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Journal of Hepatology发文: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机制

【字体: 时间:2018年10月19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在部分地区其患病率已高达3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重要原因。目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缺乏相应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在部分地区其患病率已高达3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重要原因。目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缺乏相应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的阮雄中教授和陈压西研究员课题组合作研究发表了题为“CD36 Palmitoylation Disrupts Free Fatty Acid Metabolism and Promotes Tissue Inflammation i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的文章,发现脂肪酸转位酶CD36(CD36)的棕榈酰化修饰是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键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重庆医科大学的阮雄中教授和陈压西研究员,第一作者为赵蕾副研究员。

CD36是一种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和免疫反应的重要蛋白分子。该课题组首次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细胞膜上CD36定位增加,伴有CD36棕榈酰化修饰程度增加。CD36棕榈酰化修饰可以促进肝细胞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抑制脂肪酸β-氧化,导致细胞内脂质积聚,同时还促进肝细胞的炎症反应。阻断CD36的棕榈酰化可通过减少CD36在肝细胞膜上的分布,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体机制见图)。

该项研究提示,CD36的转录后蛋白修饰,而不是单纯的蛋白表达,决定了该蛋白功能并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变的发生;抑制CD36棕榈酰化可能是未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靶点。该研究也为阮雄中团队提出的“脂质二次分布”学术假说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证据和支撑。

原文标题:

CD36 Palmitoylation Disrupts Free Fatty Acid Metabolism and Promotes Tissue Inflammation i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https://www.journal-of-hepatology.eu/article/ S0168-8278(18)32014-2/fulltext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