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美《科学》批评中国科研文化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 马丽)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科学》杂志9月3号刊推出题为《中国的科研文化》(China's research culture)的社论。该文邀请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院长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院长饶毅撰写。  文章直指“制定科学政策的人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目前的科研文化的问题”,即“浪费资源、腐蚀心灵、妨碍创新”,并让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减慢。文章认为在经费不断增加、科研界改变意愿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是时候在中国建立一种健康的科研文化了”。  原文中文译稿如下:  中国的政府科研经费正在以每年增加20%的速率增长,这甚至超过了中国最乐观的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时间:2010-09-20

  • 一哮喘药有助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新华社华盛顿9月13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13日公布报告说,常用的哮喘药物沙丁胺醇有助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研究人员征集了44名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这些患者在接受多发性硬化症药物醋酸格拉替雷治疗的同时,半数服用沙丁胺醇,半数服用安慰剂。      研究人员发现,服用沙丁胺醇的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一年内的复发率为9%,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复发率为37%。此外,服用沙丁胺醇的患者首次复发的时间较迟。   &nbs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9-20

  • 动物学家发现鱼具有思考能力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动物人们觉得比较聪明,比如海豚、黑猩猩、狗、乌鸦等。但很多人对鱼类的“聪明智慧”并不认同,认为鱼儿缺乏思维能力,是仅靠本能驱使的“低能儿”。      动物学家劳伦茨的观察发现,鱼儿其实不乏机敏者。他曾经观察一种叫“跛脚鱼”的非洲雄鱼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有一天,已经很晚了,大部分小鱼都已回到巢里,雌鱼在巢的周围巡视看护着。这时,劳伦茨往鱼缸里放了一些蚯蚓碎块,雌鱼对此不屑一顾,但是正在收集晚归小鱼的雄鱼却擅离岗位,它咬住一块蚯蚓就嚼了起来。忽然,雄鱼看到旁边有一条小鱼离巢而去,于是马上冲过去将那条小鱼衔进已经塞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时间:2010-09-20

  • 美英学者致信《科学》探讨学术论文过度增长现象

    过度重视数量为通病;“同行评审”有新用途  9月1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和英国阿伯泰大学(Abertay University)两位科学家的来信,就目前学术界论文的过度增长现象进行了讨论。以下为信件主要内容: 学术界一直都觉得,目前这种正式的学术出版流程能够很好地区分哪些研究确实做得好,而哪些研究是蒙混过关的、劣质的。可不幸的是,靠学术出版来对科研进行把关的日子也许并不长久了。 上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学术界兴起了一种被称为“不出版就出局”的概念,到80年代中期,很多大学开始将每年的文章发表数量看做研究人员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0-09-20

  • 邓子新院士:做科研需要关注冷门

    发现的灵感在不寻常地关注异常,创新的真谛是不唯理地追求真理  古朴的武大樱顶老图书馆9月18日下午迎来了近两百名师生“捧场”——武汉大学首位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校药学院新任院长、著名微生物学家邓子新教授在这里主持第14期“珞珈讲坛”,与师生们交流实验室创新文化,来听讲座的师生将本来就不十分宽敞的老图书馆挤了个水泄不通。 “科研工作需要关注冷门” 有关对待科研工作中的“冷门”和“热门”所该持有的态度,邓子新院士认为,科学发展需要关注冷门,因为一旦冷门“捂热”了,就会让所有的人“大开眼界”。 邓子新介绍了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发现DNA上第六种元素——硫的过程

    来源:长江商报

    时间:2010-09-20

  • 方舟子:停止打假?我没有时间表

    交往者公认我的为人很随和  就8月29日方舟子因打假在北京遇袭一事,9月12日羊城晚报发表鄢烈山专访《鄢烈山:方舟子应避免红卫兵式“语言暴力”》。因此,方舟子接受羊城晚报专访,作出回应—— 鄢烈山避重就轻误导读者 羊城晚报:9月12日,《羊城晚报》人文周刊广角版发表了鄢烈山访谈文章,您看后在微博里发了这样一段话:“鄢烈山《关于方舟子答羊城晚报记者问》貌似温文尔雅、通情达理,不过,他怎么不说说当年他是如何骂我是‘自我感觉太好的妄人’、‘唯我独革的红卫兵’、‘自以为正义而逮住小偷就往死里打的暴民’、‘美国的面包改不了骨子里的暴戾’。” 方舟子:鄢烈山除了发表

    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10-09-20

  • 深度剖析蜱虫致死真相 微小生物为何成夺命魔鬼

       河南信阳3年致18人死的“蜱中毒”事件,令这种微小的生物,在信息不畅的恐慌中,似成致命魔鬼。国内动物学家、疾病专家联手解析,一种新型传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随之进入公众视野;而卫生部专家近日称,已从河南、山东等省蜱中毒患者身上,成功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元凶锁定范围逐渐收窄。    如今病原体及传播途径虽未大白,但关于蜱的真相,已不神秘。    81岁的北师大蜱类专家姜士阶屡次被咬    “我脖子后边至今还有一处绿豆大小的伤疤,就是被蜱叮咬伤的。”81岁的北师大蜱类专家姜士阶老先生,与蜱打了一辈子交道。    1955年,25岁的姜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10-09-20

