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村不愁吃饱穿暖,盼的是被正常对待

【字体: 时间:2012年01月30日 来源:搜狐

编辑推荐:

  昨日是第59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从1953年起,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被确定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麻风病,对于经历过解放初期的那代人来说,是恐惧,甚至有些不堪回首的记忆,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却只是个陌生的故事。

  

昨日是第59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从1953年起,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被确定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麻风病,对于经历过解放初期的那代人来说,是恐惧,甚至有些不堪回首的记忆,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却只是个陌生的故事。

大年初六,记者来到了坐落于浦阳江畔的凤凰山下,这里一个简单的院落就是传说中萧山的“麻风村”。这个地方很安静,与其他的院子没什么大的不同。到了这里,记者才知道,这里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村子,“麻风村”也只是人们习惯的叫法,这里不过是萧山皮肤病医院一个在外的独立病房。住在这里的“村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麻风病患者,他们只是因为曾经患有麻风病,而遗留下各种后遗症,且不会传染。“村民”住在这里,说“养病”并不妥当,更确切地说是养老。

在“麻风村”,记者采访了一个在此坚守了33年的老医生沈兴康。他向记者讲述了麻风病的种种变迁,社会上从“闻麻色变”到基本消除麻风病,人们对于麻风病患者也从恐惧、歧视,到逐渐接受。

“麻风村”规模日渐缩小

沈兴康告诉记者,“麻风村”是1973年前后开始筹建的,当时的主要工作是普查萧山的麻风病患者。1975年,“麻风村”开始接收病人,当时这里叫“凤山防治院”,不过人们还是更习惯叫“麻风村”。

到1979年,沈兴康被调到“麻风村”时,村里共有患者四五十人,最多的一年,“麻风村”接收患者60多人。后来,有的人病情康复后被接回家,有的人年纪大了,在这里寿终正寝。而根据现在的医疗技术和生活条件,患者也不会再往这里送了。也因此,“麻风村”的规模正在缩小。到现在,“麻风村”共有5名“村民”居住在这里。

如果说,麻风病给那个年代带来了巨大的创伤,那么如今,这个伤口已经愈合结痂。只有遗留着的痂壳才有意无意地向人们诉说着那个年代曾经的伤痛与恐惧。

据了解,目前,萧山范围内只有这一个“麻风村”,另有5人居住在德清武康麻风疗养院。过去,萧山也曾经是麻风病中等流行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萧山有1600多名麻风患者。至2011年年底,全区共发现麻风病例968例,全区尚有治愈存活患者373人。

麻风病曾被当成“瘟疫”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疾病,像麻风病这样,深受社会强烈不容和严重歧视,麻风病人饱受肉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摧残,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和困难。

今年70岁的沈兴康深刻地体会到那个年代对于麻风病的歧视与恐惧。从1979年,他自愿被调到麻风村服务这里的病人开始,他就从未离开过这里,至今已经有33年的时间了。他见证着麻风患者曾经被当成“瘟疫”一样避之不及,到现在慢慢被社会所接受,从无人问津到渐渐被亲人所接纳。

那时,说起“麻风病”,谁都害怕。沈兴康记得很清楚,当时,他和另外10多名医生被调到麻风村,除了他和一个叫吴兴的医生是自愿来到这里,其他的医生看见麻风患者因为后遗症,或眼瞎了,或腿瘸了,吓得哭了,随后不少人表示不愿意来这里工作。

沈兴康说,当时,萧山大概有1600多名麻风患者,病人大多数是在家里,他们不愿去“麻风村”里治疗,村里也没有那么大的容纳能力。他和另一个医生吴兴的任务就是负责戴村一片患者的送药、切片和访视。“因为当时整个社会对于麻风患者的歧视存在,虽然我们是去给他们看病,但患者生怕我们去,担心被周围邻居看不起。”所以,沈兴康和吴兴去病人家里从来不穿白大褂,也从来不背着药箱,即使是治疗,都是偷偷摸摸的。他们通常将自行车停到离患者家很远的地方,就佯装走亲戚一样。

