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最新干细胞研究揭开癌症神秘面纱

    生物通报道:来自瑞士的科学家们通过干细胞研究揭示了癌细胞如何生长,以及如何被杀死的新机制,这种“空白”细胞(blank cell,这里指干细胞,生物通注)能发育成完全成熟或者“分化”细胞。而另外一组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同时在儿童癌症最常见的形式——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病发原因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有利于这种疾病的扩散治疗,和发展出更新更有效的药物。这两项上个月在一个有关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国际会议上公布的研究结果为科学家们深入了解癌症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这一会议由欧洲科学基金会(European Science Founda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体细胞高频突变的两种保护机制

    生物通报道: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能够通过在发生中心B细胞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引入定点突变,产生出具有各种各样的高亲和性抗体。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deaminase,AID)脱去基因组胞嘧啶的氨基后,起始了体细胞高频突变;突变反应的最后,进行尿嘧啶错配和碱基剪切修复。这种突变的频率很高,修复的机制又很容易出错,对B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显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那么B细胞如何在进行体细胞高频突变的同时,不破坏基因组的完整性,以避免出现B细胞肿瘤? 人们以前普遍认为,AID的定位和活化处于严格控制之下,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科学》头条:基因组研究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基因组一般指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或者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有关基因组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近期《Science》上公布的几项研究成果报道了这一方面的重要进展。来自霍德华休斯医学院,哈佛医学院,波士顿伯莱哈姆和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基因组大规模筛选技术提出了一种经济有效挑选出对付癌症的新药靶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构建了新的病毒载体,每一个载体都含有一个RNA分子,用来关闭带有补充序列的基因。载体还带有DNA“条形码”,这样研究人员稍后就能确定哪些RNA对细胞行为具有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疗法

    生物通报道: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制出一种新的基因疗法,有望能够用于治疗人的脊髓性肌萎缩(SMA)。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5日的《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上。脊髓性肌萎缩是2岁以下婴儿死亡的头号原因。据国际非营利机构“脊髓性肌萎缩之家”的统计,每六千个新生婴儿中,就有一个是脊髓性肌萎缩患者;人群中有 2.5%的人是该疾病的遗传携带者。这种疾病是一种遗传病,由于SMN1基因的突变或缺失所引起的。患有I型脊髓性肌萎缩的婴儿,不能坐立、爬行、走路、抬头以及正常呼吸,通常在2岁前就死亡了,因为有缺陷的SMN1基因导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肿瘤相关转录因子p300/CBP的三维结构及作用机理

    生物通报道:p300/CBP是一个与多种癌症有关的转录因子,了解其三维结构及作用机理对于治疗肿瘤有重要的意义。对此研究的最新突破是由Wistar研究所和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作出的,结果发表在2月14日的《Nature》杂志上。我们都知道,线性双螺旋的DNA上存储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在细胞的发育和代谢等重要的生理过程中起作用。但是,一个细胞的绝大部分存活时间里,其DNA都是高度压缩后存放在细胞核中的。DNA的压缩是通过缠绕在组蛋白上实现的。维持细胞生命及功能所必需的少数基因转录,则只是一小段 DNA从组蛋白上松开,解放出来供RNA聚合酶等结合上去。因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中外科学家《PNAS》文章取得重要进展

    生物通综合:来自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5个科研和医疗机构的科学家们经3年联合攻关,在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对一个四世同堂的中国家庭7位成员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人体代谢特征进行了分析,鉴定出肠道内参与人体代谢过程的一些重要细菌。其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生活在人体肠道内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被统称为“肠道菌群”,它们和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利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的组成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与糖尿病、肥胖症等诸多疾病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生物通综合:2月14日《Nature》封面故事:蝙蝠飞行能力先于回声定位美国怀俄明州“绿河组”曾产生很多重要化石,包括Icaronycteris index,它在超过40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已知最古老的蝙蝠。它的颅腔特征表明,该动物是通过回声定位来确定猎物位置的。这一结果促使关于蝙蝠进化的“先飞行”说、“先回声定位”说和“并行发育”说等假说的支持者之间产生激烈争论。新的“绿河组”蝙蝠化石(包括两个近乎完整的骨架,其中一个刊登在本期封面上)似乎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支持“先飞行”说的。新发现的物种是已知最原始的蝙蝠。它有充分发育的翅膀,显然能够进行动力飞行,但耳朵区域的形态表明,它不能进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15

