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大医药雄心

【字体: 时间:2009年09月27日 来源:中国投资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城市,上海市的结构调整举措颇为引人注目。其核心是以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量”,带动六大支柱产业(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存量”。

  

在金融危机中如何推进结构调整?是一项既化解当前重大矛盾、也影响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课题。  

作为中国最大经济城市,上海市的结构调整举措颇为引人注目。其核心是以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量”,带动六大支柱产业(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存量”。  

5月16日,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上海将聚焦九大重点领域,集聚创新资源和资金,攻克技术难关。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亲自担任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组长。  

2008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的产值约6500亿元。按照规划,2012年九大高新技术行业有望创造1.1万亿元产值,在当年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将增至33%,比2008年末提升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时期,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上海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之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关键点上。  

7月底,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8月3日,上海市举行了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大会。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上海市绘制了一幅颇为宏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图:到2012年,上海将初步建成国内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行业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2000亿元,扶持100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创新型企业,打造100个销售额超过亿元、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  

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专门为生物医药产业“量身定制”了39条政策,涵盖财政、税收、金融、公共采购、市场准入、产品价格、产品流通、产业基地、国际化扶持、知识产权和人才支持等10个方面,着重突出了系统性、导向性和专业性。    

 

引导创新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  

仔细观察上海市39条生物医药产业政策,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以技术自主创新为先导,在体制和机制创新方面也有大量的“先行先试”之举。  

上海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拥有近80位两院院士,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潜力。  

上海市拥有相当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形成了由10多所高校、30多家专业研究机构、30多个研发中心(含外资)、30多家新药临床研究基地、200多家研发型企业组成的生物医药创新网络。  

近年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增幅,产业规模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市纳入统计的生物医药生产企业410家,2008年全行业实现经济总量1034.6亿元,增长15.8%。  

进行产业空间整体布局是《行动计划》的一大目标,上海将着力打造浦东张江—周康、闵行、徐汇、奉贤、金山、青浦6个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6大基地可用面积15.84平方公里,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得到了保证。  

这一政策安排的逻辑是,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基地集聚。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将联手建立项目审批的便利通道,在资金、人才等给予大力支持。  

把原来散乱在其他区域的生物医药企业集中到6个基地里,也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进入基地集中发展。这样做,有利于克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分散、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弊端。  

始建于1994年的张江生物医药基地,被誉为张江“药谷”,是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以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为核心区,上海市在近年来先后被授牌为国家医药出口创新基地(2005)、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6)、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07)。  

在新一轮规划中,浦东张江—周康将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亚太一流的研发中心和创新产品制造集聚区。张江“药谷”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数量最多的基地。截至2009年7月,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已形成新药产品229个,新药证书超过50个;目前在研药物品种207个,其中创新药物127个。同时,张江“药谷”也是以美国、欧共体为目标的国际新药研发注册最多的园区,已报或将报国际临床研究的药物41个。  

目前,张江药谷还依托全国领先的新药创新优势和浦东的先行先试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试点和突破。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在张江药谷率先实施了“研发企业进境生物材料检验检疫快速通关试点”,2009年,国家海关总署在张江药谷率先实施了“研发外包企业便捷通关试点”。  

7月3日,由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年院士任组长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督查调研组深入张江生物医药基地调研。  

巴德年院士指出,坚定支持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发展,张江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上海市和长三角提供支撑和服务体系,而是中国在药物研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样本、一个基地和一个窗口,期待张江早日成为与美国“硅谷”具有同样作用和意义的“药谷”。  

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打造了由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成果转化、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等6个模块组成的创新创业环境,组建了涵盖“人才培训—研究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的现代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闵浩告诉《中国投资》,从2007年开始,张江基地在项目引入方面,开始更多考虑从量到质的转变,基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将重点进一步转向培育核心企业、潜力型企业以及做大做强一批创新企业。  

“从集聚到集群的发展是张江药谷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当前确保张江药谷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闵浩对《中国投资》说,“需要着力整合已具备的、领先的创新资源优势,按照集群发展的视角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以集群所具备的软实力抵减商务成本不断高涨的不利因素,提高张江药谷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闵浩认为,张江生物医药企业群在总体上已快速完成起步和集聚进程,整个企业群处于蓄势和整合阶段。但是目前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虽然齐备,但与持续发展需求尚不够匹配,企业高度集聚,但尚未构成成熟的产业集群。因此,为加快即将到来的起飞和聚变进程,急需加快推进成果产业化和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进成果转化  

张江生物医药企业即将迎来一批潜力型新药成果的产业化高峰。截至2008年底,张江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的已进入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申报阶段的药品有12个,这批成果在2009年即已迎来产业化阶段;进入临床III期的药品有32个,这批成果即将在未来2年内迎来产业化阶段。此外,目前已进入临床I期药品47个,临床II期药品30个,其中部分成果即将在未来3-5年内迎来产业化阶段。  

但是,近年来周边省市对上海尤其是张江生物医药企业的定点招商力度也在加大,收集各家企业新药研发进展和新药获批情况,以较为优惠的土地、税收、配套资金政策游说企业到外地产业化。  

在此影响下,上海市医药企业外迁、成果外嫁、“墙内开药墙外香”现象有所增加。比如,原位于张江园区的上海欣凯医药公司,在上海市经过多年孵化支持,2005年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新药完成III期临床,由于缺乏资金,在张江买地建GMP厂投产,在苏州许以优惠地价并给予项目落地资金配套情况下,转移到苏州进行产业化,2008年实现产值2亿多元。  