有一次,沈兴康去送药,被一个患者揪住衣领“威胁”,叫他以后不要再上门去送药了。“其实,这并不能怪患者不近人情,而是他们承受了太多的社会压力,他们的这种行为,只是社会给予他们压力的折射。”沈兴康很能理解患者的举动。他说:“那时,如果哪家有麻风患者,没有人会去他们家串门,如果去了别人家做客,他坐过的凳子也都会被人家烧掉。”

那时的麻风患者,结婚都是件奢侈的事情。有一个患者,瞒着妻子他曾患有麻风病的事,因此,之后沈兴康每次去送药,都要和他约时间在外面送药,有时甚至是把送药地点约在厕所里。“那时去送药,就像是"地下游击队"一样。”沈兴康回忆起那段时光。

因为是麻风病医生,沈兴康也甚至被“歧视”过。他说,那时,知道他是麻风病医院的医生,人们都会避开他,不太敢接近。

麻风病患者逐渐被社会接受

沈兴康告诉记者,这样的状况,到了80年代逐渐有所改善,美国麻风病专家马海德提出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并第一个与麻风患者握手,另外日本生产的“联合疗法”治疗麻风病效果很好,基本消除了我国的麻风病,社会上逐渐地开始接受麻风患者,并开始与他们有所接触。

记者的所见所闻就是最好的见证。原本住着的5名“村民”中有3人已经被家人接回老家过年了。“这几年,每到春节都是如此。”沈兴康说。

家住南阳镇的冯大伯今年80多岁,除夕前一天就被家人接回了老家过年,临走前,“麻风村”里的食堂还专门为他准备了蔬菜和水果带回家过年。冯大伯在家里已经是老祖宗了,家人也曾提出要他回家住,不过因为麻风病后遗症,冯大伯腿脚不方便,他还是觉得住在麻风村更方便,不但有伴,还有人照顾。

今年68岁的倪大伯说,自己小时候一查出有这个病,家里人都很害怕,吃饭的碗,其他生活用品全部都分开用,可现在不一样了,害怕没有了,自己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如今,倪大伯虽然自己没有成家,但一年到头,侄子、外甥总会去看他。“一有空的时候,或者路过这里时,他们总会来看看我。今年除夕前几天,我侄子也特地来叫我回家过年,不过我在这里习惯了,还是喜欢在这过年。等过几天,我再去侄子、外甥家串串门。”倪大伯说。

沈兴康说道,现在,全国已经基本消除麻风病,萧山也已经10多年没有发现现症患者(带菌患者,会传染),而之前每年都会有2-3个现症患者。“当前,大部分麻风病后遗症者都住在自己家里,而无依无靠的人大多数会选择住敬老院,毕竟社会上虽然已经没有歧视,但还是有误解。”沈兴康说。

老有所养,晚年无忧

住在“麻风村”的倪大伯说:“我现在是老有依靠,政府在养着我们,自己不用花一分钱。”

沈兴康告诉记者,“麻风村”的“村民”生活费、医疗费全部由政府承担。这里的“村民”,每人都会安排到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都装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麻风村”还专门聘请了一名护工和一名食堂工作人员,照顾几位“村民”的饮食起居。

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到政府的补助金,额度也在不断提高,从300多元,到405元,再到现在555元。“我们花销不大,这些钱足够我们用了。”一位“村民”说。

“村民”的医疗也都有保障,享受所有医疗费报销。每一位都购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原先购买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需要自己交纳的部分则由萧山皮肤病医院承担,自己不用花一分钱。此外,逢年过年,有关部门也会前去看望他们,给他们送去慰问金等。

沈兴康说,如今村民生活很舒心,没有压力,也已经没有了曾经岁月里的歧视和恐惧,但还有一些误解,期待这样的误解在今后也不断地消除。

新闻链接

2020年麻风病患者数量减少一半

据了解,我国有累计麻风病患者50多万人,治愈成功有20多万人,还有10万多的老弱病残群体。到2020年,中国将力争使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50%。

卫生部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印发《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

根据《规划》,未来10年,中国麻风病防治的总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20%,全国以县(市)为单位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到2020年,98%以上的县(市)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以下,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控制在20%以内。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免费查治麻风病患者约50万例,麻风病年发现率大幅下降,麻风病的流行基本得到控制。但目前中国麻风病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全国麻风病整体疫情并无明显下降,部分地区疫情出现波动,甚至呈上升趋势。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热搜:麻风病|麻风村|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