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人格倾向与风险偏好研究新进展

    人们的行为决策会因人格倾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吗?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李纾研究员及其博士生刘长江在一项人格倾向(MBTI)与风险决策的研究中发现,一贯冒险的人在外向、直觉以及知觉维度上得分高;而一贯保守的人在感觉和判断维度上得分高。这似乎表明冒险的人更依赖直觉做出决策;而保守的人更依赖分析做出决策。 据逻辑推理,那些在决策过程中表现不一致(时而保守时而冒险)的人在感觉/直觉和判断/知觉维度上的得分理应介于一贯冒险者的得分和一贯保守者的得分之间。然而,有趣的是,结果并非如此。正如对半黑半白的灰发(灰云)颜色的判断并不落在全白发(云)与全黑发(云)的正中间,而是更偏近全白发(黑云),同样,对于人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05-28

  •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发表上海生科院新成果

        5月21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上海生科院对果蝇求偶行为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果蝇脑内多巴胺水平过高诱发雄性果蝇之间的“同性之恋”。     求偶行为对于动物物种的繁衍和其对环境的适应都是非常重要的。果蝇的求偶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六个步骤:雄蝇转向雌蝇,拍打,唱求偶歌,舔雌蝇尾端,试图交尾和交尾成功。虽然求偶行为通常发生在异性之间,但某些基因的突变和异位表达可以诱发雄性果蝇间的求偶行为。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质,它参与许多简单行为和复杂行为的调控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08-05-26

  • 昆明动物所在酵母年轻新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长期以来,新基因被认为主要由重复基因分化产生,而从头起源如果不是没有的事件,那也是十分稀少的事件。去年以来,美国科学家在果蝇里率先发现了几个从头起源的新基因。但是,这些新基因是否确实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还无任何证据。 最近,昆明动物所的博士研究生蔡晶等在导师王文研究员的指导下,发现了一个从头起源的酵母新基因BSC4。跨物种的比较发现了确凿的证据说明该基因起源于非编码序列;进化功能的限制分析、表达分析以及对已有蛋白质组和合并致死的数据分析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DNA损伤修复,对酿酒酵母本身的进化可能有重要作用。该论文得到了三个匿名评委的好评,认为在酵母这样一个基因组紧凑的模式生物中发现从头起源基因对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时间:2008-05-26

  • 益生菌Lb.casei Zhang的全基因图谱已绘制完成

     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持进行的益生菌Lb.  casei  Zhang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图谱绘制于2008年5月18日全部完成,并向Genebank提交。这是我国第1个完成的乳酸菌基因全序列的测定。这一研究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乳酸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

    时间:2008-05-23

  • 中科院成为iBOL全球中心节点协调机构

           据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昆明动物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动物所、微生物所联合报道:应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International  Barcode  of  Life,  iBOL)首席科学家、加拿大安大略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Paul  Hebert的邀请,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张知彬研究员、昆明动物所所长张亚平院士、动物所黄大卫研究员、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研究员和微生物所所长

    来源:中科研

    时间:2008-05-20

  • 疫苗研发亟待加强 手足口病或成推力

           自3月上旬在安徽阜阳发现病例以来,手足口病备受关注。手足口病来势汹汹,北京、广东、河南、湖南等省份都出现病例,新加坡、蒙古等国家也未能幸免。虽然手足口病早在50年前就已被发现,但在此类传染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上,目前使用的抗生素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没有疫苗可以帮助控制疫情和预防感染。           1987-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欧美各大疫苗公司立即投入疫苗研究,中国有关方面也加速了研发步伐。2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08-05-20

  • X蛋白突变是乙肝病毒致癌“帮凶”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肿瘤研究室张晓东教授的课题组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中的X基因表达的X蛋白(HBx)的自然突变与HBV的致癌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并初步揭示了其致癌的分子机制。         HB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15万人。研究表明,HBV的X基因及其表达的HBx蛋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Bx是一种多功能的病毒调节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和病毒的转录活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08-05-20

