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海、赖仞连发5篇高质量文章 多肽研究取得多项成果

【字体: 时间:2010年03月02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林东海课题组与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课题组合作,研究若干重要多肽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及其结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共同发表了5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林东海课题组与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课题组合作,研究若干重要多肽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及其结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共同发表了5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发现一

揭示高原滇蛙裸露皮肤迅速清除自由基保持氧化还原平衡的分子机制和结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抗氧化多肽antioxidin-RL在生物医学、抗氧化保护以及化妆品研发等方面的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已发表两篇研究论文:Mol. Cell Proteomics, 20098 (3): 571-583 (影响因子IF= 8.834)Free Radic Biol. Med.2010, Feb 2 (IF=5.399)

 

 

发现二

揭示了首次从两栖动物(树蛙)中发现的、作用于钾离子通道的神经毒素多肽anntoxin59 a.a)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解析了anntoxin的溶液结构,为开发该神经毒素多肽的药学功效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发表在J. Biol. Chem., 2009284 (33): 22079-22086 (IF=5.520),并被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作为亮点工作重点报道。

 

发现三

阐明了首次在除哺乳动物以外的其它脊椎动物—金环蛇体内发现的、具有广谱的、与盐无关的抗菌活性的天然抗菌肽cathelicidin-BF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结构基础,为深入研究该抗菌肽并将其开发成潜在的多肽抗生素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研究论文发表在PLoS ONE20083 (9): e3217,被Nature China 评为研究亮点论文。

 

发现四

解析了目前世界上最小分子量的凝集素多肽odorranalectin溶液结构以及结合岩藻糖的分子机制,论文发表在PLoS ONE20083 (6): e2381。该凝集素多肽空间结构相当稳定,可以专一地与岩藻糖L-fucose结合,体内专一地结合于肝和肺,且无毒性和具极低的免疫原性,有可能开发成高效的药物靶向输送载体模板。

 

2010年新的一年里,林东海课题组将与赖仞课题组继续开展科研合作,争取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生物通 整理)

 

 了解Waters生物制药整体方案 请点击索取资料

 

林海东

简历:

1984年和1989年于厦门大学物理系获得物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3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93-1995年于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磁共振专业的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被聘为厦门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组建核磁共振实验室,其间任日本科学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于京都大学化学系从事生物物理研究;1998-2001年于美国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生物核磁共振实验室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工作;2001-2003年于香港科技大学生物核磁共振中心从事核磁共振方法学研究;200210月入选中国科学院“****”;20036月回国,到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组建生物核磁共振实验室,任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主要利用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开展结构生物学研究和代谢组学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过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和1项中科院“****”研究基金项目, 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2项科学院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目前作为“结构表征”单元平台的负责人参加上海药物所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项目。

 

代表论著:

The first amphibian neurotoxin reveal the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the tree frog, Hyla annectansJ. Biol. Chem., 284 (33): 22079-22086 (2009).  (highlight article in America Society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ructural basis for Ubiquitin recognition by a novel domain from human phospholipase A2 activating protein, J. Biol. Chem., 284 (28): 1043-19052 (2009).

 Antioxidant peptideomics reveals novle skin antioxidant system,Mol. Cell. Proteomics, 8 (3): 571-583 (2009).

Application of 1H NMR-based metabonomics in the study of metabolic profiling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liver cirrhosis,Cancer Science., 100782-785 (2009)

 Molecular basis of the interaction of Saccharomyce scerevisiae Eaf3 chromo domain with methylated H3K36. J. Biol. Chem., 2836504-36512 (2008).

 Snake Cathelicidin from Bungarus fasciatus is a potent peptide antibiotics, PLoS ONE, 3(9): e3217 (2008). (Research highlights in Nature China 2008-11)

Metabonomic profiling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high-resolution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f human serum with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Analytica Chimica Acta, 624269-277 (2008). 

Odorranalectin is a small peptide lectin with potential for drug delivery and targeting, PLoS ONE, 3(6): e2381 (2008). 

 

赖仞

简历: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19727月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20018月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和美国伯明韩阿拉巴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正主持多项国家基金、中科院重点项目和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择优支持。

 

研究方向:

a、发掘了大量的抗菌肽,并对其结构、功能和基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目前我们已从动物、微生物中发现了300种以上的抗菌肽,属于65个不同的多肽家族,占目前世界已知抗菌肽总数1500种(110个家族)的20%以上。代表性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cellular proteomics (2007),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8), Eur J Immunol (2006).

b、设计并改造了抗菌肽,使之同时具有抗菌和抑制胰蛋白酶水解活性;也改造了抗菌肽使之在胃酸环境发挥强抗菌活性。这些研究结果主要发表于FASEB J 2007)和FASEB J 2004)。这些改造的双功能多肽为抗菌肽的体内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c、全面研究了吸血节肢动物(蜱和牛虻)与其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揭示了牛虻作为传统抗血栓药物的物质基础。这些研究结果主要发表于Molecular cellular proteomics (2008)

d、发掘了大量的可以分泌具有应用前景活性多肽与蛋白的微生物资源,并进行了物种鉴定。发现了10多个微生物新种,5个新属,1个新科(中华杆菌科Sinobacteraceae)。中华杆菌科也是目前我国唯一自己发现命名的格兰氏阴性细菌新科。代表性结果分别发表于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0620072008)。

e、发现了新型皮肤抗氧化系统,并对两栖动物皮肤抗氧化多肽组学进行研究。代表性结果分别发表于Mol Cell Proteomics. 2008Nov 20. [Epub ahead of print]

f、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发现了大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活性多肽与蛋白,建立了相应的生物活性分子资源库,申请了35个发明专利,其中的15个已经获得授权。

 

专家类别: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研究员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