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Cell》亮点 microRNA作用新模式

    生物通报道,俄亥俄州立大学免疫与遗传医学系,人类癌症基因组研究中心,RNA生物研究中心以及澳大利亚,丹麦等处的研究者在microRNA作用模式研究方面取得最新的进展,相关成果文章miR-328 Functions as an RNA Decoy to Modulate hnRNP E2 Regulation of mRNA Translation in Leukemic Blasts公布在最新一期的Cell上,并被列为本期Cell亮点。 文章通讯作者是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Danilo Perrotti博士,目前任助理教授一职,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免疫学和遗传医学方面的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3-15

  • Science发布首次完成的家庭基因组测序

    生物通报道:来自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Complete Genomics公司,华盛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对一整个家庭(包括父母和子女)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了影响人类的自发性基因突变的平均速度,以及某些与影响兄弟姐妹的疾病有关的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上周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Complete Genomics公司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是世界上首家提供大量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服务机构。这家公司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代测序技术,这一技术采用了高密度DNA(玻璃板)纳米芯片技术,在芯片上嵌入DNA纳米球(DNB),然后用非连续、非连锁联合探针锚定连接(cPAL)技术来读取序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3-15

  • 2010年生物医学最高奖揭晓 3位基因达人获奖

    生物通报道,美国最高生物医学奖第十届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于2010年3月11日揭晓,3位对了解人类基因组有贡献的科学家分享这一奖项。 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阿尔巴尼医学中心奖)是金额仅次于诺贝尔奖的,美国生物医学最高类奖项,由纽约州阿尔巴尼医学中心设立,旨在“鼓励和表彰对提高人类健康和促进开创性生物医学研究的非凡和持久的贡献”。 3位科学家,David Botstein,Eric Lander,Francis collins,分享了今年的阿尔巴尼医学中心奖,奖金共计50万美元,获奖理由是促进人类对基因组的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3-15

  • 《Nature》HIV专题 回归本源

    生物通报道,最新一期Nature刊发了5篇关于HIV的评论性文章,研究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组合一期新的专题AIDS/HIV special issue,该专题从多角度观察分析HIV与AIDS。 2篇结构性研究文章一Retroviral intasome assembly and inhibition of DNA strand transfer文章二Structural biology: When four become one 两篇文章从HIV逆转录病毒整合酶的晶体结构出发,分析HIV的致病机制。 逆转录病毒的整合酶蛋白如HIV-1催化病毒基因组向宿主基因组中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3-15

  • Science等杂志探究皮肤的“来龙去脉”

    生物通报道: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被覆于身体表面,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附属器组成。我们知道皮肤有极强的修复和再生能力,这其实与皮肤干细胞的存在具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皮肤本身的特定,因此在研究干细胞的时候,颇多成果来自皮肤,比如近期倍受关注的耶鲁大学的成果,就是直接将皮肤细胞转变成其它体细胞。但是到底皮肤本身的,能产生所有干细胞的最初细胞来自哪儿呢,这却没有确切的答案,来自荷兰第二大医学院的荷兰Utrecht大学医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其实这些细胞都存在于毛囊之中,这种干细胞能表达Lgr6基因,这就是产生出所有皮肤细胞的源头。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皮肤具有三类不同的细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3-15

  • 饶子和:大学要以教授和学生话语权为主体

    3月10日,中国青年网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饶子和说,大学不是地方政府,不能等同于地方政府,大学要以教授和学生的话语权为主体,这很重要。大学这两个主体的话语权加强,对大学的发展是很关键的。 主持人:饶校长,在谈到大学办学自主性的时候,很多人担心现在很多大学行政化过于严重,也在呼吁大学“去行政化”,您怎么看?是不是行政化的干预太强,使很多教授失去了自主性? 饶子和:这个我同意,就是说大学不是地方政府,不能等同于地方政府。大学的管理,有自身的管理规律,它有自己的行政,跟地方行政不一样。大学所谓的行政化,就是大学的管理、运营,不要等同于地方政府。一个大学没有管理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2010-03-15

  • 向HIV提出挑战的独特基因MHC基因

    据3月10日的《科学  -  转化医学》杂志报道说,在猴子中的一种更为多元的免疫反应会导致对猴免疫缺陷病毒(或称SIV,这是在非洲灵长类中所发现一种逆转录病毒)的更好的控制。  这些发现提示,以类似的方法来拓展在人体内的免疫反应可能成为正在探求中的研发成功HIV疫苗的一个关键部分。  某些对感染了HIV的患者的研究表明,当个体的免疫反应变得更为宽泛的时候,这种疾病可以受到抑制;具体地说,也就是当HIV这种病毒有更多的部位可以被免疫系统的T细胞所识别的时候。  如今,Shelby &nb

