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评论浙大院士学术不端事件

【字体: 时间:2009年03月10日 来源:郝炘的博客

编辑推荐:

  

  

原文标题:

论文撤稿凸显中国教授兼职制度之弊端

北京:中国传统医学是一门棘手的学科:草药混合配出来的东西中的活性化合物常常很难与填充剂和杂质辨别开来。当数据本身就是混合捏造的时候,去粗存精则尤为困难。最近有个学术丑闻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发表了声明称其近年成立的中药实验室的副教授贺海波学术不端,于去年11月将他开除。浙大指控说有8篇论文含有剽窃或捏造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其中3篇已被撤销。后来又发现了其它问题论文。

今年2月,此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可能会有广泛的负面影响。有些观察家批评浙大在调查没有结束前就开除贺海波这名初级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说:“我认为浙大对此事处理得不妥。”她几年前处理过一项学术不端事件。张海霞问道:“那通讯作者的责任呢?”浙大对此事的处理在中国媒体和网络上引发了强烈抗议,集中在成立浙大中药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李连达身上,更广泛的是批判这个体系,批评家认为这个体系赋予了院士权力但没规定什么责任。

2003年,李连达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浙大聘请李连达为药学院的兼职院长。李连达是中药现代化的专家,在浙大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并用从科技部获得的一个5年270万元的研究治疗心血管病中药的课题拨款来支持实验室。但是据李连达对中国媒体解释,因为北京的会议拖不开身,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的主实验室。

贺海波2006年6月从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一个月后进入杭州的浙大中药实验室,成为该实验室的第一名博士后。从发表论文的记录来看,贺海波是个精力充沛的人。从2007年4月到11月,他向国际期刊投了8篇论文稿,都是第一作者,这8篇论文其中1篇在2007年发表,其余都在2008年发表了。一位中国记者找到已从实验室毕业的一名研究生,据他说贺海波在实验室很受欢迎,因为他帮助学生达到学院的要求:博士生至少要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其中一篇必须是第一作者。(2006以来,浙大在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比其它任何中国大学都多。)作为对贺海波高产量的奖励,浙大2008年7月聘他为副教授。

不过,贺海波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了。2008年10月,《国际心脏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一名编辑无意中发现《本草疗法研究》(Phytotherapy Research)发表的某文章的数据和图表与该杂志将要刊登的一篇论文手稿雷同。这篇论文手稿是对大鼠心脏肌肉发炎引起不规则心悸时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两个分子的研究报告,而《本草疗法研究》发表的文章则是有关心肌梗塞发作时相同的信号传导通路。10月11日,该编辑与论文手稿的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家戴德哉联系,要求解释;戴德哉在博客中说明了此事。戴德哉曾经是贺海波的博士生导师。他在博客中称是贺海波剽窃了他实验室的图、表和文字,对此他很惊讶。他还在博客中写道,他已经与浙大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取得了联系,并联系了发表贺海波论文的《本草疗法研究》杂志。因为是电邮联系,戴德哉谢绝做进一步评论。

据《科学》杂志2009年2月13号收到的浙大声明,药学院已于2008年10月16日与贺海波对证;院方管理人员要求他撤销造假论文、反省错误并向原导师戴德哉道歉。根据浙大的声明,10天之后,贺海波上交了一份“检讨书”,称李连达院士对他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随即离开了浙大药学院。浙大称,为了保护其隐私,不会把贺海波的“检讨书”公之于众。浙大校长杨卫告诉中国媒体,贺海波在“检讨书”中说:他之所以要造假,是因为他很想留校当老师。在确定贺海波已发电邮给《本草疗法研究》杂志要求撤稿后,浙大于08年11月13号将他开除。从那以后,贺海波的电话就打不通,也不回电邮。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李连达和他的实验室在网络上遭到猛烈攻击。2008年10月23日,“新语丝”网站(
www.xysforum.com)上有篇匿名帖指出,李连达浙大实验室在《药理学研究》(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和《NSA药理学杂志》(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上一稿两投。根据《科学》杂志收到的电邮资料,贺海波显然在他消失前向这两家杂志发了电邮、要求撤销这些论文,理由就是“一稿两投”。这两家杂志的编辑撤了稿并通知了浙大。三天后,“新语丝”上另一个匿名帖指出,上述一稿两投的论文以及另一篇发表在《民族药理学杂志》(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上的论文均含有捏造的数据。