  • 新闻出版署将设立学术期刊淘汰机制

        据上周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大多数中国顶尖的研究人员已经放弃了中国的学术杂志圈,都只向国际学术杂志投稿,在国际杂志上他们获得了能够促进职业发展的认可。2009年底,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另一方面国内学术期刊却充斥着大量无人阅读的剽窃论文,对此新闻出版署将引入淘汰机制。     当听说许多中国的学术杂志发表了越来越多的论文,实际上却无人阅读并且充斥着大量的剽窃时,中国的科学家几乎没有人会感到惊讶。不过对于中国科学家而言,上周政府对这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却绝对是一个惊喜。

    来源:网易探索

    时间:2010-09-20

  • 海南2010年8例“恙虫病”患者全康复

     本报9月17日讯(记者吴跃实习生李萌)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地有群众因患“恙虫病”而死亡。今日,记者从省疾控中心获悉,我省今年曾出现8例“恙虫病”,经过及时治疗,患者已经全部康复出院。  据省疾控专家介绍,“恙虫病”在海南是一种四季常发多见的虫媒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及时治疗,这种疾病一般1-2周就可痊愈,市民不要过于惊慌。  据了解,海南省从2004年开始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2005年至2006年我省未发生恙虫病病例,2007年出现过9例,2008年出现过18例,2009年出现过34例。截至今年9月10日我省出现8例,目前所有病人都得到及时治疗并已出院,至今我省未发生死亡病例。

    来源:海口晚报

    时间:2010-09-20

  • 著名华裔科学家接连发表Cell,Science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湘潭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cryoEM)揭示了腺病毒准确的原子分辨的三维结构和其蛋白质网络的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为世界各地试图修饰腺病毒用于疫苗和癌症基因治疗的研究者提供了关键的结构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纳米机器电子成像中心主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系及加州纳米系统研究所周正洪(Z.Hong Zhou)教授,这位国际上著名的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结构研究的年轻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冷冻电镜技术对病毒和大分子复合物进行高分辨结构和功能研究,已在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9-19

  • 卫生部教育部:麻疹疫苗接种禁赶进度下指标

    卫生部、教育部9月16日发出通知,此次麻疹疫苗接种,以安全、质量为先,绝不能赶进度、下指标。 自9月11日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以来,各地强化免疫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整体情况良好。 通知强调,对托幼机构儿童和在校学生的接种,要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绝不能以各种条件和理由强制实施接种。 强化免疫活动期间,不得以任何名义搭车接种其他疫苗。要进一步规范接种操作,接种人员实施接种前务必做好询问告知,明确受种儿童近期接种情况。 另外,对因各种原因在此次强化免疫活动中没有接种的儿童,要做好登记并告知其监护人。各地要根据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安排好后续查漏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10-09-19

  • 河南工业大学百余学生集体发烧呕吐疑似食物中毒

    9月15日夜晚,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百余名学生在学校第一餐厅用餐不久,陆续出现腹泻、腹痛、发烧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他们随即被送往附近的解放军153中心医院治疗。 16日,郑州市疾控中心已紧急从餐厅调取39份样品化验,开始查找学生致病“元凶”,目前尚无结果。相关部门已责令出事餐厅暂停营业。 记者16日从郑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已确认27名学生有腹泻、呕吐等明显症状。目前,学生们病情趋于稳定。 事件:学生餐厅用罢餐腹泻 “孩子在学校餐厅吃过饭不久,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我们怀疑是食物中毒。”16日上午,市民朱先生报料称,亲友的孩子在河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10-09-19

  • 牙齿再生成为可能 大阪大学发布iPS细胞

     由大阪大学的江草宏助教和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教授等人组成的共同研究小组成功从因治疗牙周病及口腔外科而切除、废弃的牙龈部中制作出了万能细胞“人工多能性(iPS)细胞”。研究成果刊登在9月14日的美国在线科学杂志《plos  one》。    江草助教说明“牙龈细胞增殖能力强,很适合制作iPS细胞。有很多人都因手术切除了牙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牙龈”。可以期待今后应用于下巴骨头以及牙齿的再生。    研究组采用的是因口腔外科治疗而切除的男性患者的牙龈。将世界上首次开发出iPS细胞的山中教授发现的4种遗传因子植入牙龈细胞一起培养,就得到了iPS细胞。(乐通日本@wrh/译

