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僧多粥少 美博士后处境堪忧

【字体: 时间:2010年06月21日 来源:科学网

编辑推荐:

  据《科学家》杂志报道,作为一名在梅奥诊所工作了三年的博士后,Crystal Icenhour期待着自己作为独立研究员的预备终身教职,但仅有的两次面试均以失败告终,一年的寻觅无果让她十分失望。其中第二次面试的研究所同时招聘两名研究员,在资深研究员议定好相关待遇后,作为普通研究员的Icenhour已不能得到足够的研究经费,于是,面对对方提出继续做博士后的建议,Icenhour选择了拒绝。

  

博士后太多,工作太少,谁导致天平失衡?现状又将如何改变?

据《科学家》杂志报道,作为一名在梅奥诊所工作了三年的博士后,Crystal Icenhour期待着自己作为独立研究员的预备终身教职,但仅有的两次面试均以失败告终,一年的寻觅无果让她十分失望。其中第二次面试的研究所同时招聘两名研究员,在资深研究员议定好相关待遇后,作为普通研究员的Icenhour已不能得到足够的研究经费,于是,面对对方提出继续做博士后的建议,Icenhour选择了拒绝。

寻找中国所有的MACS用户!赠送精美礼品! 
 
Icenhour的经历是许多满怀抱负的博士后寻找职位过程的缩影,生命科学领域职位僧多粥少的现状使得博士后群体日益沮丧。面对自身专业素养与理想工作期望值在现实中的失衡,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禁发问背后的真正原因。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从1983年到2003年间,生命科学领域(包括农业、生物、医学等)每年毕业的博士生数目几乎翻了一倍,2003年毕业人数达8163人,大部分毕业生直接进入博士后阶段。但是,博士毕业生增多的同时,能拿到终身教职和预备终身教职的人数比例却逐年下降。1993年至2003年间,生命科学领域博士生毕业4-6年后能拿到教职的比例从25%降至18%,这一比例在生物学博士生中更是降至15%。
 
对于沮丧的博士后们来说,真正让他们失望和担忧的是很难找到一份报酬丰厚而又有潜力的工作。而近年来,博士后人数增多、经费缺乏、职位减少,不容乐观的现状很难满足这一期望。其实,这一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凸显出来,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专门成立委员会就此展开调查,并于1998年发布了研究报告,尖锐地指出了生命科学研究人员通往独立研究生涯的黯淡前景。研究职位的缺乏对于年轻科学家来说意味着延长博士后年限,推迟组建家庭,忍受低工资、低保障的生活,有的博士后和博士选择了非预备终身教职及兼职以维持正常保障。对此,委员会给出的建议相当直接,列于首位的即是“不再扩大生命科学研究生招生规模,不再发展新的培养项目”。而另一条建议则是保证研究生招生单位为学生提供历年毕业博士生的工作情况数据,包括工作类型和起薪等,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职业选择信息,及时规划职业生涯,避免单纯沦落为导师的劳动力及盲目进入博士后阶段。
 
但是,正如预料,这份报告遭到了许多研究机构的反对。同时,由于经济的复苏及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经费的双倍增长,生命科学研究显得前景光明,报告中提到的博士生规模缩减等建议没有得到采纳。直至2003年,一切都看起来让人乐观。但是,自2003年开始,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费预算逐年降低,而申请人数的增多使得这一形式更加恶化。对此,当年报告的共同作者、贝勒医学院副院长William Brinkley认为,任何一个领域都不能只顾招收学生而忽略其找工作的能力,面对即将进入研究所的年轻人,我们应负责任地告知相关专业的市场前景。
 
然而,许多研究机构并不认为问题出在博士及博士后群体过剩,而认为摆在生命科学博士生面前的职业选择有很多,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只是其中一种。博士生就业率数据确实支持这一说法,绝大部分博士生能找到工作,尽管绝大部分博士后声称找到工作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以2003年博士生就业情况为例,大部分(55.5%)供职于学术机构,其余加入工业界(34%)及政府部门(10.5%)。学术机构提供的职位主要分布于全职研究员和非预备终身教职,后者为吸引力比较小的全职非研究员职位,如研究助理、行政人员、博士后以及兼职岗位等。而对于许多博士后来说,他们所看重的是工作的质量,并不满足于拥有一份有底薪而没有前途的职位。
 
同时,在另一些人看来,博士后目前面临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科研经费的缺乏。科研人员的工作在于开展原创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谁也无法预料谁会有重大发现进而取得成功。在任何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每个人都被鼓励收获成功,但只有最优秀的人登上顶峰。科研系统超乎于供求关系之上,其唯一缺乏的东西是经费。当前,公众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支持力度逐渐减弱,使得科研经费紧张。所以,科研团体应更好地开展科普教育,让公众理解研究的巨大价值。只有得到公众支持,国会才会下拨更多的科研经费。
 
在激烈的职位竞争面前,许多博士后选择转行,如投身于报酬丰厚的工业界等等,其中一些人甚至永远不再从事原创基础研究。针对此种情况,美国相关人士认为政府应积极制定对策,如对生命科学领域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追踪,以便对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开展相关的职业咨询。(科学网 谢文兵/编译)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教职|博士后|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