  • 重大疾病相关基因及蛋白功能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

    日前,长春应化所在重大疾病相关基因及蛋白功能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完成的基金委重点项目“金属离子对某些重要生命过程的调控作用研究”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取得了可喜进展和优异成绩,取得的成果为今后生物分子功能转化、药物分子设计合成及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想。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分子构象及功能转化与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密切有关,已成为目前生物学、化学和药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来源: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时间:2008-05-19

  • 杨俊博士《JACS》发表蛋白质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消息,在4月30号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报道了武汉物数所杨俊博士在美国特拉华大学用固体NMR新方法研究蛋白质界面的研究工作。 一些生物大分子,如膜蛋白,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纤维等,在生命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难以得到这些生物分子的单晶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低溶解度, 用X-ray和液体NMR很难得到它们的结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膜蛋白质。膜蛋白约占与人类基因编码有关的蛋白质的30%,一些重要的生命活动如能量转换、信息识别与传递、物质运送和分配都与膜蛋白密切相关。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157种(总共约3万种)膜蛋白的三维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16

  • 昆明植物所邱明华课题组研究获进展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消息,由昆明植物所邱明华研究员主持的“葫芦科药用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项目通过了由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该项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通过采用植物化学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活性筛选等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展开了对具有代表意义的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 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葫芦科化学成分新资源:首次,解析了药物雪胆素的结构,并发现了中华雪胆、大籽雪胆、马铜铃雪胆、藤三七雪胆、肉花雪胆、多果雪胆、金佛山雪胆、大序雪胆、大序大花雪胆等九种高含量雪胆素的资源植物;其次,从中华雪胆中发现了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16

  • 沈钧贤研究员《自然》发布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消息,5月8日,权威杂志Nature发布新闻,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Ultrasonic  frogs  show  hyperacute  phonotaxis  to  female  courtship  calls。 生物物理所沈钧贤研究员曾于2006年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中国凹耳蛙具有特别的发声和定位技能,可与海豚、大象和人类相媲美。本周Nature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15

  • 王锦琰等人权威杂志再发痛觉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综合:来自中科院心理所的最新消息,由中科院心理所王锦琰副研究员和罗非研究员等人的一项研究揭示,痛觉的产生是由一定空间和时间上神经网络的活动模式来表现的。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神经科学通讯》(Neuroscience  Letters)上。 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现象,它在大脑中激活的是神经网络,而不是零星的脑区。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脊髓以上水平的脑机制在疼痛的表达和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痛觉的产生涉及丘脑、大脑皮层以及边缘系统在内广泛的神经网络的激活。但是在痛觉信息加工过程中,神经网络活动的时间特性并不清楚。 这项研究利用多通道同步记录电生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15

  • 复旦大学等《PLoS One》文章解析黎族Y染色体

    生物通综合报道:Y染色体是雄性特有的染色体。来自文汇报的消息,海南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我国海南黎族父系遗传结果研究上获得了突破。 海南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完成的研究项目《隔离于东亚入口处的海南原住民父系遗传结构》,发表于5月13日出版的《PLoS One》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现代人进入东亚至少有两条通道,一条是海南黎族所在的越南—广东线,另一条则是缅甸—云南线。 课题组采集了海南原住黎族各个支系和仡隆人的样本,通过Y染色体研究分析父系遗传结构,发现他们能够代表最早沿着沿海路线进入东亚的一支现代人。课题组发现,汉族普遍的O3型Y染色体,在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14

  • 浙大教授研制成功最大中药组分“数据库”

    5月10日,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药物组分库在天津落成,这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程翼宇带领团队历时5年研究建立的。                  该天然药物组分库储备了10661个中药组分和235个化合物,并形成了目前中药信息量最大、中药有效成分数字化模型最多、检索速度最快的数据库,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积累了重要资源,并为现代中药创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nb

