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公司申请开展失明干细胞疗法临床试验

【字体: 时间:2009年06月22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ACT公司和俄勒冈健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干细胞》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称,他们的干细胞疗法可为视力丧失的动物模型带来长期的利益。在小鼠模型上开展的细胞安全性实验测试(进入人体试验前的重要步骤)中,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细胞诱发肿瘤的任何证据。

   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来治疗退行性眼疾的实验疗法在动物模型研究中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该疗法将可能在未来数月内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并开始进行临床试验,这也将成为第二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基于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眼疾的最新疗法是由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ACT)开发的,该疗法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来再生支持光感受器的视网膜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在老年性黄斑变性和其他眼部疾病中往往最先死去,从而会导致失明。科学家在几年前发现,人类胚胎干细胞可能成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来源,随后的研究发现,这些细胞能够恢复黄斑变性小鼠模型的视力。



  干细胞疗法面临的独特挑战



  虽然科学家们在动物模型上利用干细胞治疗疾病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要在人体上验证这些疗法的成效还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



  其一是要证明这些细胞的安全性,可以发育成任何类型身体组织的胚胎干细胞也具有形成肿瘤的风险;另一项挑战是对这些移植细胞的免疫排斥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引入外来细胞需要患者服用烈性药物来抑制免疫系统。出于这个原因,第一个干细胞疗法将目标定在眼睛和神经系统上,眼睛和神经系统是不会对外来细胞产生反应的所谓“免疫特权”地带。今年1月,美国Geron公司的脊髓损伤胚胎干细胞疗法,已成为首个正式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干细胞疗法。



  ACT公司和俄勒冈健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干细胞》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称,他们的干细胞疗法可为视力丧失的动物模型带来长期的利益。在小鼠模型上开展的细胞安全性实验测试(进入人体试验前的重要步骤)中,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细胞诱发肿瘤的任何证据。



  失明患者睁眼看世界的希望



  为了测试细胞移植的功效,研究人员将来自胚胎干细胞系的RPE细胞注入带有RPE基因缺陷的小鼠的眼部,这些基因缺陷将会导致小鼠的视力逐渐恶化。3个月后,研究人员发现,治疗中的小鼠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要比未经治疗的小鼠多得多,其视力表现也相应要强,但这种视力表现也会随时间逐渐减弱。实验表明,这种细胞移植方法也可改善患有罕见的Stargardt病的小鼠模型的视力,Stargardt病是一种可导致早期失明并无法治愈的疾病。



  ACT公司的首席科学官罗伯特·兰扎认为,此项研究是该疗法进入临床试验的一个重要步骤,因为它涵盖了更为详细的安全性研究,并使用了在人体应用所需的严格生产条件下产生的细胞。在FDA指导规范下完成了此次及另外两项动物研究后,ACT公司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向FDA申请开展临床试验。



  兰扎认为,RPE疗法是胚胎干细胞疗法很有前途的一种早期应用。它不仅避免了免疫排斥问题,细胞本身也相对容易制造,因为胚胎干细胞往往可自行分化为RPE,而且很容易保持在此种状态。



  ACT公司首先将把工作重点放在Stargardt病上,因为此种疾病是一种罕见的“孤儿”疾病(美国政府往往提供赋税优惠及专利和行销权给制造商来奖励研发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至今尚未有任何获得认证的临床治疗方法。兰扎认为此疗法应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因为RPE细胞必须依附的支持组织在这些Stargardt患者身上依然是完好无损的。ACT公司的第二目标群将是那些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视网膜组织逐渐退化并导致失明的更为常见的眼部疾病。



  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托马斯·雷承认RPE疗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胚胎干细胞疗法,但他同时也指出,这种干细胞疗法虽能恢复眼睛的视觉功能,但在动物身上其疗效并不总能持续保持。实验性疗法基于如下的假设,即胚胎干细胞产生的细胞其功能与正常细胞是完全一样的,但某些非主流研究认为,这些细胞也许并不能完全取代正常细胞。因此,必须等到临床试验后,科学家们才能确认这些疗法的真实疗效。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