欢迎,认为它有可能帮助开发农村地区的生物燃料。不过这并不必然带来沼气的更广泛利用,这还需要政府补贴来安装设备并铺设管线到农户家中。

附:

李秀金

  男, 1965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滁州市。1994至1998年分别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环境工程系和美国加州大学(UCDAVIS)生物与农业工程系(中美联合培养博士),并于1998年获博士学位,之后即在美国加州大学(UCDAVIS)生物环境工程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至2000年底回国工作。曾任安徽农业大学助教,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1991年曾在芬兰访问学习。现为北京化工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李秀金博士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高浓度有机污水和有毒难生物降解工业污水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生物质用于洁净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有机固体废物(厨房垃圾、作物秸秆和食品加工副产品等)高效发酵堆肥和生物转化技术、以及环境生物技术和新型环保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曾主持和参与了包括美国环保署、加州能源委员会、加州大学、中国农业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多项科研课题。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约四十篇,其中有多篇被SCI 和EI 收录。主编《固体废物工程》、合作译著《环境管理》、并参与了《中国现代科学全书》的编写工作。

社会兼职包括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会员、《农业工程学报》编委、国家科技评估中心评审专家、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科技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防治污染协会专家组成员等。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稻秸|碱液|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