    来源:EurekAlert中文

    时间:2010-03-15

  • 《科学》:科学家首次测绘“一家四口”基因组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3月10日介绍说,美国研究人员首次为一个四口之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基因组分析将为遗传学及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来自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10日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他们与基因组测序公司合作,对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孩子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这家的两个孩子都患有米勒综合征(一种罕见的颅面发育紊乱)和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一种肺病),这两种疾病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通过对这一家四口进行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更精确地锁定了与米勒综合征相关的4个基因。参与研究的戴维·加拉斯说,“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基因变异,包括那些比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3-15

  • 《自然》:雌雄同体鸡性别研究获新发现

    完全推翻了以前关于鸡和其他一些鸟类性别决定方式的看法 英国研究人员通过对雌雄同体的鸡研究后发现,这些鸡体内的每个细胞都能决定自己的性别,这与哺乳动物由性腺决定全身性特征的方式完全不同。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将引起科学界对性别遗传的革命性思考。 这项研究由曾诞生克隆羊“多利”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长期以来,在养鸡场中偶然会出现一些雌雄同体的鸡,其身体一侧具有白色羽毛、强壮胸肌等雄性特征,而另一侧是暗色羽毛等雌性特征,人们一直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研究人员在研究了几只雌雄同体的鸡后发现,它们雄性特征一侧的细胞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3-15

  • 学术腐败:打破“论文崇拜”是治本之策

    从“两会”开始那一天,有关学术腐败的话题就被众多科技、科协界的委员摆到了“桌面”上。学术腐败为何屡禁不止?规范学术道德的治本之策到底在哪里?委员纷纷呼吁,科学界要行动起来,成为诚实守信的率先垂范者。 徐冠华:科技评价奖励体制改革是根本之策 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对学术腐败现象直言不讳。“科技界还存在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我国科技界积累本来就少,部分人缺少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不是踏踏实实地做工作,而是过分追求论文和专利数量,对科技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徐冠华认为只有破除利益格局障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0-03-15

  • 法美两国科学家发现两种"海鲜毒素"的致病机制

        寄生在鱼类和贝类里的单细胞藻类会产生毒素,人们如果食用了被感染的海产品,就会出现腹泻、麻痹或是神经方面的问题。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0日报告说,法美两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两种海鲜毒素的致病机制。    来自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介绍说,他们选取两种名为spirolide和gymnodimine的海鲜藻毒素为研究对象,将这两种毒素分别注入实验鼠体内,结果几分钟内,实验鼠就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紊乱。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藻毒素的攻击对象是一种位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3-15

  • 日本利用iPS细胞培育出肠组织

        新华网东京3月11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奈良县立医科大学教授中岛祥介率领的研究小组10日宣布,他们通过小鼠实验,成功地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出肠组织。     研究人员称,这在全世界尚属首次,这将有助于人们弄清很难治疗的炎症性肠疾病和先天性肠运动异常等机理,并开发出相应的治疗方法。     研究小组首先将实验鼠的iPS细胞悬浮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经过3周,最终有10%左右的iPS细胞发育成一段直径约2毫米、长约5毫米的管状组织。这段组织拥有与肠道一样的由黏膜、肌肉和神经细胞等组成的层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3-15

  • 美日研究发现木瓜叶提取物能杀死癌细胞

    美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实验中发现,木瓜具有抗癌作用,木瓜叶提取物能杀死癌细胞。 这项研究结果刊载于《民族药物学杂志》(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研究人员正着手研究木瓜抗癌原理和发挥抗癌作用的具体成分。 致死癌细胞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尚兹癌症中心临床试验办公室主任、医学教授邓南(音译)和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干木瓜叶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对一系列实验室培养的人类肿瘤细胞有效,其中包括子宫颈癌、乳腺癌、肝癌、肺癌、胰腺癌等,提取物浓度越高,抗癌效果越明显。 研究人员将10种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培养基曝露在木瓜叶提取物中,24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3-15

  • 中国的博士生导师学生太多

    主持人:我们知道,很多内地的学生选择到香港读书,很可能是基于这样几个考虑,一个是觉得可以提高外语的水平,二是觉得在香港上学比在内地上学有更多对外交流的机会等等。就你看来,香港高校比内地高校更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刘遵义:我想这个要看同学的兴趣,香港是一个很开放的地方。刚才你提到外语,学外语是一个好地方,其实有很多交流的机会,在香港也有很多跟国际接触的机会,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很多同学来香港念书,希望念完了之后可以留在香港做事,也有这个想法,其实香港政府的政策是非常优惠的,你念了四年书,再做三年市就可以变成香港的永久居民,所以全世界很少有国家和地区把你念书的时间也算在里面,所以这个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0-03-15