    来源:浙大求是新闻网

    时间:2008-05-14

  • 台湾大学分离出心脏干细胞

    生物通综合报道:来自中国新闻网的消息,台湾大学和荣总医院的科研团队,首次从人体心脏组织取出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心肌细胞的潜力,将来有可能通过注射干细胞来修补受损的心肌进而治疗心肌梗塞病患。 台大和荣总医院的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和骨髓、脐带血一样,人体的心脏也存在干细胞。他们预测,未来心肌梗塞、心肌坏死的患者可望通过注射干细胞来修补受损的心肌。 负责这项研究的荣总教研部副教授李光申表示,“如果能够取得心肌干细胞,将来我们可以把这些细胞在体外大量放大培养,再对有需要的病患做细胞移植就可以,从捐赠者取得组织的干细胞,它依然有排斥的问题,不过相对来讲移植的量比较少,引起的排斥性比较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13

  • 王明伟课题组论文成《自然中国》研究亮点

    生物通报道:前列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每年新增病例近一百万人。最近,来自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王明伟课题组和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合作,在前列腺癌药物研发上取得进展。相关论文5月7日被《自然中国》列为“研究亮点”,题目为“一类新型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或能更好地治疗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因雄激素(男性激素)可刺激肿瘤细胞之生长,目前针对该病的大部分药物以阻断雄激素效应为主,疗效有限且存在严重的副作用。王明伟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最近发现了一类新型雄激素受体调节剂,可望对前列腺癌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在应用雄激素受体结合试验对16000个合成和天然产物来源的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后,科研人员将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12

  • 人体肠道元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启动

    生物通综合:近年来,人类微生物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今年4月11日,欧盟宣布启动人类元基因组第七框架项目,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其规模名列国际前茅的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作为唯一的非欧盟国家的科研单位,参加到肠道元基因组欧盟第七框架项目中,承担重要的测序任务。4月14日,中法肠道元基因组双边合作计划法方项目启动会召开。 5月6日,欧盟第七框架科技合作项目——人体肠道元基因组研究计划的中国部分在深圳宣布启动。该计划将分析肥胖或肠炎等疾病与人体内细菌基因组之间的联系,揭示体内细菌如何影响人类的健康。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健康,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分析人的基因组成与疾病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12

  • 我学者权威杂志连发三篇基因研究文章

    生物通报道: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国际权威杂志连发多篇新研究成果,引起广泛关注。 一个基因控制水稻多种性状 在5月5日的《自然—遗传学》网络版上,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张启发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的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基因,命名为Ghd7。 研究人员鉴定出一个单基因Ghd7可以决定水稻的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三个特征。之前的研究确定了可能决定水稻以上特征的7号染色体区域,但是不能精确到任何特定基因。   据张启发院士介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12

  • 复旦大学讲座教授《Cell》发细胞信号传导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复旦大学的最新消息,2008年5月2日出版的国际生物研究权威期刊《细胞》(Cell)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管坤良教授和赵世民博士撰写的有关细胞信号传导特异性研究前沿进展综述:Substrate  Selectivity  APPLies  to  Akt。  管坤良教授在文章中结合目前最前沿的信号传导研究成果以及其本人领导的研究团队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细胞如何实现信号的特异性传导进行了简明的介绍。管坤良教授多年从事信号传导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是国际知名的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09

  • 我科研人员基因芯片研制获新进展

    生物通综合:近期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基因芯片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据悉,兰州大学 “念珠菌分型基因芯片的研发”项目可通过检测基因芯片,为口腔念球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这一创新在国内尚属首次。另外,台湾“环保署”环境检验所与高校所合作,研发出新型的生物测试芯片,可以一次检测出包括杂色曲菌、烟色曲菌、黄曲菌及葡萄穗霉菌等在内的10种空气中的致病真菌。兰大“念珠菌分型基因芯片的研发”通过成果鉴定 以往口腔念球菌感染没有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但这一问题如今在兰州大学得到突破。兰州大学 “念珠菌分型基因芯片的研发”项目可通过检测基因芯片,为口腔念球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5-09


页次:1122/1513  共30244篇文章  
分页:[<<][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1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