这些帖子引起了旅居芬兰奥卢的中医祝国光的注意。他下载了这三篇论文并仔细看了看,他说他发现捏造的数据“白纸黑字”。在祝国光看来,这些学术不端的指控对中医药研究来说是个重大打击。他说:“假研究使得中医药的名声更差。”作为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Pan European Federation of TCM Societies)的副主席,祝国光说他有责任将他的发现报告给这三家杂志和浙大。他于2008年11月中旬将收集的证据分别邮寄给了这三家杂志的编辑和杨卫。随着中国网民找到李连达浙大实验室发表的其它问题论文,祝国光开通了博客,发表他的分析和评论。

2009年2月3号,中文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了祝国光的这些指控,引起了全国的注意。浙大第二天就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贺海波的造假行为属于个人行为,并指出他未经本人同意就把李连达作为造假论文作者之一。杨卫说他现在正以校长名义发出撤稿请求。

与此同时,“新语丝”上(有关造假论文)的匿名帖越来越多;浙大称目前有19篇已发表的论文被指控有问题。这些论文有的是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李连达实验室发表的,有的是李连达浙大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发表的、贺海波不在作者之列。

美国达拉斯的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罗德•加纳(Harold Garner)研究小组分析了其中几篇文章,并把它们放进了囊括雷同程度很高的出版物的数据库(Déjà vu database)里,地址是
spore.swmed.edu/dejavu/duplicate/74404,还包括条目75181到75184。加纳说:“我们尽可能提供最客观的数据,这样的话,一些机构——如期刊编委会或大学道德委员会——可以用这些数据作出自己的评价。”

这一丑闻也引发了对院士兼职的新讨论。很多像李连达这样的院士,除了主要工作外,一般还在不同城市兼任两个或两个以上职位,一般是学院院长或实验室主任。高校也很希望能聘请到这些院士,因为这些精英科学家对各级政府的优先研究和投资提供建议、审查拨款、评估业绩。浙大的15个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这样的兼职院士。

李连达承认他每年只去杭州浙大五六次,每次在药学院待三五天,其中只有一天时间指导中药实验室的五六个研究生。吴理茂2004年在李连达北京的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负责李连达浙大实验室的日常事务,2008年8月赴美耶鲁大学做为期两年的访问学者。李连达说,他也是贺海波学术造假的受害者,现在成了调查对象。

同时,浙大也加大了审查的力度,已经通知吴理茂回杭州接受调查。浙大已发现的8篇涉嫌造假论文,吴理茂都是通讯作者,其它问题论文中吴理茂有的是第一作者有的是通讯作者。根据《科学》杂志2月25日收到的浙大初步调查的报告,浙大发现吴理茂“曾使用贺海波论文3篇”。报告指出,吴理茂的过失在于他在没有核实论文数据的真实性。吴理茂谢绝为本报道作评论。

这一事件也对和李连达实验室合作过的其他人造成了间接伤害。《本草疗法研究》的主编伊丽莎白•威廉森(Elizabeth M. Williamson)说该杂志正准备撤销李连达实验室的其它论文,并且已暂停发表有造假嫌疑论文里出现过的作者的所有投稿,直到浙大进一步调查的结果出炉。她说:“我不想惩罚诚实的人,但是想知道哪些人可以信任越来越难。”

(Shirley Wang译,郝炘校。英文原文发表于2009年3月6日《Science》第1280页:
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summary/323/5919/1280 )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