从目前成果产业化情况看,张江生物医药基地除罗氏等跨国公司、新先锋等大中型医药工业企业外,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因不具备生产能力而将项目转让至张江之外的其他药企,未形成为张江的产值和税收贡献。  

因此,目前新的一批新药成果能否在张江产业化,直接关系到张江能否抓住自己创造的机遇进一步做强区域产业规模。其中的关键是产业化需要的大量引导资金,产业化需要的土地和物理建筑空间以及产业化开发体系、产品销售体系需要的专业服务。  

作为创新源头的张江,有大量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成果,却没有形成上海市的GDP和税收,对张江本地产业投资与回报体系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也是较大冲击。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上海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解决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化瓶颈问题。  

《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提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将重点支持企业实施生物医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项目新增总投资的10%。另外,生物医药企业经认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从项目认定次月起5年内,由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之后3年,给予减半扶持”。  

到2009年7月,为支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上海市政府已投入2亿元支持78个转化项目。同时,近年来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实现中外联手、跨机制合作,都已取得重要成效,包括诺华与复旦合作成立联合研究实验室、阿斯利康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在新药安全性评价实验室的合作、美国礼来与开拓者化学合作建立实验室开展新药研发、辉瑞与复旦药学院合作研究生学位人才培养、企业为主的CRO联盟等。  

闵浩认为,可以通过“引”和“逼”相结合的措施,使一批有实力承接成果转让项目、推进产业化发展的上海国有医药集团发挥作用。“引”,就是通过资金补贴、奖励等措施引导国有、民营企业有动力主动承担产业化项目。“逼”就是通过国资考核压指标办法使国有大企业有压力被迫承担产业化项目。  

 

强有力的金融扶持  

为实现九大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目标,上海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拿出100亿元地方财力,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100亿是一个鲜明的信号,政府希望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积极投资先进制造业。  

2009年5月底,上海市政府与工行、交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约《产业与金融发展合作备忘录》,承诺3年内投入10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上海充分发挥政策空间,给予贷款贴息、研发、风险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在生物医药产业,集中体现了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大思路。  

赛迪顾问开发区咨询中心总经理王文博告诉《中国投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思路可以总结为“投资引导,平台完善”。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高技术产业,新药的研发、产业化和推广都需要大量的投资,良好的融资环境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资金支持。在目前生物医药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还不容忽视政府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  

上海市通过设立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和专业投资公司,对目前政府性投资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面向国内外的融资平台,争取国家资金,鼓励社会资金,吸引海外资金共同投入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充分发挥上海的金融优势,加强现代金融产业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促进作用,集中资源,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的进程。  

2005年,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内建成了国内第一家“风险投资广场”,以快速涌现的药物创新成果和高速发展的潜力型生物医药企业,吸引了国内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40余家在这里设立机构,组织经常性的项目对接活动。2007年底,规模2亿美元、主要投资长三角地区创新企业的盛维资本中美投资基金落户上海杨浦知识创新区,并于2008年初完成首次募集。目前已经有60多个项目正在与该基金洽谈,其中生物医药及环保科技等成为基金青睐的项目。  

王文博认为,由于生命体的复杂性、未知性以及对新药安全的绝对要求,生物医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三高一长”的显著特点,使生物医药企业望而却步。  

上海根据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需要,在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加快公共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生物信息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降低进入门槛。同时根据产业群落发展的需要,建设与之相对应的工程技术中心、GMP中试基地、GCP临床试验基地,解决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和资金瓶颈,使一批处于孵化期的企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使生物医药专业服务成为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张江药谷2005年率先在国内建成了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仪器设备共享、设施齐备的孵化单元和CRO服务,2007年已获得国家实验室许可认证和国家孵化器认定。  

今年上半年,作为二期的“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落成启用,项目是上海市规划的重点服务平台,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立项,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而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立项支持的新药孵化基地。能够提供“一门式”的药物创新服务,包括共性技术、实验检测、专业信息、产业化对接、集成软服务、运营保障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制造、商业、外包“三业并举”

上海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三业并举”:重点发展生产制造业,积极做大医药商业,着力培育服务外包业。  

着眼于“大医药”进行规划,是上海一个先行先试的创举。  

上海市希望成为国内最大的医药商业集散地,主要举措包括:重点推动医药批发业的整合重组,建立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大型医药分销体系;发展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业,推动城镇社区和农村地区的医药供应网络建设;发展医药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发展。  

对于创新生物医药产品,上海市将采取支持性价格政策,并优先列入《上海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优先纳入《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目录》。  

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也正是上海建设“两个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重要原则之一。  

王文博对《中国投资》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规划提出的“医药制造、医药商业和医药外包”  三业并举的方式,符合发展趋势,但更应注重医药外包的发展机遇。  

上海市期望,到2012年,实现服务外包收入达到150亿元。发挥上海技术、区位和人才等综合优势,积极吸引和大力培育各种生物医药研发和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化学和生物外包及临床研究CRO服务,推动服务外包向高端化发展,引导企业承接国际药品代工,使上海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多年来,全球医药市场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远远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2008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280亿美元。  

在未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格局中,上海将占有一个什么位置?也许答案就藏在最新政策规划的细节落实中。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上海|医药|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