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发表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新机制,华大测序平台助力发文

【字体: 时间:2019年11月19日 来源:华大科技

编辑推荐: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发现了新机制!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长征医院联合转化医学中心王跃祥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庞裕智、谢飞飞等完成,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发现了新机制!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长征医院联合转化医学中心王跃祥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庞裕智、谢飞飞等完成,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19年10月2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其中,全外显子测序和转录组都由华大完成(转录组测序由BGISEQ平台独立完成)

文章标题:《Mutational inactivation of mTORC1 repressor gene DEPDC5 in huma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期刊名称:《PNAS》

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长征医院联合转化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

影响因子:9.58

发表时间:2019.10.22

原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10/17/1914542116

文章亮点

文章首次解析了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的新机制,鉴定出抑癌基因DEPDC5 。

文章概述

DEPDC5抑癌基因失活将导致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的新机制,鉴定出位于22号染色体的主要抑癌基因,解析了DEPDC5 抑癌基因的失活是间质瘤恶性进展的重要分子机制,提供了区分间质瘤恶性程度的分子标记物,为间质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图1 DEPDC5 抑癌基因的失活促进胃肠道间质瘤恶性进展

(左)早期间质瘤中DEPDC5抑癌基因功能正常,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有限;(中)晚期间质瘤中DEPDC5基因突变,抑癌功能丧失,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右)联合应用mTOR抑制剂和KIT激酶抑制剂(如格列卫等)显著抑制DEPDC5失活间质瘤的生长。

研究结果

研究团队对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目的是鉴定胃肠道间质瘤22号染色体的抑癌基因。研究揭示了40例GIST患者中有7例(17.5%)发生基因组纯合失活的DEPDC5突变,包括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缺失 (图2A和B)。多项数据表明,DEPDC5是胃肠道间质瘤中典型的抑癌基因。RNA测序数据(图3)和DNA甲基化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失调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调节DEPDC5表达并不常见。


图2 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A)其中7例(17.5%)存在基因组DEPDC5畸变。失活的DEPDC5突变为基因内纯合缺失(蓝线表示缺失的外显子)和半合核苷酸改变。(B)来自相同患者的肿瘤和非肿瘤细胞DNA的部分22号染色体的整合基因组可视图,显示了DEPDC5突变的肿瘤限制性。


图3 转录组测序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DEPDC5表达(n=51)。

虚线以上的样本被认为是表达阳性;虚线表示具有纯合缺失的阴性对照的平均FPKM+3 s.d.。

发高分文章,自主平台惊喜不断

BGISEQ自主平台助力发文已破500篇,覆盖范围包括RNA、DNA、微生物、多组学关联等。更让人惊喜的是,文章不仅有数量,更有质量,多次上榜高分期刊,包括《Nature》、《Cell》、《Immunit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如今又成功打卡《PNAS》。再次祝贺王老师及团队,科技君期待未来和老师们一起用自主平台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