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硕博士论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字体: 时间:2009年08月24日 来源:科学网

编辑推荐:

  普天之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不知凡几,攻读硕博士学位的学生恐怕也数以亿计,完成的硕博士论文更不知有多少千万。当然,作为学生,尤其是目前还在攻读学位的学生,很可能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哪些硕博士论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蓝劲松的博客

哪些硕博士论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以部分文科博士论文为例

                                                               蓝劲松


普天之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不知凡几,攻读硕博士学位的学生恐怕也数以亿计,完成的硕博士论文更不知有多少千万。当然,作为学生,尤其是目前还在攻读学位的学生,很可能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哪些硕博士论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榜样,同一学科也有不同答案,所以上述问题的最佳回答是请教本门及旁系学科的不同前辈再择善而从(突然想起正在看的电视连续剧《剑·谍》,石井君一口一声地称小泉大佐“前辈”,貌极尊重!中文的“前辈”应该比日文的“前辈”范围广些,但对前辈尊重是共同的)。当然,到本学科学术水平最高的单位浏览一下其硕博士论文,也可以得到优秀论文的大致印象。

不过,如果你追求最高水准,那么就有必要看看最佳的硕博士论文。这里说说你我都很容易找到的博士论文:

 

●管理学:《管理行为》(赫伯特·西蒙著)

这是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最重要的著作。国内至少有两个译本(【美】赫伯特·西蒙著,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78年,由于西蒙“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获奖的主要依据就是《管理行为》。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为该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般人可能不大了解的是,该书是在其关于管理决策制定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换言之,西蒙的博士论文也是其一生最重要的贡献。

该书是管理学领域最著名的著作之一,但它不是管理研究中最常见的案例研究,也不是很多人推崇的定量研究,而是一本基础理论著作。我认为该书——这篇博士论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系列的idea。加之选题重要,视角独特,从而产生了跨学科的影响力。

 

●历史学:《德国与中华民国》(柯伟林著)

柯伟林又译为科比(William C. Kirby)。William C. Kirby is T. M. Chang Professor of China Studi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Spangler Family Profess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t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He is a Harvard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He serves as Director of the 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and Chairman of the Harvard China Fund.

柯伟林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文理学院院长,现任哈佛大学盖辛葛尔历史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是美国艺术及科学院院士。也是国际上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学者之一。

《德国与中华民国》是柯伟林的博士论文。笔者对该书的了解纯粹出自巧合。因柯伟林先生的部分研究涉及“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笔者曾经有意追随其进行相关研究,可惜因故未果。但收获之一是阅读了其博士论文——《德国与中华民国》(【美】柯伟林:《德国与中华民国》,陈谦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一书。

该书被认为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德关系史的名著”,对其评价是历史学家的工作。该书给我的印象是: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国际关系史,因此大凡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研究都(基本上)必须立足国际关系的视角。换言之,要了解中国近代史,不能只钻中国本国的故纸堆,而是最好围绕论题跑到国内外重要地点收集大量第一手的文献,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史实”的前因后果。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差别。

柯伟林正是这样做的:除了收集美国本土资料,他还跑到台湾和德国收集第一手资料。从而“论述了1928—1938年中德亲近关系建立后德国对中华民国的政权建设、军事制度、工业经济以及意识形态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指出了近代中国对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并不只是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更在于与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实质性接触。”成为“研究中德关系史的一本‘难以超越’的著作,是关于中国民国史和中国近代史的一项‘极其出色’的成就。”

 

●社会学:《江村经济》(费孝通著)

对中国社会学学者而言,最有名的博士论文非费孝通教授所著《江村经济》(英文书名:Peasant Life in China--《中国农民的生活》)莫属,它也是费老的代表作与成名作。该书特点是以小见大,以中国江南一个村庄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等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为案例,探讨中国基层社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过程,并试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把握中国社会在当代条件下的宏观社会变迁过程以及可能的应付之道。依照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说法,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轨迹。它倡导了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应该从“野蛮人”转向文明社会。

作为中国老一代社会科学家力图了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的最早尝试之一,这篇博士给我的印象就是翔实的案例描述与分析。中国传统的文科研究主要在人文学科领域,社会科学几乎完全从西方引进,因此实证研究的社会(学)调查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是完全缺乏的。费老正是在这方面开了先河——在其导师看来,更是开启了一扇了解东方乡土社会的窗户。今日看来,该书很难说有多少学术Idea,但它开启了中国社区(会)调查之先河,这就够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531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博士|论文|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