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的巅峰对决 汤姆森PK山中伸弥

【字体: 时间:2009年04月01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生物通报道,自2007年iPS细胞株创建以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iPS的研究热火朝天的占据了全世界的实验室,各大媒体刊物也频登iPS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提高iPS细胞转化效率,降低致癌性等方面,对iPS的制备方式没有太大的改进,新的一项研究成果,彻底改变了导入转录基因的方式,可以说是iPS的又一创举。

  

生物通报道,自2007iPS细胞株创建以来,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iPS的研究热火朝天的占据了全世界的实验室,各大媒体刊物也频登iPS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提高iPS细胞转化效率,降低致癌性等方面,对iPS的制备方式没有太大的改进,新的一项研究成果,彻底改变了导入转录基因的方式,可以说是iPS的又一创举。

 

熟知干细胞研究领域的读者一定不会陌生构建iPS的基本思路,用慢病毒载体将4个转录因子导入细胞,改变细胞内部程序使成体细胞转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样细胞,简称iPS。由慢病毒载体诱导的iPS都存在一个问题,慢病毒可能将转录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这对宿主细胞极为不利,甚至可能产生致癌性。因此,科学家们都在逐步改善iPS的诱导方式,希望以无病毒载体诱导iPS

 

iPS创始人之一的山中伸弥博士去年就尝试用无病毒载体诱导iPS,相关的成果公布在08117Science杂志上。

(了解详情: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8-11/2008117172834.htm

 

时隔不久,iPS的另一创始人,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James Thomason教授也完成了iPS无慢病毒载体诱导的研究工作。同样刊登在Science杂志上。James Thomason教授研究小组采用了一种环状DNA——质粒,细胞取自新生儿的包皮(foreskin)。质粒携带了所有我们需要的转基因,但不会整合到宿主DNA中,它们在细胞中游离于基因组之外,就像附加体(episome)一样。质粒可以复制,但是效率并不高,因此可以在实验结束时轻易地剔除这些基因。

 

今日的The Scientist杂志发表了一篇对比性文章,对山中伸弥和James Thomason的两项研究成果进行对比。

 

据文章介绍,山中伸弥的无慢病毒载体的技术使用的质粒,但是操作过程繁杂,需要不断地插入质粒载体(多质粒系统),并且这一技术目前只在小鼠的细胞系上实验成功。而James Thomason的新技术使用的是单质粒系统,目前已经成功地将人类皮肤细胞转化成胚胎干细胞样细胞。成功转化后还能轻易地将质粒清除干净,不留外来遗传物质在细胞中。

 

James的新技术确实更安全,也更便于操作,关键的在于他已经完成了在人类细胞系上的实验,这意味着离临床试验又近了一步。

(生物通 张欢)

 

后记:科学的巨轮在不断的前进,希望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取得新的突破,造福人类!

 

想获得更多James Thomason工作详情请搜索: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ee of Vector and Transgene Sequences

Junying Yu, Kejin Hu, Kim Smuga-Otto, Shulan Tian, Ron Stewart, Igor I. Slukvin, and James A. Thomson

Published online 26 March 2009 (in Science Express Reports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