  • PNAS:人体中自然杀伤细胞拥有“远程攻击武器”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体中名为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细胞拥有长绳状的“远程攻击武器”,可将试图逃跑的目标细胞抓回或远程杀死。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药物。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报告说,通过使用一种细胞染色技术,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自然杀伤细胞与其他细胞间形成的细丝状“膜纳米管”。通常,自然杀伤细胞会附着到发生病变的目标细胞上并将其杀死,但有时候目标细胞在接触之后会试图逃跑,观测显示,这时候自然杀伤细胞就会利用“膜纳米管”将目标细胞拉回,或是直接远程将其杀死。 研究显示,这种“远程攻击武器”可以显著增加自然杀伤细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3-15

  • 德研究发现沙漠蚂蚁靠“立体嗅觉”导向

    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生态学研究所3月9日发布公报说,最新研究发现,生活在突尼斯贫瘠盐碱地上的长脚沙漠蚂蚁通过“立体嗅觉”来辨别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此前研究已表明,离开巢穴觅食的蚂蚁能通过辨认太阳方向和计算步数而准确无误地回家。马普学会化学生态学研究所2009年发现,长脚沙漠蚂蚁的本领不仅如此,它们还能找到某种气味的源头,而最新研究则发现,这种蚂蚁还能辨识巢穴周围不同气味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利用它来定向。 研究人员首先在长脚沙漠蚂蚁巢穴的入口放置了水杨酸甲酯、癸醛、壬醛和吲哚四种芳香物质,并通过光离子气体探测器监控气味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研究发现,当长脚沙漠蚂蚁辨认了这些气味后,如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03-15

  • 北大等最新Nature文章:著名抑癌基因

    生物通报道: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癌症遗传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著名抑癌基因p53与ARF作用途径的新机制,并且发现了一种新型酶,阐明了这种酶在p53与ARF作用途径中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哥伦比亚大学顾伟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92年赴美深造,后留任哥伦比亚大学大学,目前他主要从事p53在肿瘤抑制和老化两方面的课题研究。他在p53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在Nature、Cell、Science、Mol. Cell、Mol Cell Biol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抑癌基因是一类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3-12

  • 《Nature》封面 2010一个艾滋疫苗时代的终结!

    生物通报道,艾滋疫苗的问题似乎从来都是负面消息,用屡战屡败,越挫越勇这些字眼来形容艾滋病疫苗的研发艰辛历程实在不为过。最新出版的一期《Nature》封面文章就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行了评论分析,Accelerating HIV vaccine development。 文章由著名艾滋病疫苗专家Wayne C. Koff撰写,Wayne C. Kof博士是IAVI(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组织)高级研究员和首席科学家。从事艾滋病疫苗研究多年,曾2次获得美国卫生部颁发的服务勋章。曾参与在泰国取得部分成功的艾滋疫苗研究项目。 IAVI - International AIDS Vac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3-12

  • 两大顶级杂志聚焦HIV不一样的研究

    生物通报道:艾滋病自被发现以来就被冠以“史后世纪的瘟疫”的称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在极力寻找破解这一疾病的密码,去年科学家们在艾滋病疫苗方面获得了长足进展,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多深入的分析研究,近期Nature等杂志就公布了HIV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了不一样的基因,以及HIV不一样的免疫学研究。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对毛里求斯短尾猴的研究中发现,一种更为多元的免疫反应会导致对猴免疫缺陷病毒(或称SIV,这是在非洲灵长类中所发现一种逆转录病毒)的更好的控制。这些发现提示,以类似的方法来拓展在人体内的免疫反应可能成为正在探求中的研发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3-12

  • Science:癌症研究所易主 诺奖得主成热门

    生物通报道,最近美国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可能易主的消息甚嚣尘上,其中备受关注的莫过于癌症研究领域的超级明星Harold Varmus(1989年诺奖得主,NIH前院长),传言他将成为下一届的国立癌症研究所所长。 1989年,Varmus和Bishop  因发现逆转录病毒癌基因的细胞学起源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Varmus与自己长期的合作伙伴J.  Michael  Bishop一道,共同提出了一种癌症发生的新理论:癌症这种疾病的产生是由于我们人体正常基因中的某些基因发生了变异的结果,这些变异或者由外来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0-03-12


页次:2110/2932  共58631篇文章  
分页:[<<][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21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