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会飞的农场 飞天种子档案(图)

【字体: 时间:2008年09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举世瞩目的神七飞天了,中国人的航天梦圆。举国13亿人,能上天的只有三名宇航员,除了宇航员携带的个人用品还有什么陪伴他们呢?据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医用电子工程研究室副主任韦明透露,神七首次搭载三峡珍惜濒危林木种子上天,进行珍惜濒危林木航天诱变育种试验。

 

航天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或载人飞船将种子搭载至太空,利用空间宇宙辐射、微重力、高真空、高洁净、大温差、弱磁场等地球无法模拟的外空条件,对搭载的种子进行空间诱变,促使物种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再通过筛选和培育,从而育成适应范围广、保持时间长、抗病性能强的新品种。因此,宇宙飞船可以说是:“会飞的农场”。

 

据报道,此次试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湖北西部生态健康基金会和宜昌市林业局共同完成。从去年底开始,宜昌市林业部门组织精心挑选出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9种濒危珍稀林木种子送往北京,经过专家严格筛选,最终,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鹅掌楸的种子共100克被神舟七号携带上天。

珙桐

  

中文名:珙桐

 【学名】Davidia involucrata

 【别名】水梨子、鸽子树、鸽子花树

 【科属】 珙桐属 珙桐科,全科也只此一种

  濒危类别:稀有

  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

   落叶乔木。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木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

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鹅掌楸

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鹅掌楸

  【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英文名】Chinese tulip tree

  【别名】马褂木,双飘树

  【分类】木兰科(Magnoliaceae),鹅掌楸属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木兰科为古老被子植物,本属在中生代白垩纪中期--第三纪早-中期分布于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北欧、格陵兰和阿拉斯加等地。到了新生代第三纪,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第四纪冰川以后仅在我国的南方和美国的东南部有分布(同属的两个种),成为孑遗植物。

 

 因此,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都是十分古老的树种,它们对于研究东亚植物区系和北美植物区系的关系,对于探讨北半球地质和气候的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悉,随同神七飞天的还有自深圳市农科集团应用较广且价值较高的花卉和园林品种,包括蝴蝶兰、瓜叶菊、球根海棠、灰毛豆、类芦和结缕草等。

 

航天育种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航天育种?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

  二、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农作物航天育种的?

  198785日,随着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一批水稻和青椒等农作物种子被送向了遥遥天际,这是我国农作物种子的首次太空之旅。当时搭载作物种子的目的并不是想育种,只是想看看空间环境对植物遗传性是否有影响。但是,科学家们在实验中无意发现,上过天的种子中发生了一些意外的遗传变异,因此人们开始考虑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农作物航天育种。

 

  三、我国航天育种的主要成就如何?

  我国航天育种研究开始于1987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进行了1370多种农作物的空间搭载试验,特别是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航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在水稻、小麦、棉花、番茄、青椒和芝麻等作物上诱变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和新种质,其中目前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新品种或新组合有30多个,并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四、国外的航天育种情况如何?

  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及美国的科学家开始将植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在返回地面的种子中发现其染色体畸变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将番茄种子送上太空,在地面试验中也获得了变异的番茄,种子后代无毒,可以食用。1996年至1999年,俄罗斯等国在“和平号”空间站成功种植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目前国外根据载人航天的需要,搭载的植物种子主要用于分析空间环境对于宇航员的安全性,探索空间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以改善空间人类生存的小环境,其目的在于要使宇宙飞船最终成为“会飞的农场”,最终解决宇航员的食品自给问题。迄今为止,国外尚未见到有关专门利用航天诱变进行农作物育种的研究报道。

 

  五、开展航天育种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优良品种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农作物新品种都是在常规条件下经过若干年的地面选育培育而成的。我国航天科学家和农业科学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航天这一最先进的技术领域与农业这一最古老的传统产业相结合,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进行农作物育种,对加快我国育种步伐,提高育种质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育种研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航天育种工程项目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航天育种工程项目以我国成熟的返回式卫星技术为平台,生产符合育种工作需要的育种专用返回式卫星一颗、运载火箭一枚,以粮、棉、油、蔬菜、林果花卉等为重点,考虑各种不同作物的不同生态区域,选择9大类2000余份种子材料,进行空间试验,并建设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种子回收后,经过育种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异新品种,进行推广和普及,并利用地面模拟试验装置研究各种空间环境因素的生物效应与作用机理,探索地面模拟空间环境因素的途径,提高空间技术育种效率。通过航天育种工程项目的实施,拟选育高产、优质、高效的10-15个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优异新品种,使主栽品种单产提高10%左右,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5000万亩,增产粮食20亿斤~30亿斤。

 

  七、实施航天育种工程/发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的意义如何?

  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美、俄、中)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在航天育种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受到世界著名的《自然》和《科学》杂志的关注报道。为了加快我国航天育种诱变机理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推动航天育种事业的持续发展,2003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委批复了农业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编制的航天育种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航天育种工程项目正式启动。

  实施航天育种工程有利于在广泛开展育种实践的同时,充分加强航天育种应用基础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使育种实践和理论基础很好地统一起来,促进航天育种学的建立与发展。通过航天育种机理研究的原始创新和科学积累,可获得一大批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和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育种技术。这对于继续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先进性、创造性及航天育种产品开发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推动航天育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八、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的基本情况?

  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第一颗以空间诱变育种为主要任务的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卫星由CZ-2C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运行轨道为倾角63o、近地点187km、远地点463km。在轨运行15天后,在四川遂宁回收,留轨舱进行3天留轨试验。

  卫星上装载水稻、麦类、玉米、棉麻、油料、蔬菜、林果花卉、微生物菌种和小杂粮等9大类2020份农作物种子材料,用于进行空间环境下的诱变飞行试验。共包括了152个物种,其中植物133种、微生物16种、动物3种。卫星还装载了多项空间环境探测装置,用于探测空间环境辐射、微重力和地磁场等环境要素,开展空间环境要素诱变育种的对比研究。

 

  九、人吃了航天品种生产出的“太空粮”、“太空菜”安全吗?

  航天品种是安全的。在自然环境中,植物种子实际上也在发生变异,只是这个变异过程极其缓慢,变异频率很低,我们称其为自然变异。早期的植物系统育种方法大都是对这种自然变异的选择和利用,实践证明是安全可行的。航天育种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这一变异过程,这种变异我们称其为人工变异。这两种变异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由于太空种子的变异基因还是地面原来种子本身基因变异的产物,事实上它并没有导入其他对人类有害的新基因。此外,即使太空飞行归来的当代种子(非直接食用),经严格的专业检测也没有发现它增加任何放射性。因此,食用太空种子生产的粮食、蔬菜等不会存在不良反应。

 

  十、航天育种下一步地面育种工作计划?

  卫星返回后,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动地面育种研究工作。航天飞行后的种子、材料,经国家农作物航天诱变技术改良中心进行必要检测后,将按不同的生态区域,组织全国各有关育种单位,严格按照统一的育种试验规范,全面开展地面试验研究,从中筛选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的新材料,培育新品种,进行推广和普及。同时,结合空间环境探测及地面模拟空间环境因素试验,开展空间环境因素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效应研究,力求回答航天环境诱发生物变异的机理等基本科学问题,促进航天育种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