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学家首次联合开展:棉花基因组测序的研究

【字体: 时间:2008年07月14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棉花的纤维基因和杨树的基因十分相似”。这是中美联合主持的棉花基因组测序中的最新发现。记者10日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棉花基因组大会了解到,中美首次联合主持开展的陆地棉基因组测序研究,已从两条染色体上找到363个基因,这对棉花的优质、高产和抗病有非常大的好处。从而实现从经验育种到定向育种,从传统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跨越。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所长喻树迅博士因在棉花基因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荣获本届国际棉花遗传资源委员会共同主席。喻博士说,棉花产量、品质、抗性和营养高效等重要性状形成的生物学过程往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生命活动,其表达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仅仅操作单个基因很难有效地改善棉花的生产能力和品质,必须了解多基因作用的机制并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不同基因的组合,才能培育出有突破性的新品种。

    2007年,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美国农业部南方平原农业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启动陆地棉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资助下,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棉花纤维品质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标记定位及辅助聚合育种、转基因受体拓展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此次在棉花基因组测序中,中国占据第一主角的位置。中国科学家突出重要基因源的发掘和把高产、优质、多抗等多个优异基因聚合在一起,在棉花育种上进行品质改良,以提高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美科学家还试图从根本上明确种质资源携带的基因,以便经济、高效地开发利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则可部分克服基因型鉴定的困难,分子标记还能辅助外源基因转移,提高缩短目标基因两侧的供体染色体长度的速度,通过连续两代进行分子标记的选择来达到。来自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法国、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棉花科学家对这一阶段性成果给予很高评价。

    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说,目前,他们已搜集和保存8000多份棉花品种资源,在棉花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及新材料创制,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的选育等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转抗蚜虫基因、转Bt和蛋白酶抑制剂双价基因、转Bt、蛋白酶抑制剂和抗蚜虫三价基因抗虫棉等品种的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产抗虫棉的国内市场份额近80%%,取代了国外抗虫棉品种在我国的主导地位。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棉花基因组|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