  • 《科学》: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

    最近,美国《科学》杂志以《揭开中药的神秘面纱》为标题报道了中国即将启动的“本草物质组计划”和围绕该计划引发的一些争议。 大连,中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本草组学?做为揭开大自然的生物化学秘密的最近一次进攻,位于这个海滨城市的一个中国团队正开始一项15年计划,试图鉴定出在中国用了数百年的草药药方的成分。 本草物质组计划是最新的——也是最雄心勃勃的——试图让中药现代化的一次尝试。这些古老的药方——多达40万个方剂、用了1万种草药和动物酊剂——是中国许多人选择的治疗方法,常常是唯一的方法。在1970年代,在中药的启发下研究人员从青蒿中发现了青蒿素做为抗疟疾的良药。但是中药的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08-02-15

  • DNA链上存在基因“隔离墙”

    包括日本科学家在内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Nature)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人类DNA(脱氧核糖核酸)链上存在约1.3万处“隔离墙”,这些“隔离墙”将相邻的不同基因隔开,使它们互不干扰。    基因记录了合成生命所必需的蛋白质遗传信息。人类共拥有约2.5万个基因,如果要让这些基因有序地发挥作用,就必须防止不同类型基因之间的相互干扰。所以科学家早就猜测,不同基因之间应存在某种“隔离墙”。    由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三菱综合研究所等机构的人员参与的这个国际研究小组全面分析了在DNA上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种类和它们所处的位置,最后将研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2-15

  • 美成功培育透明斑马鱼 用于观测癌细胞生长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培育出一种身体完全透明的斑马鱼,人们可以直接看见斑马鱼体内的各个器官,甚至还可以适时观测斑马鱼体内的癌细胞生长过程。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细胞干细胞》杂志上,美国科学家称这种透明斑马鱼使得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们可以直视鱼的内部器官,实时观测活体器官中癌症以及其它各类肿瘤的生长过程。科学家们之前对天然透明的斑马鱼胚胎中的疾病进行过研究,然而当它们长成成年鱼后,透明的身体就会变成不透明。此次最新培育出来的斑马鱼会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通体透明。研究小组成员理查德-怀特说:“4周后,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所有东西。”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怀特说,斑马

    来源:新浪

    时间:2008-02-15

  • 日本研究发现过度疲劳损坏脑垂体

    日本研究人员经过老鼠实验确认,极度疲劳会导致位于大脑中心部位的脑垂体细胞逐渐死亡。 据日本《朝日新闻》2月12日报道,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本山博资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将实验鼠放入底部有1厘米深水的饲养箱中5天,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因为实验鼠非常讨厌身体被弄湿,所以不能好好休息,只能站着睡几分钟,这种状态和彻夜工作的人几乎一样。 研究人员研究这种状态下的实验鼠脑垂体发现,第3天脑垂体细胞出现变化,到第5天,细胞开始死亡,被称为脑垂体中叶的部分开始呈海绵状。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大脑中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分泌能力下降,脑垂体的死亡细胞增加。 专家说,这一发现为证明过劳死和内分泌紊乱之间的关系提供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2-15

  • 波兰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越长寿

    波兰《日报》日前报道,根据波兰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比那些只上过小学的人寿命更长。长寿不仅与生活方式有关,还与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有可能获得高寿。 波兰国家公共健康研究所在对近年波兰居民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后惊讶地发现,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城区生活的男性,寿命长短不同。在中心城市人口密集区,这种差别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有关。在华沙的北布拉格区居住的大部分人是工人,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居民有高等学历,该区男子寿命一般在63岁左右,而在华沙的乌尔森区,那里三分之一的居民受过高等教育,这个区的人一般都能活到80岁,比普通波兰人的平均寿命还要长10岁。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08-02-15

  • 山东大学等最新《科学》发现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瑞典于莫奥大学(Umeå University,生物通注)医学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癌症中心(Cancer Center),芬兰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生物通注),美国罗氏,贝勒医学院等多处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妇女停经期的新机制,这一机制也许可以用于解释妇女不育,对于治疗此类相关疾病以及物种维持意义重大。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在最新一期(2月1日)的《Scienc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瑞典于莫奥大学的刘魁(Kui Liu,音译,生物通注)博士,参与研究的还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刘联医师。卵巢是女性的性腺,主要功能

    来源:

    时间:2008-02-05

  • 干细胞的标签并不可靠

    生物通报道:书签能够帮助我们在几千页甚至上万页的书之中,找到我们想看的那一页。不过,前提是你最好别搞混了书签的位置。对干细胞的研究也是如此。细胞表面的蛋白和标志物,用于鉴定干细胞很方便,但这样做有时却可能找错了对象。肖恩·莫里森是密西根大学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认为对干细胞标记的过分信任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大问题。他说,相当多的研究人员对所所选择的干细胞标记没有足够的谨慎,导致很多研究结果经不起考验。这是很多组织都没有良好的功能试验或标志,甚至两者都没有。因此,研究人员一听到其他系统上的标记也可为己用,他们就欣喜若狂,直接使用了。最近莫里森发现的一个反面例子是核苷类似标签溴脱氧尿苷(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05

