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头条:质疑中国干细胞安全性

    生物通报道,5月14日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以头条新闻形式刊登了对中国干细胞治疗安全性忧虑的文章,中国干细胞领域的专家表示,不成熟的,不安全的干细胞治疗方式不仅给人们带来健康的隐忧,也可能让公众错误的理解干细胞疗法。 中国卫生部已经推行干细胞临床治疗法规,然而,这一法规并没有阻挡干细胞疗法的市场化,面对如火如荼的干细胞治疗市场,中国干细胞专家表示了对干细胞疗法的担忧。现在全世界的患者涌向中国,接受未被批准的干细胞治疗,这些没被批准的治疗方案不仅危害患者的健康,还有可能引发民众对干细胞疗法的错误认识。 干细胞临床应用正常的程序2009年5月1日,卫生部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

    来源:Nature

    时间:2009-05-15

  • 三位博士生国际期刊发多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两年多的系统钻研,弄清了天然骨的成分和复杂而有序的分级结构,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破译了人骨组装结构,了解到人骨的基本单元是包括纳米尺度上的结构有序的磷酸钙矿化的胶原蛋白,并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结构生物学杂志》)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骨作为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承担着生命活动的重要职责,却最容易引起缺损,每年有数百万的骨组织缺损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据估计,每年因交通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所致创伤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肿瘤、骨结核等骨科疾病,造成骨缺损或功能障碍患者超过 300万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5-15

  • 《Blood》封面登杰青干细胞创新成果(图)

    生物通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赵春华教授课题组有关树突状细胞的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血液学领域权威杂志《Blood》上,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duce mature dendritic cells into a novel Jagged-2–dependent 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 population。 文章通讯作者是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亚全能干细胞学说”概念的赵春华教授,赵春华教授长期从事干细胞生物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本次在《Blood》上发表的文章首次将将间充质干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分化命运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5-15

  • 上海生科院09年重要文章

    生物通综合: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简称为“上海生科院”)应时代潮流的挑战而诞生了,这一机构秉承了中国科学院沪区8个生物学研究机构半个多世纪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上海生科院自成立以来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进入2009年也发表了许多文章,包括:《自然》发表我国科学家关于胰岛素耐受/II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胰岛素耐受/II型糖尿病发生的新机制,并提示了潜在的药物治疗新方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耐受所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5-15

  • 动物所紧急启动甲型H1N1流感研究项目并获初步进展

    自3月26日墨西哥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来,动物所领导高度重视,根据研究所以往在抗SARS和禽流感获得的成功经验,研究所紧急启动了甲型H1N1流感研究项目,组织研究队伍开展病源野生动物调查、快速诊断方法和专用消毒剂的研制、以及扩散规律和预警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初步进展:1.甲型H1N1流感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北美毒株呈现新的特点(1)毒株是一个来源于不同宿主、不同地域的重组株。同源毒株在地理分布上包括了美洲、欧洲和东亚;在宿主分布上包括了人源、猪源和禽源,在病毒血清型上包括了H1N1、H1N2和H3N2。因此,应加强病毒的溯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病毒遗传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来源:动物研究所

    时间:2009-05-15

  • 联合诺奖得主 中国科学家完成蛋白功能研究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交大的消息,上海交大生物医学研究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美国犹他大学,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原钙粘蛋白基因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的中间神经元切线状和放射状迁移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分子细胞生物学》)在最近一期(2009,29: 3045-3061)上。文章通讯作者是犹他大学,以及上海交大的吴强博士,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国全美癌症协会、出生缺陷基金会和中国科技部的资助。论文中小鼠构建工作是与诺贝尔奖获得者马里奥·卡佩基实验室合作完成的。 吴强实验室原钙粘蛋白功能研究取得新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5-14

  • 08风云人物胚胎研究成果登权威期刊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动物所周琪研究员(2008年年度十大风云人物)联合南京医科大学沙家豪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在第三代辅助生殖技术中胚胎活检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文章Evaluation of blastomere biopsy using mouse model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high-risk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in the offspring.登权威期刊《Molecular  Cellar& Proteomics》(IF=9.43)。 据悉,第三代辅助生殖技术在1990年获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5-14

  • 杰出引进人才:细胞凋亡新因子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秀丽线虫为模式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新基因和新机制,发现了一个在线虫中参与凋亡激活的新因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的杨崇林博士,其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科罗拉多大学等处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 "****",杰出引进人才。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沈琴芳和秦峰松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高之扬博士。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一个在低等生物与高等动物之间都非常保守的过程,它对个体发育、器官发生以及组织的动态稳定十分重要。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失调与大多数人类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5-14

  • 追赶顶级实验室 中国教授09连发两篇文章

    生物通报道:早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何正国教授主要从事从事极端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环境微生物生物技术及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创新成果,进入2009年,其研究小组连发发表了多篇高质量文章。第一篇文章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研究人员发现了古菌的DNA复制起始蛋白和DNA聚合酶之间存在物理的和功能性的相互作用,并首次在古菌生命体中阐明了DNA复制起始和延伸两个过程之间的分子偶联机制。该项由何正国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独立完成的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论文的通讯作者为何正国教授,他指导的2006级硕士生张璐、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5-13

  • 中科院完成猪源性H1N1全基因组分析测序

    基因组所继5月4日完成由武汉病毒研究所提供“猪流感H1N1型病毒A/Swine/Hubei/01/2007”部分基因测定和分析工作后,于5月10日已基本完成此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数据分析。      目前,所获得序列已占该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的94.73%,全基因序列的覆盖度则达到了98.34%。经与其他来源的猪流感病毒进行对比,发现与1986年分离的一株H1N1亚型人流感病毒(A/Singapore/6/1986),以及2006年分离的一株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Henan/01/06)相似度最高,可能为其来源。而与2

