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院士:学术评价 只能来自学术共同体

【字体: 时间:2009年09月10日 来源:文汇报

编辑推荐:

  学术大师、一流学术成果、优秀研究团队、高价值研究项目,不是由媒体来加封的,也不是哪一级组织决定的,更不可能是社会大众一人一票评选的。

  

作者:任荃  
    本报讯  (首席记者任荃)“学术大师、一流学术成果、优秀研究团队、高价值研究项目,不是由媒体来加封的,也不是哪一级组织决定的,更不可能是社会大众一人一票评选的。”在昨天开幕的“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对时下学术评价中的“越俎代庖”现象提出了批评。他表示,权威、科学、严谨、公正的学术评价,只能来自学术共同体。
   
    说到大师,韩启德首先提到了不久前去世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大家公认,季老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是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因为媒体的炒作,而是基于国内外学术同行的评价。”韩启德说,在印欧比较语言学和佛教语文学领域,全球学者十分重视和认可季老的学术贡献。这也就是为什么“搞自然科学的人虽然看不大懂季老的文章,却能毫不犹豫地确认,那是能够传之久远的名篇杰作”。
   
    然而,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学术评价体系,并未成为国内学界普遍遵循的游戏规则。中国科协的相关调研发现,部分科技工作者对现行评价体系的不信任感和挫折感相当强烈。比如,在政府科研经费资助和项目管理上,官员的权力过大,有时甚至直接指定和左右评审专家;在人才评价和科技成果、资助项目评定上,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同行评议,常常简单地把论文发表数量、引用率等量化指标作为唯一标准,被大家戏称为“学术工分”;在科技奖励上,重政府奖励,轻学术共同体奖励,一些政府奖励的同行认可程度比较低。
   
    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导致科研资源配置不公,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不高,也助长了浮夸风气,有损学术道德的建设。韩启德认为,引发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术共同体在维护秩序方面不够积极和主动,没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在他看来,学术共同体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学者,遵守共同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相互影响,以此推动学术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学术评价,还是学术分歧,所有学术上的问题只有依靠这个“以学术为志业”的大家庭才可能被妥善解决。
   
    当然,要发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基础作用,需要一定的制度设置。韩启德建议,政府科研经费的分配可以委托给以学术共同体为主体的社会组织来进行;科研机构的职称评定应由与行政管理分离的学术委员会来评定;遴选院士要听取候选人所属专业的学术共同体的意见等。
   
    鉴于学术共同体也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韩启德强调大家庭本身需时时自律和自我净化,保持内部风清气正。在谈到屡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时,他言辞激烈而中肯:“任何人违背了学术道德,都要受到严厉惩罚,要被淘汰。学术道德是共同体的生命,如果道德上堕落了,那么这个共同体就走到了尽头。”
   
    尽管科学的事最好由共同体解决,但科学研究绝不能游离于公众监督之外。韩启德认为,科技工作者必须学会处理与公众的关系。而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也并非相互排斥,只要合理界定两种权力的边界,完善制度,就能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