  • 《细胞》子刊:中国干细胞研究

    生物通报道:在2007年11月期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合作举办了“2007上海国际干细胞研讨会”,《Cell》子刊《Stem Cell》对此进行了特别报道,题为“Stem Cells Shine in Shanghai”。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细胞工程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文中提到,这是第一次ISSCR将其名字加到一个会议当中(一般都是用其自身的年会名称),这体现了对于中国研究的重视,以及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05

  • 前列腺癌症疫苗将进行人体试验

    生物通报道:一个前列腺癌症疫苗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它能够阻止90%患有该疾病的小鼠发展为癌症。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1日的《Cancer Research.》上。 研究人员用两步处理法给20个前列腺癌的小鼠使用了该疫苗。前列腺癌生长时生产过多的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因此研究人员设计的疫苗包括编码 PSCA的DNA片段。他们给8周大的小鼠注射这些DNA片段,从而让免疫系统进入戒备状态。两周以后,注射第二针。这一次使用修改过的马病毒来传递 PSCA的基因,使得免疫系统对该肿瘤产生完全的免疫力。 一年后,接种疫苗的20个小鼠中仅有2个发展为完全的前列腺癌。同样地繁殖的另外20个小鼠,没有接种疫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2-05

  • 科学实验当先锋 为甘于牺牲的小老鼠请战功

    魏运亨  鼠年说鼠,不能不为小老鼠评评功摆摆好:在众多的科学实验中,小老鼠冲锋陷阵、甘于牺牲,为人类探索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医学奥秘立下了大功。     据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王秋雨教授介绍,鼠和人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由于老鼠、特别是小白鼠具有繁殖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产子多易饲养等优势,所以成为生物和医学研究中最常使用的模式生物。     人类利用老鼠进行科学研究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领域相当广泛,成果数不胜数。据了解,全球各地帮助科研人员工作的实验鼠数量难以计数,以老鼠为对象的研究已经17次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去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2-05

  • 2007年国外重大科学进展

    人民网科技1月30日电 《科技导报》1月28日出版的2008年第2期发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7年国外重大科学进展”。这是《科技导报》继2007年选出“2006年世界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重要进展”之后,将遴选范围扩大,从2007年1―12月全年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取得的进展中选取国外最重大和有前景的10项予以盘点。  皮肤细胞转类胚胎干细胞:这项进展使人类有可能不再从胚胎获得多向分化能力的胚胎干细胞,转而从成体细胞直接获得。  能人与直立人可能并存:化石证据表明能人和直立人可能共存了50万年,对古人类学家来说,这简直就是关公战秦琼。  太阳系外首次发现水迹象:经过几番周折,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的一颗行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8-02-05

  • 芬兰患者用自体干细胞生成新上颌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 芬兰科学家说,他们为一名65岁的患者进行了上颌置换手术,使用的材料是从他自身脂肪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进行培育,然后放入其腹部生长成的骨移植物。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为治疗严重组织损伤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且有望使定制人体活体备件更快成为现实。 据路透社报道,坦佩雷大学从事再生医学研究的里塔·苏罗宁说:“以前也有过一些类似的方法,但那些都不是使用病人自身的干细胞并通过培养使其分化发育成骨组织。” 苏罗宁说,病人目前恢复很快,如果他接受的是腿部骨移植的话,复原速度肯定不如现在。她还说,医疗小组没有使用动物组织,从而排除了感染有可能隐藏在动物DNA中的病毒的危险,这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2-05

  • 干细胞摇身变成骨骼 人类器官可"量身定做"

    芬兰科研人员说,他们成功进行了一项创新的干细胞骨骼移植。他们把从病人脂肪组织中取得的干细胞,在其腹部培育出骨骼,然后移植到这名65岁病人的上颚。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科研人员星期五说,这项突破为治疗严重组织损伤开启了新疗法,也为人类“量身定做”身体器官和部件的目标迈进一步。 雷吉再生医学研究所的里特塔医生说:“过去也有一些类似的疗法,不过,都没有使用病人自己的干细胞。我们首先在实验室里培育并扩大干细胞,然后再把它们区分成骨骼组织。” 她在记者会上说,病人的康复速度比接受植骨疗法来得快。她指出:“从病人的外观,根本看不出他动过这样的手术。” 她强调,科研小组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08-02-05


页次:2414/2929  共58562篇文章  
分页:[<<][2411][2412][2413][2414][2415][2416][2417][2418][2419][24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