    来源:乐通日本

    时间:2010-09-19

  • 科学家破译可可树基因有助于提高产量改良口味

          两组科研人员15日说,他们各自破解了一种可可树的基因组序列。这项成果有望提高可可豆产量,供食品商做出更加美味的巧克力。                  一组科研人员来自美国食品商马尔斯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美国农业部和几所美国大学。他们宣布,几乎完成了弗拉斯特奥可可树的基因组序列图。这种可可树出产的可可豆在世界可可总产量中占80%至90%。    &n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0-09-19

  • miRNA—21:让肿瘤对它“上瘾”

     近日,著名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发表了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篇研究性文章,该研究发现,如果“拿走”小鼠体内一种叫miRNA—21的分子,那么小鼠的肿瘤细胞就没法儿“活”;而一旦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小鼠再表达miRNA—21,肿瘤细胞就会如鱼得水,形成B细胞淋巴瘤。就像烟民离不开尼古丁一样,肿瘤细胞对这种名叫miRNA—21的分子“上瘾”了!    作为肿瘤生成中的重要调控枢纽,miRNA可作为生物治疗的靶分子    ■  将新闻进行到底    肿瘤细胞,也会和人一样对某种物质“上瘾”?    9月2日,《自然》杂志刊登文章称: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9-19

  • 新型抗癌药物可阻断特定基因变异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16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一种药物,可以阻断与恶性黑色素瘤密切相关的B-RAF突变。科学家认为,未来有望研发出药物用以主要攻击与特定肿瘤相关的基因变异。研究发表在9月1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新药的问世也预示着制药公司能够根据单个癌症病人的基因情况来提供药物,这些药物将阻止癌症恶化并让目前存在的肿瘤朝良性方向发展。也有科学家称,这种药物的问世可与青霉素的问世相媲美。青霉素作为第一种抗生素,其发现是人类医药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9-19

  • 美国华裔女教授发明最新人工电子皮肤

       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女教授鲍哲南和她领导的30人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最新、最柔软的塑料电子器件,这种可以真正模拟人类皮肤的薄膜材料具前所未有的高灵敏度,将被广泛用于假肢、机器人、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式显示屏、汽车安全和医学应用上。    鲍哲南1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表示,这种如皮肤般柔软的塑料电子器件,不仅看上去像人类皮肤,而且与皮肤一样能够高度感受类似小飞虫的压力。如果把这种材料运用到机器人身上,轻轻拿起一只鸡蛋不捏碎就成为可能。如果运用到医学上,可以制成检测器,为癌症病人准确区分硬的癌细胞和软的健康细胞,从而保障切除癌细胞手术的快速准确。如果用在汽车方向盘上

    来源:中新社

    时间:2010-09-19

  • 抗真菌药物可作用于肿瘤细胞

     台湾研究者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上报道,单独口服抗真菌制剂灰黄霉素或与噻氨酯哒唑联合使用可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和癌细胞凋亡,根治免疫缺陷小鼠的结肠肿瘤。   台北医学院的Yuan-SoonHo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用灰黄霉素处理人结直肠癌、白血病和肝细胞癌细胞系,以及正常角化细胞,发现这种药物在微摩尔浓度就可快速引起细胞凋亡。癌细胞比正常角化细胞更敏感。细胞凋亡是由caspase-3激活、Bcl-2过磷酸化以及Bcl-2/Bax功能抑制引起。   此外,使用高于引起凋亡浓度的灰黄霉素处理细胞,可使结直肠癌细胞停滞在G2/M期。这是由于异常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与噻氨

    来源:39健康网

    时间:2010-09-19

  • 制药企业发表论文代笔问题严重

    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的艾德里安妮•傅-伯曼教授近日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PLoS  Medicine)上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某些制药企业通过“影子”写手,在医学期刊上渲染激素替代疗法的益处,并淡化其害处。    在美国,很多妇女服用一种含有雌激素和黄体酮的复合药物,名叫Prempro。这种激素替代疗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妇女在绝经期间的一些症状。很多影子作家发表文章宣称此疗法不仅有助于推迟更年期,还有助于防止心脏病、骨质疏松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然而,妇女健康倡议组织于2002通过实际调查得出报告显示,激素替代疗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0-09-19

  • 美开发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超级计算机

    美国耶鲁大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的欧亨尼奥·卡鲁塞伊罗15日在马萨诸塞州波斯顿市举行的高性能嵌入式计算(HPEC)研讨会上表示,他和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超级计算机,与人们过去所研制的同类计算机相比,其在速度和节能上均有很大提高。  人在开车时,视觉和大脑的反应能力能够轻松地帮助自己了解道路和周围的环境,从而自如地驾车。然而人类这种看似十分简单的快速识别视觉环境的能力,要想在计算机上实现,需要大量的运算,这也是计算机系统难以模仿人脑识别物体的原因。  卡鲁塞伊罗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被命名为“神经流”(NeuFlow),其设计灵感来自人体视觉系统,它能模仿人体视觉系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0-09-19


页次:2037/2925  共58497篇文章  
分页:[<<][2031][2032][2033][2034][2035][2036][2037][2038][2039][20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