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华大基因公布藏羚羊基因组序列

【字体: 时间:2009年12月2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即中国科学家公布大熊猫基因组精细图谱,提出最新泛基因组概念以来,青海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又联合宣布了藏羚羊基因组序列图谱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宣告绘制完成,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绘制完成的高原濒危物种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基因组科学的又一重大贡献。

  

生物通报道:即中国科学家公布大熊猫基因组精细图谱,提出最新泛基因组概念以来,青海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又联合宣布了藏羚羊基因组序列图谱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宣告绘制完成,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绘制完成的高原濒危物种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基因组科学的又一重大贡献。

这一藏羚羊基因组测序项目负责人是青海大学副校长格日力教授,其197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在高原低氧适应的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等方面获得了许多成果。

藏羚羊基因组计划是我国高原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研究计划。藏羚羊生长于高海拔严酷环境下的动物,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封闭环境中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变和进化历程,未受物种迁徙和人工选择的影响,是研究低氧适应性的极佳模式动物,具有极为珍贵的进化研究价值。

藏羚羊基因组计划项目自今年5月启动,是中国科学家世界三极动物(企鹅、北极熊、藏羚羊)基因组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该项目的科研合作团队已经完成了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工作。杨焕明院士认为,该项工作完成将为破译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将为根本解决高原人,尤其是藏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生存状态问题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一直从事基因组科学的研究,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水稻基因组以及熊猫、家猪、家鸡、家蚕基因组等重大项目使我国的基因组研究得以跻身于世界前沿。此次与青海大学共同完成基因组图谱是藏羚羊基因组计划的第一步,紧接着将开展一系列基因组水平上的探索和研究,如识别基因组上的功能元件,解读其全部遗传信息,探索其作为一个物种的进化能力和适应严酷环境能力的基因组基础。该项成果为开展基因组水平上的各项高原生命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全新起点和平台,提升了我国在高原医学、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水平,是对全球基因组科学的又一重大贡献,也体现了青海省、西宁市的创新能力。

藏羚羊基因组计划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意义,不仅填补了高原物种的基因组研究空白,而且从基因组学层面上为极端环境下的生理适应、医学研究、物种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升了我国在高原医学、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研究水平,是对全球基因组科学的又一重大贡献。

(生物通:万纹)

附:

格日力,青海医学院副院长,青海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1952年11月生于青海省,蒙古族,博士后。1975年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在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工作。1993年留学日本信州大学,1999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研究中心环境与运动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对“低氧运动生理”、“低氧与肥胖”等方面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先后用中、英、日文发表论文67篇。

1952年11月生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蒙古族,博士后,现任青海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呼吸内科学、高原医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75年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在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从事低氧生理与高原医学研究工作。期间,承担了省科技厅及卫生厅立项的有关高原医学及呼吸病的研究课题,曾多次带领课题组人员进入高海拔地区进行现场研究,并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及优秀论文奖。他热爱祖国,作风正派,科研严谨,吃苦耐劳,1988年获"敬老好儿女金榜奖",1990年荣获"青海省优秀党员"称号。1993年至1999年到日本国信州大学医学部学习,期间参加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课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发病机制及急性高山病的病理生理"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了"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减容手术"等多项子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专业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由于成绩突出,提前一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研究中心环境与运动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在"低氧运动生理"、"低氧与肥胖"等课题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际高山医学界专家和同行们的好评,于2001年6月完成了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间,由于在高原医学研究方面有很高造诣,曾分别获日本医学会和美国环境医学会科研经费资助。在长期科研生涯中,先后用中、英、日文发表论文共67篇。目前,他是国际高原医学会理事、国际慢性高山病专家委员成员、国际低氧生理学术讨论会顾问、美国运动医学会会员及中国睡眠医学研究会理事。

2001年7月,基于对党的忠诚、对故乡的感情、对高原医学研究的兴趣,格日力同志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返回中国,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青海。回青后省党政领导赵乐际、宋秀岩、白玛、马培华,邓本太等领导同志前往医学院亲切看望了格日力博士,苏荣书记对他的回青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回国一年多以来,格日力同志没有辜负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厚望,完全放弃了节假日和午间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工作当中。在他的倡议下,2001年12月,经省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 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在青海医学院成立。当时经费短缺、人员缺少、实验条件比较简陋,但他充分利用医学院现有资源,呕心沥血,勤奋工作,计划在五年内将实验室建成对国内外开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将研究中心建成在国际高原医学领域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教育和医疗基地。今后的研究方向及目前实施的主要工作有:

  1.实验室的建立:目前,已组建了低氧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学(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形态学及中藏药开发与研究等实验室。实验室的总面积约500平方米。

  2.研究的主攻方向:(1)高原低氧适应的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利用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原世居人群(藏族)和高原土生动物(牦牛,鼠兔及藏羚羊)基因资源,以慢性低氧适应的相关基因为切入点,探寻低氧适应基因及其诱导调控机制。(2)藏药抗缺氧、抗疲劳药物的开发研究:针对高原动植物在抗低氧、抗疲劳方面具有独特的开发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现代化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和基因水平)研制和开发出新药物。

  3.进行的项目有:①慢性高原病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省科技厅资助);②高原运动员间歇性低氧训练(高原训练)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本课题已获得阶段性成果,2002年 10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取得前五名的好成绩,而且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已在2003年2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低氧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各国专家的好评。③藏族高原适应的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基因调控机制研究(国家基金委资助);④藏药抗缺氧、抗疲劳药物的开发研究(金诃藏药集团资助);⑤藏羚羊高原适应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省科技厅2003年重点项目立项)。

  4.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 亲自撰写了高原医学讲义,并经学院批准,在青海医学院开设了"高原医学"这门课程,填补了我们省在医学教育领域中没有"高原医学"这门课程的空白。设立了硕士点,2002年招收了两名研究生,2003年将招收3名,博士点正在申报中。在这一年间, 给西宁地区的各大医院举办学术讲座10余次, 听讲人达1500多人次。目前,面对严重缺乏高层次研究人员的现状,采取了内部培养和与国内外科研单位联合培养的办法,派一批有科研基础的年轻人到国内外的重点大学去深造,以壮大科研队伍。今年已派3名年轻科研人员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同济医科大学学习,并将派2-3名人员到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深造。

  5.筹备2004年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2002年4月,格日力赴巴塞罗纳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高原医学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引起与会各国专家的浓厚兴趣。会上他荣幸地当选为国际高原医学会理事,成为入选国际高原医学会理事的首位中国专家。会议决定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于2004年8月在西宁召开,同时在拉萨设立分会场。2002年7月初,赴拉萨与西藏卫生厅的有关领导, 商谈了2004年在拉萨举办世界高原医学大会卫星会议的有关内容。最近,又与西藏高原病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有关青海、西藏两地在高原医学领域加强学术和人才交流的商谈,并达成五项协议。

  6.200年8月,带领科研人员赴果洛州玛多县进行科研项目的现场实验,并对200多名牧民群众进行义诊,对30多名慢性高原病患者进行体检, 掌握了第一手科研资料。对藏药抗缺氧、抗疲劳药物的筛选做了预实验。格日力同志作为一名党员,表现出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表现出了对科学知识的无限热情和执着。他热爱他的祖国,热恋着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在他的带领下,我省的医学科研工作必定将迎来新的局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