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科院“十三五”规划纲要(生物学)

【字体: 时间:2016年09月28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纲要编制工作历时两年,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至2016年8月完成。

  

生物通报道: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纲要编制工作历时两年,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至2016年8月完成。

这一规划纲要分为6个部分,计划围绕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研究所分类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科技领域 “放管服” 改革、以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改革、分类科技评价机制改革、促进国内外开放合作和资源共享等。

其中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相关指标包括:

  到 2020 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研发活动经费支出比例大致保持在 4∶5∶1。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主要学科国际科技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居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前列。
  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技术标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推进技术示范和产业化。
 专利质量大幅提升,专利实施超过 1 万件,有效专利 5 年实施率从“十二五”的 10%提高到 20%。 2020 年当年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超过 50 亿元。
 2020 年知识产权收益比 2015 年翻一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和院所投资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累计超过 4.8万亿元,利税 4800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 15 万个。孵化“双创”企业 5000 家,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为不低于 2 万家企业提供“四技”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指标包括:

  “十百千万”队伍建设目标: 数十位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家, 百余位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 千余名拔尖科技人才,万余名骨干人才。
 到 2020 年,全院事业编制人员 6.8 万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1 万人。
 人员年均流动率保持在 10%左右。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超过 1 万人。
 外籍聘用人员占科研人员的比例超过 3%,其中基础前沿领域超过 6%。
 在读研究生中, 外国留学生所占比例超过 5%。
 “十三五”共向社会输送 7.7 万研究生和一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一流科研机构建设主要目标包括:

 院属研究机构整体处于国内领跑地位,大部分研究所与科技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并跑,三分之一左右研究所在优势领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 建设一批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和特色研究所, 基本完成四类机构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分类定位、分类管理的体制机制设计。
 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 积极组织力量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
 至 2020 年,全院人均科研装备拥有量基本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 初步建成高质量运行、高效率服务、高水平支撑的科研装备开放共享体系。
 发起 3-5 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建成 10 个左右境外科教机构和 5-10 个 CAS-TWAS 卓越中心。
 在主要国际科技组织中发挥重要影响,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创新治理体系。

科技布局重点领域和方向(生物类):

