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长江激素鱼”会中毒吗? “环境激素”怎杜绝

【字体: 时间:2010年09月03日 来源:中国科技网

编辑推荐: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问题。请关注——

  

  打破砂锅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问题。请关注——

  8月25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了题为《“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的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该组织在取自重庆、武汉、南京以及马鞍山四市的野生鲤鱼与鲶鱼体内,检测出了广受国际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部分鱼体内还检测出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

  据该组织水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武毅秀介绍,南京8条鱼样本均检测到“环境激素”。而在四市调取的野生鱼样本中,所有鲢鱼肝脏样本均被检测出含有镉,其中南京的鲢鱼肝脏样本镉、汞含量最高。目前他们已经将该调查报告分别提交给了环保部和水利部。

  “环境激素”问题并非始于今日

  “环境激素”又称环境荷尔蒙,是指外来的化学物质模拟体内的激素,以某种方式影响机体内激素量效,使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引发恶性肿瘤等危害的多种化学物质。

  “‘环境激素’问题并非始于今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郝凤桐教授介绍说,早在1950年,科学家就发现滴滴涕会导致公鸡性发育变异,产生所谓“化学去势”现象。1960年有研究者发现,合成雌激素已烯雌酚在用量过多情况下,使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发病率显著增加。

  “对于人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环境激素’是最大的也是最主要的危害。”郝凤桐强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胚胎期接触酚类环境雌激素,可导致男性生殖系统缺陷, 表现为成年后性生活周期和性腺活动紊乱、性欲降低、男性精液质量下降、不育率增高、性腺发育不良、生殖器官肿瘤发病增加和先天性畸形增多等。

  “科学研究证实,目前在环境中对人和动物起着类似于激素作用的有害物至少有300余种,可能造成儿童性早熟和男性精子减少等现象。”郝凤桐强调说,国内学者对2005年3—10月间110例性早熟女童体内辛基酚、壬基酚进行检测,33.6%的性早熟女童血清中检测出辛基酚,正常女童仅2%;24.5%性早熟女童血清检测出壬基酚, 正常女童仅3%。

  饲料和催熟剂疑为激素来源

  “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陈炜说,鱼类激素含量检测,目前尚无明确的管理部门。他对这份报告并不惊奇,此前,中科院水生所检测野生鱼情况,“也检测出东湖里的鱼有激素含量。”

  他分析,鱼类之所以含激素,一是因为部分鱼饲料含激素,另外也由于一些农作物使用激素催熟,激素随地表水流进湖泊、江河。

  “按一般水体标准,每升水含4000微克激素属正常范围,但鱼体的激素含量没有标准。”他说,鱼类吃了重金属后,会因代谢慢在体内累积。不过,这份报告取样仅代表一个样本,长江流域水域情况不同,这份报告并不代表武汉所有江面鱼类含有激素。

  “我们之所以在南京选择8种鲤鱼和鲶鱼做样本,一是因为它们既是长江流域最常见的鱼类,同时,也是老百姓最常食用的鱼类。”武毅秀介绍说,所有样本都是由当地渔民提供的新鲜活江鱼。样本在收集到之后均由锡箔纸包装,冷冻避光保存,随后被运送至位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实验室。

  据介绍,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涤剂、纺织产品以及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而全氟辛烷磺酸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地毯、造纸、防水涂料、消防泡沫等产品中。

  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健康

  “壬基酚和辛基酚,是否导致江鱼中‘毒’,要看有害物质含量有多少,只有当这两种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的物质积累到一定量时,才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吴晓辉指出。

  “不可否认,长江水体中确实存在壬基酚和辛基酚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市民没必要因此恐慌。”他说,野生鱼体内所含的“环境激素”量非常少,只要控制好摄取野生江鱼的量,对人体是没有太大危害的。

  该国际组织的报告显示:武汉的鲤鱼样本所含的壬基酚(NP)含量最高(85.0微克/千克)。到底多少激素含量对人体有害呢?

  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华科等权威研究机构专家回应: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无论是英国检测报告,还是中科院水生所的检测报道,其激素含量都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环保部门正在大力治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引发的污染问题,但是国内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管理,也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检测、排放、产量控制和质量控制及毒性设定相关规定。正是如此,导致了这些化学物质在我国肆虐‘生长’。”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导孙庆业希望尽快加强水质监测,同时应尽快立法。

  在日常生活中杜绝“环境激素”

  郝凤桐提醒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意识到,“环境激素”来源广泛。首先,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因为,方便面容器90%是泡沫苯乙烯产品,它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其次,不要将聚氯乙烯包装食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环境激素双酚A会从中渗出;同时,对含有激素的药要慎用;另外,尽量食用糙米、荞麦、菠菜、萝卜等,容易使环境激素二啞英从体内排出;还有就是多饮用茶水,茶水有助于内脏中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

  最后,郝凤桐还强调,减少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婴儿尿布等低碳生活方式,对于环境的贡献就包括了减少环境激素的排放。肥皂是脂肪加碱制成的,使用后排放出去,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而洗涤剂成分复杂,是重要的环境激素来源,建议公众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长江|激素||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