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基因作怪 胃口大开以致肥胖

            最新一期美国《临床内分泌学与新陈代谢杂志》月刊刊登英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称这种病态的饥饿感是肥胖者体内一种名为FTO的基因所致。正是这种基因使肥胖者“胃口大开”,难有饱腹感,从而过量进食,导致肥胖。              基因作怪            英国科学家2007年时已经发现这种名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7-30

  • 日研制出可操作长链DNA双螺旋的微型装置

     医学界早已掌握了确定遗传疾病和其他基因病原的方法,但长期以来在人工操作DNA双螺旋结构方面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原因在于,长度从几微米到几厘米,直径却只有2纳米的DNA双螺旋具有环状结构,基因编码信息被隐藏其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利用酶将DNA分解成碎段。但这种方法因可能导致基因之间的连续性及重要数据大量丢失,而未取得成功。      虽然DNA双螺旋非常脆,一不小心就会断裂,但是本世纪初科研人员还是利用光学“陷阱方法”成功地将DNA拉伸开来,但这种方法只适合小分子。日本科学家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将DNA双螺旋挂在了微型挂扣上,之后缠绕在2个微型卷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7-30

  •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怒批乙肝假广告

    目前公众乙肝防治知识受误导很多 “我就是希望他们能来找我,我就可以好好问问,他们是怎么就把乙肝给彻底治愈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病毒性肝炎研究专家庄辉教授,日前在上海的一个发布会上,指着大屏幕上列出的一个标有“中研国医馆”字样的乙肝治疗广告说:“在准备材料时,助手还说大家都知道这个中研的背景,这样点名是不是不合适,我说没什么问题,我就是希望他们能来找我!” “震撼全世界医学界的科研成果”、“每月打一针就能控制病毒”……指着各种各样的治乙肝虚假广告,庄辉院士说,正是由于对疾病认知的缺乏,加上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使得一些患者极度乐观或极度悲观,并且忽略了正确的治疗策略,导致乙肝

    来源:健康时报

    时间:2008-07-30

  • Cell:新细胞机制解释癌症发生

    在细胞的生命周期里,因DNA损伤后修复或不修复可导致细胞不同的命运,如可导致细胞凋亡,或是不受控制过度生长(这是一条通向癌症之路)。关于细胞发展路径的研究文章发表在7月25日的《Cell》上,来自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细胞应对DNA损伤的机制,细胞通过对靶蛋白的应答来处理受损的DNA。 纽约大学的这一研究发现癌症发展的新路径,这也有助科学家研发新的技术治疗癌症。 医学博士Michele Pagano说,通过这篇研究获得的主要信息之一是,发现一种新的DNA损伤应答机制。Michele Pagano是纽约大学医学院癌症与病理学教授,最近被聘为Howard Hu

    来源:Cell

    时间:2008-07-29

  • Nature:新研究发现子痫前期重要线索

    在美国优生优育基金会的赞助下,研究小组开展关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的研究,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的障碍性疾病,5%的孕妇易发子痫前期,研究者对小鼠子痫前期的研究有助与科学地诊断和治疗人类子痫前期患者。 医学博士Yang Xia,Rodney E. Kellems(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院教授),Susan M.Ramin博士(产科、妇科、生殖科学科)和其他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学院的同事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据文章报道,研究者们给小鼠注射子痫前期患者的一种自身抗体可诱导小鼠生成子痫前期病。子痫前期小鼠表现出多种机能障碍,包括:高血压,

    来源:Nature

    时间:2008-07-29

  • Nature:根除伤寒沙门氏菌指日可待

    新型基因测序技术揭示遗传新特征 新一代DNA测序技术首次揭示伤寒病的遗传秘密,每年,全球因伤寒而死的人数达600,000。实验结果将有助提高伤寒的诊断技术,揭示伤寒的传播路径以及设计新型的伤寒疫苗。 该研究设置了一套新的标准用于分析致病伤寒菌的进化和传播机制,这是科学家们首次从DNA水平研究大量的病原菌。这也揭示了伤寒沙门氏菌潜在的遗传特征和进化特征。 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描绘伤寒沙门氏菌的爆发路径,科学家们还可以鉴别在人群中流行的沙门氏菌的亚型:使用Google Earth可绘制伤寒的传播路径,使得全球流行分布图变得可视化。该研究小组希望,绘

    来源:Nature

    时间:2008-07-29

  • 《Cell》重要文章挑战原理论

    生物通报道:之前的研究认为衰老是由于细胞损伤引起的,然而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发育生物学,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Affymetrix公司等多处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则提出这一过程也许是由于关键发育途径的恶化引起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7月25日)的《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Stuart K. Kim教授,他表示,“我认为,我们发现了一种解释衰老的不同思考方式。”Kim及其同事利用生物芯片比较了幼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线虫中表达的基因,结果他们发现了1254种基因在这两种线虫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29