生命与健康( 17 个)
1. 健康方向
( 18)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 以脑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和类脑智能计算模型为核心科学问题,在脑科学、脑机智能技术和脑疾病早期诊断精准干预等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促进我国人口健康与智能产业发展。
( 19) 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 以生命过程中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为导向,以发展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为支撑,在染色质与遗传信息解码、膜蛋白结构功能、生物膜整合、病原体等超大分子机器等领域开展研究,在染色质高级结构、细胞自噬、真核膜蛋白、高致病性病原体、非编码核酸、原位生物成像等方向产出重大成果,推进对生命本质的认知与理解。
( 20) 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调控。 围绕核酸修饰与代谢对表观遗传的调控、信号网络对细胞谱系建立的调控、亚细胞结构动态变化对细胞活动的调控三大主要内容,破解生物分子调控细胞增殖与运动、分化与转分化、凋亡与坏死、衰老与病变等奥秘。
( 21)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免疫。 聚焦重要病原微生物的溯源与跨种传播机制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病原微生物传播过程与突变规律、 病原微生物建立和维持感染的关键机制,以及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和保护等重要科学问题,为发展有效的传染病预防与治疗提供新靶标和新策略,为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 22)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 发。 以肿瘤和代谢性疾病为核心,针对中国人群高发的肝癌、 胃癌、 Ⅱ型糖尿病等重大复杂性疾病,发展个性化药物研究的 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动实现从疾病分子分型到个性化 药物研发模式的变革。
( 23) 器官修复与再造。 针对神经、心血管、消化、生殖 及代谢等系统的重大疾病,以实现组织再生、器官修复、器官 再造和替代为目标,解答细胞潜能及命运转变机制等基础性科 学问题,研发器官修复及再造的关键技术,促进人民健康水平 提升和健康产业发展。
( 24)生物合成。 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基于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手段,重点发展酶催化体系及细胞 催化体系,实现重大化工产品的生物合成,发酵产品技术提升 以及重污染行业的绿色清洁生产,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 发展单细胞高通量筛选等技术平台建设,在生物制造业领域实 现一批关键技术体系和代表产品的突破,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
( 25) 健康保障技术与装备。 以提高城乡居民体质机能、 慢病知晓率与控制率和健康老龄化为目标,综合应用生物、物 理、信息、工程材料等学科相关研究手段,开发健康辨识、评 估、决策、干预等各类健康管理技术与产品,开展基于生物传 感、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技术的健康大数据收集、分析与应用。 研发临床急需的高端医疗装备和低成本系列化健康促进装备, 为建立普惠健康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生物多样性方向
( 26)动物复杂性状的进化解析与调控。 跨物种、大尺 度、多组学解析重要动物复杂性状的成因,以非人灵长类等重 要动物为对象,实现高效的基因编辑和性状调控,建立复杂性 状研究的进化系统生物学理论技术体系,为人类疾病防治、动 物经济性状改良与特殊功能仿生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27)战略生物资源评价与转化利用。 构建国家战略生物 资源产业化服务体系,系统开展生物资源的发掘与功能评价, 及其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将生物资源转化为活性中 间物质库,并与下游企业合作,转化活性物质为潜在的药物和 功能化合物,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 28)大尺度区域生物多样性格局与生命策略。 通过大 数据驱动手段,对各门类的整体生物多样性进行集成研究。通 过环境 DNA 条形码、大样地野外试验观测和遥感可视化技术 的应用,定量、定位、精细研究生物多样性格局动态和物种适 应策略,探索建立具有普适意义的生命策略指数,预测物种兴 衰和分布格局态势,实现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现代农业方向
( 29) 基于生物信息流操纵的病虫害导向性防控重大原 理与技术。 系统解析作物病虫害爆发成灾过程中,生物间信息 流的信号途径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信息流进行人工模拟、 干扰和操纵,发展创新性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生命科学通用技 术,在作物病虫害防控重大科学理论上实现新突破。
( 30) 解析植物特化性状形成和定向发育调控机制。 重 点研究植物复杂性状形成的遗传及物质与能量代谢基础,阐明 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性状形成的环境塑造机制, 创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理论体系。
( 31) 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 以水稻为主,小麦、 鲤等为辅,解析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重要农艺(经济) 性状的分子模块,揭示分子模块系统解析和耦合规律,优化多 模块组装的品种设计最佳策略,培育产量显著提高的初级模块
设计新品系(种),创建新一代超级品种培育的系统解决方案 和育种新技术,建立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创新体系,为保障我国 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 32)农业转型发展示范。在“渤海粮仓”示范工程基础上, 针对产能提升潜力巨大的 60%中低产田( 8 亿亩)连片主要分 布区域,从改土提质—耐逆适生—优化资源—精准管理—模式 创新—产业化 6 个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和技术 集成示范 3 个层次全链条设计和创新,开展中低产田改造科技 工程,实现增产增效可持续。
( 33) 现代农业区域示范。 在东北平原开展适合于现代化 大型农场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农业生产技术集成; 在呼伦贝尔和宁夏、甘肃等地,构建生态草业技术研发与应用 以及“引草入田”技术集成与示范;在西部省区因地制宜开展特 色高值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在青海等少数民族聚集区, 探索构建市场化可行的农牧民增收技术体系。
( 34)环境友好的近海养殖技术。 在山东、广东等地建设 海洋生态牧场,形成鱼虾参贝藻的品种创制、健康养殖、病害 防治的关键技术集成,发展精深加工,在典型海域构建海洋生 态牧场示范样板,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塑造未来新优势的重点培育方向( 80 个, 不含国防科技创新)
生命与健康( 22 个)
1. 健康方向
( 27) 生物大数据研究
( 28) 核酸与人类健康
( 29) 灵长类动物表型与遗传
( 30) 细胞发育分化分子机理
( 31) 精准医学研究
( 32) 生殖生物学
( 33) 计算与系统生物学
( 34) 生物膜动态过程
( 35) 表观遗传调控与功能
( 36) 合成生物学
( 37) 先进生物制造
( 38) 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39) 新型疫苗、抗体及生物类似物开发及评价技术
( 40) 重大和罕见疾病防治药物的作用新机制、新靶点和 新策略研究
( 41) 生命科学新技术新方法
( 42) 生命科学与数理、化学、技术科学交叉前沿研究

生物多样性方向
( 43) 生物 DNA 条形码、生物多样性编目与信息化
( 44) 物种的形成、协同进化及其对特殊环境的适应
( 45)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动态与濒危物种的评估和保护
( 46) 恶性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与防治技术

现代农业方向
( 47) 植物工厂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
( 48) 农作物新品种创新培育

(生物通)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