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表《PNAS》文章

【字体: 时间:2018年03月1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eservati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 local common carp in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rice–fish system”的文章,揭示了全球重要农业系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维持地方种群"田鱼"遗传多样性的机理。

  

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eservati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 local common carp in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rice–fish system”的文章,揭示了全球重要农业系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维持地方种群"田鱼"遗传多样性的机理。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生态所陈欣和唐建军。  

现代集约化快速发展,适于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的传统农业系统逐渐被取代,许多地方性(indigenous)的遗传资源随之丢失。在现代集约农业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存留在农业系统的遗传资源受到国际关注。

分布于浙南地区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历史悠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展计划署及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列入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陈欣-唐建军实验室2005年起开始研究“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学功能,曾在PNAS等国际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2010起开始,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和景观遗传学的方法、稳定性同位素(15N和13C)等技术手段研究地方种群"田鱼"的遗传多样性维持。

研究人员通过微卫星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有明显地理隔离的"田鱼",种群间无明显遗传分化;而景观遗传学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户间频繁的种质交换驱动了基因流,使"田鱼"在区域尺度上形成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和较大的基因库(gene pool)。

同时田间行为观察发现,表型不同的“田鱼”取食行为明显差异,稳定性同位素(15N和13C)的分析表明,表型不同的“田鱼”对田间资源的利用也明显不同;田间实验进一步表明,表型不同的“田鱼”这些差异有利于种群适合度的提高,进而有利遗传多样性的维持。

原文标题:

Preservati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 local common carp in the agricultural heritage rice–fish system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