  • 罕见婴儿肠病致病基因

    染色体异常会导致罕见的、高致死率的婴儿障碍性疾病,最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科学家找到引起异常的基因,科学家们发现这一基因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全美大概有12人患这种罕见的疾病,其中有两个在加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 先天性簇绒肠病(Congenital Tufting Enteropathy,CET)是一种罕见的肠道功能失常性疾病,通常会引起儿童肠道功能异常,引起严重的腹泻,无法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后天生长发育障碍。患有先天性簇绒肠病的儿童依赖静脉注射获得营养,但是并发的很多症状最终可能导致小孩死亡。CET会伴随有严重的并发症,但是现在对引起这些并发症的机制尚不清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29

  • 限制果糖摄取量是控制体重的关键

    据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者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者成功减轻体重的一个原因是:降低了果糖的摄取量,果糖是一种可快速增加机体脂肪的糖类。关于该研究的文章发表在最近的《Nutrition》上。 Elizabeth Parks博士(临床营养学副教授,文章的lead author)说,正确的摄取糖水化合物以控制体重对肥胖者来说十分重要,比严格控制卡路里摄取者来说控制糖水化合物更有利于控制体重。 最近的健康指南表明,应该限制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因为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含有大量的高果糖谷物糖浆,因此说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将有助体重控制,关于果糖新的研究数据也证实这一指导意见的准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29

  • 关注奥运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性

    生物通编者按:我们的生物实验室存在多少危险?生物实验对我们操作人员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实验室工程菌外流对我们环境的影响有几多? 这些平时并不引起我们注意的隐患也许会给我们自身健康,或者环境带来长远的影响,因此生物通网站联合《遗传》、《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生命世界》杂志开展07-08赛默飞世尔中国生物实验室安全现状调查活动,提出警示,珍惜生命!此次活动的现状调查报告将发于相关部门,提出宝贵意见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世人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各方各面都在积极组织工作,实验室生物安全性方面也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上周卫生部召开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奥运期间进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7-29

  • 肿瘤医生奉劝同事少用不用手机

    作为对于手机安全性的示警,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的所长Ronald Herberman决定倡导该机构内的成员和员工尽可能少用手机,以避免带来致癌风险。他建议儿童仅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手机,成人则尽可能使手机远离头部,多用座机或者无绳电话。Herberman是否掌握了一些公众并不知晓的信息,目前还不得而知。他的警告是基于目前已有的一些研究,但美联社称,也有一些尚未发表的数据。目前绝大多数的实验都未能证明手机和肿瘤的发病有联系,当然也有少数实验认为手机会增加罹患肿瘤的风险,Herberman的观点,显然是和主流观点冲突的。当然,证明某事物完全不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是很冒险的。FDA对于手机安全性的

    来源:丁香园

    时间:2008-07-29

  • 鸡尾酒疗法使艾滋病患者延寿13年

    美国和加拿大科研人员7月25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鸡尾酒疗法”能显著延长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寿命。 有关调查结果发表在新一期英国《柳叶刀》杂志上。科研人员的调查发现,自“鸡尾酒疗法”1996年引入治疗以来,随着这一疗法在世界各国不断推广和改进,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已经平均延长了13.8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也使得艾滋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近40%。 科研人员分析十几项艾滋病调查项目数据后得出了上述结论。这些调查共涉及欧洲和北美4.3万多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 “鸡尾酒疗法”采取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药。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7-29

  • 癌症细胞中的弦外之音?

    根据  MIT  Tech  Review  报导,一位在  MIT  及哈佛医学院研究的  Gil  Alterovitz  博士,最近利用数学方法(某某圈圈叉叉转换式吧?),将  DNA  信息转换成音符,同时这样的数据,据说可以被用来区别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他拿了大肠癌相关的  3000  多种蛋白质,依据各个蛋白质以及对应基因的不同,分成四大组,并将四组基因分别给予一个音符作为代号,随后就能奏出一首相当和谐的曲目。 而在跟正常细胞比较之后,确实有发现大肠

    来源:engadget中文版

    时间:2008-07-29

  • 南非1700米矿井下发现星星状奇特细菌

    奇特细菌外形很像星星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南非一个距离地表约1700米的的铂金矿井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微生物细菌。这种细菌的机体结构非常简单,外形就像是一颗正在闪烁的星星。 奇特微生物形如闪烁的星星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理生物学》(Geobiology)杂志上,美国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这一最新发现。科学家表示,其实,在地层深处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独特的微生物种群。通常情况下,只能在深度钻探项目或大规模采矿工程中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些微生物。艰难地遍历了南非几乎所有的超深矿井,研究人员终于在一个矿井中亲眼目睹了罕见独特的地下生物

