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两项神经学研究受关注

【字体: 时间:2008年11月0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近期中科院神经所接连发表了两篇文章,受到了同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

  

生物通报道:近期中科院神经所接连发表了两篇文章,受到了同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

第一篇是来自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罗振革教授领导的突触信号研究组树突形成机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文章主要针对目前对于神经元通过轴突输出信息,通过树突接受并整合大量的由突触介导的信息输入这个过程的形态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的情况,发现了神经活动和BDNF促进树突发育的新机制。

异戊二烯基转移酶Geranylgeranyltransferase I (GGT)因能够介导蛋白的翻译后脂化修饰,从而导致多种信号蛋白 (包括 Rho家族的小G蛋白) 的膜转运,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但在神经系统的作用完全未知。在罗振革研究员指导下,博士生周秀萍等对该酶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周秀萍等发现神经活动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增强GGT的活性,后者引起Rac小G蛋白的膜转运,Rac的膜定位对于后继激活以及树突分支是必需的。进而发现GGT与BDNF的受体TrkB具有直接相互作用并受神经活动的调节,阻断TrkB与GGT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神经元去极化和BDNF引起的树突发育增加。另外,把实验鼠放在新奇的环境中能使海马区GGT的活性快速升高,同时促进Rac的膜定位。该研究揭示了神经活动和BDNF促进树突发育的新机制。

第二篇是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uroscienc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脑片中进行了系统的电生理研究,发现了GABA能突触的可塑性发生机理,这揭示了发育中GABA能突触可塑性的发生模式和细胞分子机制,阐明了神经环路建立中GABA能突触连接的自我精细修整的工作方式。

文章由蒲慕明教授和章晓辉博士领导完成,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脑片中进行了系统的电生理研究,发现发育早期GABA能突触的可塑性表现出神经元活动频率依赖的特性——高频率神经元相关活动引起突触效能的长时程增强(LTP);而低频活动则引起长时程减弱(LTD)。并且,GABA能突触传递中的GABAB受体信号在高频活动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TP)中起着门控机制,能调制此突触可塑性的频率依赖性。

中科院神经所于1999年11月成立以来,在所长蒲慕明博士的带领下发展迅猛,研究成果屡登国际权威杂志。仅2005年一年发表高水平论文Cell2篇、Nature1篇、Science1篇,并且Cell文章实现了中国大陆25年来Cell杂志上的0突破。

(生物通:万纹)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神经学|GABA|突触|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