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字体: 时间:2009年01月22日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在“南沙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

二00八年十二月十日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在我们即将赴香港访问,讨论进一步加强两地科技合作的紧密关系之前,有机会出席这次由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举办的研讨会。



        大家知道,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而始终保持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显得发展比较缓慢,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生活条件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医药还未能进入医药保健主流市场,其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亟待挖掘。因此,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一件功在民族、利在国家、造福人类、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



        现代社会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问题。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疾病防治战略的“前移”和重点的“下移”,为中医药发挥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思想,对疾病、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和综合调理,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创造了机会。随着21世纪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大量的数据库、分析工具和技术,为证实和阐明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为中医药的跨越式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



        中医药由于与西方医学采用了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是我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和可能的学科领域。实现其自主创新,既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关键,也关系到中国科技能否实现重点跨越,争取在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为此,科技部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制定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06-2010年)》,希望能把中医药作为我国牵头发起的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加以推进。我们认为,中医药发展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创新支撑发展,解决中医药的传承和发扬问题,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努力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通过科技创新还可整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的优势及各自成功经验,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从而引领未来的医学发展。



        去年,由科技部牵头制定、国务院十六个部门共同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已经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医药发展的“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项基本任务。如果说,“继承”是为了保存、挖掘、认识、利用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创新”是我们这一代人将中医药加以丰富发展、充实完善,为未来建立新医药学打基础;“现代化”和“国际化”则是为了让中医药更好地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这四项任务是从时间上对中医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空间上对其国内、国际发展都做出了安排和部署,目标任务具有高度前瞻性和系统性,如能实现应当能对中医药的全面发展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这次会议将讨论中药标准化及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所遇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既是两地科技合作协议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这两个《纲要》的具体行动,科技部将认真研究、积极支持经过参会各方广泛研讨、慎重归纳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与有关方面一道,为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中药|国际化|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