    来源:新浪

    时间:2008-07-29

  • 学术与市场的博弈:如何遏制研究生有偿论文

    论文代写代发形成“一条龙”服务 “这么多研究生,期刊又有限,一开始我还担心自己的文章挤不上去。”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小徐和很多同学一样为自己的论文发愁,但是师姐指点的一条“捷径”让她很快打消了顾虑:花钱买版面。身边的同学几乎都出钱发表了论文,从一般刊物到核心刊物,一篇6000字左右的文章要交400元至2000元不等的版面费。 记者日前走访了武汉市的几所高校,在研究生宿舍楼和宣传栏等地方都很容易找到“约稿”、“代发”的广告。这些广告毫无例外地列出一系列刊物实名,其主办单位、刊物级别、每版字数等均有详细介绍。有的广告明码标价“单版220元起,双版400元起”;有的广告亮出“本代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08-07-29

  • 《科学》:东京大学教授撤销论文

    据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因为既没有得到组织捐赠者的知情同意书,也没有获得临床试验伦理机构委员会的批准,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撤销了一篇业已发表的研究论文。与此同时,东京大学正在调查同一研究小组的其他论文。观察家则认为,问题在于相关机构没有详细解释其指导原则,科学家们不清楚如何处理相关规范颁布前所采集到的样品。 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东京大学医学院院长Motoharu Seiki宣布了这起违规事件,但他没有透露研究者的姓名。然而,日本的《朝日新闻》却在当天报道了当事人的姓名:被撤销的论文的作者是东京大学Arinobu Tojo教授研究小组成员,Tojo主要从事白血病的分子治疗研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07-29

  • 科学家探明:细胞处理缺陷蛋白质的质量控制机制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永田和宏等人发现,细胞内质网上有3种蛋白质巧妙分工合作,检测、分解并处理有缺陷的蛋白质,承担着对细胞内的蛋白质进行质量管理的任务。内质网是分布在细胞质中的膜性管道系统,具有参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包装等功能。     永田和宏等科学家此前曾发现,一种名为“EDEM”的蛋白质能检测出细胞内有缺陷的蛋白质,相当于细胞内蛋白质的“质量总监”。他们在新研究中又发现,“ERdj5”等另外两种酶,在处理缺陷蛋白质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说,这两种酶能拆开缺陷蛋白质,使之成为一根细长的分子链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7-29

  • 日癌症疫苗试验显示六成患者病情好转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近日东京大学医学科研所人类基因组分析中心公布的一份中期报告称,该机构研制的几种癌症疫苗在日本十多所大学医院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其他治疗手段已经不起作用的802名患者身上试验表明,有60%显现出癌症部位缩小或者在一定时期内病情不再恶化等良好疗效。 这几种疫苗的适用对象包括食道癌、胰脏癌、大肠癌、膀胱癌等十多种癌症。在接受疫苗注射的患者中:27名大肠癌患者中有15人出现病变部位缩小和病情不再恶化的情况;6名膀胱癌患者中有3人的病变部位缩小。在治疗胰脏癌方面,将疫苗与抗癌剂配合使用,接受试验的27名患者中有18人的病情不再恶化。而在所有82名试验者中,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7-29

  • 科学家发现导致先天眼球运动障碍的基因变异

        新华网华盛顿7月24日电(记者 张忠霞)一个国际科研小组24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找到了导致眼球后退综合征的特定基因变异,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这种先天性眼球运动障碍的基因疗法。      眼球后退综合征患者出生后眼球运动受限并伴有眼球后退,眼球不能正常向外侧或内侧转动。医学界曾猜测这种疾病可能是控制眼球运动的肌肉存在缺陷造成的。     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的新研究显示,导致眼球后退综合征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CHN1的基因。当这种基因变异时,它负责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工作将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7-29

  • 日本专家在蜱体内发现抑制病原体增殖的酶

        新华网东京7月27日电 蜱是一种小型节肢动物,会通过吸人或动物的血传染多种疾病。日本专家最近在蜱体内发现一种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的酶,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由蜱引发的感染症的药物。     据日本《每日新闻》网站27日报道,一种名为巴贝斯虫的血液寄生虫以蜱为宿主,它会在蜱吸动物血时进入狗等动物体内,消灭红血球,导致动物贫血甚至死亡。目前针对巴贝斯虫病尚无有效疗法。     日本动物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狗和牛等进行实验后发现,蜱吸入寄生了巴贝斯虫的动物的红血球时,巴贝斯虫会随红血球进入蜱的肠内,并突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7-29


页次:2354/2928  共58558篇文章  
分页:[<<][2351][2352][2353][2354][2355][2356][2357][2358][2359][23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