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甲基化导致癌症患者预后不良

【字体: 时间:2008年07月1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约翰霍普金斯凯门癌症研究中心(Johns Hopkins Kimmel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量乳腺癌和结肠癌的传统基因突变与死亡率相关,受抑制的基因活性也与病人预后不良有关。

  

约翰霍普金斯凯门癌症研究中心(Johns Hopkins Kimmel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员发现大量乳腺癌和结肠癌的传统基因突变与死亡率相关,受抑制的基因活性也与病人预后不良有关。

 

霍普金斯研究小组证实,这一抑制的过程称为后天逐渐失活(epigenetic inactivation),这些基因活性被抑制后会阻断抑制癌症生长的生化路径,结果导致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过度生长。突变基因可改写基因的DNA编码程序,而后天逐渐失活作用不改变DNA编码直接影响基因。

 

医学博士Stephen Baylin认为,直到我们发现为止,如果我们没有发现乳腺癌和结肠癌的患者某些生化路径发生基因突变,那么人们一直会认为病人的这些生化路径是正常的。现在,我们清楚部分病人基因突变的生化路径不是被遗传因素影响,而是受后天逐渐失活学说影响。Stephen Baylin是癌症研究中心的教授,也是凯门癌症研究中心的副主管。

 

Baylin说,这些新的理论有助加快医生对疾病的诊断速度,准确预言癌症的进展过程,或是在将来更好地治疗癌症。关于该研究的文章发表在5月27号的PloS  Medicine上。

 

研究小组使用微阵列技术检验他们的猜想,这个微阵列技术以特殊的硅片为基础,每个硅片上携带遗传信息,因此这种芯片技术可使科学家们一次对大量的基因进行分析。该研究的目的是使用芯片技术寻找DNA甲基化导致失活的相关癌症基因。甲基化作用主要与结合分子—甲基基团有关,甲基基团一般定位在DNA序列上的胞嘧啶上,与基因的活性有直接关系,可启开或关闭基因的表达功能。基因过多的甲基化作用导致生成过量的甲基基团,这会影响基因的正常蛋白表达功能,导致致命癌症的产生。

 

凯门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组鉴定了189个与乳腺癌和结肠癌相关的突变基因,研究人员对这些基因进行甲基化分析。他们发现,在癌症中突变效率极低的36个基因在乳腺癌和结肠癌中表现出高度的甲基化特征。研究人员从公共数据库收集30个乳腺癌患者和20个结肠癌患者的信息,他们发现癌症患者的18个基因的甲基化变化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直接的关联。

 

研究人员认为,对于大部分基因的甲基化作用可以通过实验室的操作逆转甲基化的过程,主要是通过清除过多的甲基基团来扭转这一局面。据Baylin说,这一新的治疗方案比较直观有效,相比其他的方法要简单,通常的方法是通过取代、灭活或是代偿的机制改变突变的基因。

 

Baylin相信,研究中发现的甲基化的基因可以通过灭活的途径抑制基因表达。他认为,最近的这些研究可应用于其他的癌症研究中,提高医生对癌症疾病的预后诊断技术。

 

据我们了解,癌症的产生有可能是基因产生遗传变异,也有可能是基因发生了一些后生性的变化,希望将来芯片技术能给癌症遗传方面的研究带来更多新的知识。

 

(生物通 张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