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生事件 是“信号”还是“特例”

【字体: 时间:2011年02月17日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推荐:

  随着科技部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骗取的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一引人注目的学术造假事件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应该说,李连生事件是我国重拳治理学术腐败的一个“积极信号”。但也有不少学者担心,“这很可能只是一个特例。”

  

    随着科技部通告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骗取的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一引人注目的学术造假事件终于有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

    ADP-Glo™ 激酶检测试剂盒 点击免费申请试用装

  应该说,李连生事件是我国重拳治理学术腐败的一个“积极信号”。但也有不少学者担心,“这很可能只是一个特例。”


    本周初,美国《科学》杂志对此事作了在线报道,文中援引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的话说:“对那些地位更高的(造假者),惩罚难度要大得多。”

  回溯整个事件的始终,一些疑问挥之不去:没有6位老教授的坚持不懈,能真相大白吗?一份明显存在漏洞的申报材料何以能通过评奖过程中的层层审核而屡获大奖?科技部的撤奖通告称,李连生报奖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不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核查起来理应不太难,但为何公正要等上3年才姗姗来迟?

  利益链软化道德底线

  历时3年的举报之路,6位老教授走来艰辛。举报者中的最年长者、83岁的西安交大退休教师陈永江在其博客中透露,自2008年初开始,他们先后向学校举报11次,向科技部举报4次,其间,还曾反而被李连生等人告上法庭。

  “腐败-举报-包庇-劝阻(甚至报复),这个链条的两头常常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如果没有强大的外力介入,这个封闭系统便牢不可破。”媒体评论员张显锋指出,权力的袒护,比任何道德评判和指标评价都有分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安年认为,“学术量化”衍生了学、钱、权交易,而“某些通过不道德手段获得的项目、资助、成果奖励等,一旦被揭发,往往会有单位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伞严密庇护。”

  科学网网友pukin略带调侃地说,在评估体系指标化的今天,“只要能获大奖,只要能给领导带来政绩、提高学校排名”,冒点险又何妨?

  治理学术腐败,需要“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可问题是,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链面前,道德的底线一再软化、退缩。不少学者认为,李连生事件中,本该发挥甄别、评价作用的评审程序形同虚设,专家评委履职不力,给掺了假的成果一路开绿灯。这其中,心照不宣的彼此照顾,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有意无意的纵容默许,让造假者胆子越来越大。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李连生|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