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博士宽容学术不端

【字体: 时间:2008年09月02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记者 陈磊 
   本报北京8月30日电 博士生是未来科研力量的生力军,那么,他们如何看待学术研究中的不端行为?来自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博士毕业生对学术不端行为者持宽容态度,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表示这种行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是记者近日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获悉的。
  这项名为“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职业取向研究”的课题对全国4个城市14所高校及研究院所的数千名不同学科应届博士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人员通过统计发现,被调查对象对学术不端的态度,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环境直接相关。对“是否原谅”有显著作用的变量,按作用大小依次为:“周围师友的不端行为”“是否因兴趣读博士”“读博前是否工作过”“对未来工作预期”“性别”和“学术能力自评”。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影响已呈蔓延之势,一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听说过自己周围的老师或同学有过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他们越是感觉周边环境中学术不端行为比较普遍,就越可能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同情和原谅的态度。博士毕业生中,参加过科研项目和有工作经历的人,比没有科研和工作经历的人,更可能同情和原谅学术不端行为。

  “可能正是因为那些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博士毕业生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切身体会到了现行制度的各种不合理之处,他们才会对那些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者表示出更多的同情和理解,觉得他们的行为也是可以原谅的。”该课题负责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赵延东认为,要保证科研队伍的质量,就要完善学术评价和筛选淘汰机制,真正实现“优者胜、劣者汰”;同时要完善社会流动机制,“那些在学术竞争中失败的人并不是整体能力差,可能只是不适合学术研究而已,一个完善的社会流动机制可以有效地将他们分流到其他行业或职业中去”。

  在国外,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会有专门的课程进行培训。而该研究发现,被调查博士生获取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最主要途径是“导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看材料”,只有21%%的博士生是从学校组织的课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因此,研究者建议,应开设系统规范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的专门课程。

  “当然,在整体制度存在缺陷时,单纯寄期望于个人的道德自律是不现实的。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学术不端行为要从根源入手,只有改革现行的学术评价和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之处,才是清除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的治本之道。”赵延东说。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