    来源: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

    时间:2009-05-13

  • 最新发现与创新:猪是否“感冒”五小时见分晓

    中国农科院研成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检测试剂盒     本报北京5月11日电(记者瞿剑)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消息,该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暨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内有关单位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RT—PCR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可在5小时内对猪感染甲型H1N1病毒完成快速检测,对诊断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目前这套专门检测方法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哈兽研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将于近日组装3万套病毒检测试剂盒并分发到全国各地。   据悉,在境外出现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中国农科院哈兽研国家禽流感参考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9-05-13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建立玉米品种DNA指纹库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致力于打造玉米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经过近十年深入系统研究,使玉米品种DNA指纹鉴定技术经济、简便、快速、准确,并建立了已有5000多个玉米品种的标准DNA指纹库,实现了理论技术化、技术标准化。   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作物学会玉米栽培学组组长、北京市政府农业顾问专家、首都先进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百千万”国家级人才……这一连串的职务和荣誉都是从赵久然硕士毕业后主动要求在基层锻炼6年的实践工作开始的。     赵久然目前主持承担和参加国家973“高产优质育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09-05-13

  • 同领域引用最高期刊发****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运用纳米组合化学方法发现的共价连接小分子化合物的多壁碳纳米管能够特异性地结合蛋白质并且调控其活性,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化学会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杂志是美国化学会创办的期刊,主要报导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内的最新基础研究成果,现影响因子为9.627,是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研究领域四十六种期刊中文章被引用率最高的期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特聘教授闫兵博士,1990年,闫兵博士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山东大学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5-12

  • 聚焦热点研究 杰青发癌症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单分子方法研究抗癌药物顺铂与DNA的作用,取得新进展。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 37(2009)1400-1410)。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博士导师王鹏业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曾在意大利、法国、丹麦、英国和美国进行访问研究,现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软物质物理实验室主任。王鹏业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研究,属于物理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前沿领域,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4年获国家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200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5-12

  • 百人博士《Nature》子刊发现端粒新蛋白

    生物通报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端粒与细胞衰老研究小组PI研究员周金秋近期在Nature子刊《The EMBO Journal》上发表文章,Sua5p a single-stranded telomeric DNA-binding protein facilitates telomere replication。 端粒,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结构,由简单的DNA重复序列及其结合蛋白组成。端粒对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护染色体末端防止其降解,帮助细胞识别区分完整或者断裂的DNA,促进染色体末端的完整复制。 裂殖酵母Sa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9-05-12

  • 90年代海归博士最新《Plant Cell》文章

    来自丁香园的消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鉴定了一种水稻乙烯受体——乙烯应答因子2(ETR2),为进一步研究乙烯对于单子叶植物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一期《Plant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张劲松博士,其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94年远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回国,成为了中科院遗传所副研究员,在回国的十年中,张劲松博士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973,863,转基因专项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专利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乙烯影响双子叶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方面,但它在单子叶植

    来源:

    时间:2009-05-12

  • 华南理工甲型H1N1流感快速筛查试剂获重大进展

     今天从华南理工大学了解到,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科研组,在甲型H1N1流感检测试剂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据了解,在本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初级响应期间,广州市科技局就指派了知名专家、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小宁教授进行调研、组织和协调,并迅速组织华南理工大学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车小燕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筛查试剂盒的研制。经过短短几周的攻关,他们研制出可在任意现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筛查的免疫试纸条试剂盒,并于五月八日在香港大学袁国勇院士主持的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

    来源:中新广东网

    时间:2009-05-12

  • 中草药藤黄提取物可让肿瘤“饿死”

        藤黄是我国一种传统中草药,我国古代医书中曾记载“藤黄性毒而能攻毒”,现代医学研究为这一说法找到了证据。     经过多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刘明耀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发现,从藤黄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植物药单体“藤黄双黄酮”,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和肿瘤生长,相关论文已发表在国际癌症权威杂志《癌症研究》上。     肿瘤血管是肿瘤生长、侵润和转移的“帮凶”。在肿瘤形成的早期,瘤体并无血管生长,主要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弥散来维持生存,肿瘤也仅能长到2立方毫米—3立方毫米。但一旦有新生的血管与其相连,肿瘤就能源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9-05-12

  • 我国科学家在灵芝类药物中发现8种抗癌新物质

     我国科学家运用指纹图谱技术发现,使用灵芝制成的药物中含有20多种三萜,其中8种为新的抗癌物质。   灵芝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扶正因本、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是最主要的有效成分。     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大会上,有关灵芝的抗肿瘤作用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大会主席、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林志彬作了专题报告,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介绍了灵芝防治癌症的最新进展。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科学家在运用灵芝防治癌症方面取得了三项重要进展:运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在灵芝类药物防治癌症研究领域,获得了

    来源:江门日报

    时间:2009-05-12

  • 广州成功研制甲型H1N1流感快速筛查试剂盒

    华南理工大学相关科研机构5月9日发布消息称: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科研组在甲型H1N1流感检测试剂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可在任意现场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筛查的免疫试纸条试剂盒。据研究人员介绍,这是利用确证患者分离的流行株病毒验证过的试剂盒。 在本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初级响应期间,广州市科技局指派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小宁进行调研、组织和协调,并组织华南理工大学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车小燕课题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筛查试剂盒的研制。 据华南理工大学有关部门介绍,经过数周攻关,研究人员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9-05-12


页次:1081/1513  共30257篇文章  
分页:[<<][1081][1082][1083][1084][1085][1086][1087][1088][1089][10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