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不公平厌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的差异

【字体: 时间:2018年09月03日 来源:北京大学

编辑推荐:

  该研究揭示了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的差异。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Distinguishing neural correlates of context-dependent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inequity aversion”,于2018年7月30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杂志发表。该研究揭示了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的差异。周晓林教授课题组博士生高晓雪、已毕业博士研究生(现耶鲁大学博士后)于宏波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已毕业博士研究生Philip R. Blue(蓝斐历)为论文的第四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及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朱露莎研究员课题组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ng Hsu教授课题组的大力支持。

人类普遍厌恶不公平的资源分配,这一不公平厌恶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利他偏好。大量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不仅厌恶自己比别人获得资源少(即劣势不公平厌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厌恶自己比别人获得资源多(即优势不公平厌恶);尽管个体对这两种类型的不公平均有厌恶倾向,他们对优势不公平的厌恶通常弱于其对劣势不公平的厌恶。演化和发展心理学的证据表明,劣势不公平厌恶出现在进化和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而优势不公平厌恶仅见于具有相对高级和成熟的社会-认知控制能力的黑猩猩和八岁以上的人类。这些证据提示,两种不公平厌恶可能涉及不同的心理和神经加工机制。

以往研究也表明,个体会根据社会情境信息调整自己在决策过程中对不公平的态度(即不公平厌恶的情境依赖性)。在本研究中,周晓林课题组从不公平厌恶的情境依赖性角度出发,借助课题组开发的人际互动范式,调节个体进行决策的社会情境(内疚vs.非内疚情境;见周晓林课题组前期研究,Yu et al., 2014),利用、拓展Ming Hsu教授课题组开发的改良版独裁者范式(Saez et al., 2015),拟合反映个体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程度的计算模型,并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手段,考察优势和劣势不公平的认知神经加工机制的异同。在人际互动范式中(图1A),每一轮游戏被试与一名匿名参与者进行配对,被试或配对参与者进行一个点数估计任务。如果任何一方点估计任务的失败会导致本轮配对参与者有50%的机会接受疼痛刺激。在每一轮的最后,被试完成一个连续选择版本(图1B)或双项选择版本(图1C)的独裁者游戏,在不为对方所知的情况下决定自己与配对参与者的金钱奖励。独裁者游戏向被试提供了补偿配对参与者的机会。其中被试做错、配对参与者接受疼痛条件是引发被试内疚情绪的关键条件,其他条件为控制条件。


图1.(A)人际互动范式。(B)连续选择版独裁者游戏。(C)双项选择版独裁者游戏。

  

基于计算模型的结果(图2)显示了不公平厌恶的情境依赖性:相比于其他条件,当被试做错,配对参与者接受疼痛时(即内疚情境),被试在独裁者游戏中表现出更强的优势不公平厌恶和更弱的劣势不公平厌恶。

图2. 行为结果。(A)相比于其他条件,当被试做错,配对参与者接受疼痛时,被试主观报告的内疚情绪更强。(B - D)群组水平模型拟合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条件,当被试做错,配对参与者接受疼痛时(即内疚情境),被试的优势不公平厌恶(参数α)增强,劣势不公平厌恶(参数β)减弱。

脑成像结果(图3)表明,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的加工涉及不同的认知神经机制。优势不公平的加工主要与社会和心理理论相关的认知过程有关,涉及左侧前脑岛(aINS),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背内侧前额叶(DMPFC);劣势不公平的加工主要与情绪和冲突相关的认知过程有关,包括左侧后脑岛(pINS)、右侧杏仁核(amygdala)和背侧前扣带回(dACC)。

图3.(A - B)优势和劣势不公平厌恶加工相关脑区。(C)基于脑成像结果的元分析解码显示,优势和劣势不公平的加工涉及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D)劣势不公平框架下后脑岛的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本研究为理解众多社会和经济现象,如经济危机时处于优势和劣势地位的人对不公平资源分配的态度差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630034)和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856400)的资助。于宏波博士得到了英国科学院(British Academy)牛顿国际奖学金的资助。本研究的行为数据和结果在社会与情感神经科学学会 (Social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Society) 年会(2016)进行了海报展示,并获得了会议的最佳海报奖(Poster award);本研究的完整数据与结果在神经经济学学会(Society for Neuroeconomics)年会(2017)进行了口头报告展示。

  

Gao, X. *, Yu, H. *, Sáez, I., Blue, P. R., Zhu, L., Hsu, M., & Zhou, X. (2018). Distinguishing neural correlates of context-dependent advantageous- and disadvantageous-inequity avers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doi.org/10.1073/pnas.1802523115 (* equal contribution)

  

原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07/27/1802523115


实验室介绍

周晓林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致力于使用多种研究手段、从行为和神经层面阐述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的本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认知与神经经济学、注意与执行控制、脑与语言认知。

 

研究领域
•社会认知与神经经济学:主要关注人类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如人类大脑的何种工作方式导致了高级社会情绪(如内疚、感激、负债感等)和社会决策(合作、利他、不公平厌恶等)的产生,不同的社会情绪如何影响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决策,人类群体中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的个体差异有怎样的社会遗传基础、在特殊人群(如留守儿童、自闭症儿童)身上有何反映。
•注意与执行控制:主要关注人类注意系统的特征、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如认知系统对目标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对无关信息的抑制机制,奖赏(或刺激奖赏联结)对注意和认知控制过程的影响,跨通道信息注意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注意瞬脱、返回抑制等经典注意现象的认知神经机制等。、
•脑与语言认知:主要关注人类自然语言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如汉语句子与段落加工的认知表征与神经过程,汉语语义、语用和韵律信息如何被加工和利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语言加工系统与其他高级认知过程(如执行功能或社会认知)的关系等。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