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曹雪涛院士《自然》子刊发表我免疫学述评

    生物通综合报道:来自文汇报等的消息,4月1日刚刚出版的新一期国际免疫学领域顶级学术杂志《自然—免疫学》以封面标题的形式,用4页篇幅刊登了由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院士撰写的专题述评《中国免疫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章报道了我国免疫学研究的整体现状与发展趋势,介绍了我国十余家实验室各自创新特色的免疫学研究工作,以及我国目前基金资助体系和免疫学领域研究机构与科研队伍、运行管理机制等。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应邀在国际免疫学领域顶级学术杂志发表介绍中国免疫学研究的专题述评,标志着我国免疫学研究正在走向世界,并深受国际同行高度关注。 近年来,我国的免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03

  • 中国农大等《PNAS》发表最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在3月31日的《PNAS》网络版上公布了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密苏里州大学和名尼苏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研究发现一种真菌应答MAPK(一种激酶)级联调节着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植物抗毒素生物合成过程。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华人学者张舒群(Shuqun Zhang,音译),第一作者是中国农大的任东涛教授。 MPK3和MPK6是两种拟南芥分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植物对病原的识别能导致MPK3和MPK6的迅速激活。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说,拟南芥中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camalexin受到MPK3/MP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02

  • 黄惠文教授生物膜研究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在3月28日的《PNAS》杂志的网络版上刊登了来自台湾同步加速器辐射研究中心、台湾军事科学院、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新文章揭示出水溶性两性分子肽在细胞膜上形成孔的机理和动力学信息。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黄惠文教授,其他作者包括李明道、陈方玉等人。 文章检索信息:Published online on March 28, 2008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073/pnas.0710625105BIOPHYSICSMechanism and kinetics of pore formation in membranes by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02

  • 陕西大学成功克隆出佳米驴β-防御素-1全长cDNA序列

       最近,陕西大学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屈雷博士带领的课题研究小组成功克隆出佳米驴β-防御素-1全长cDNA序列,并登录NCBI GeneBank,登录号为EU265778。本研究由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7C112)和榆林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研究根据已发表的马、牛、羊的β-防御素cDNA序列,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得出这些β-防御素cDNA的保守区,并根据该cDNA保守区和引物设计原则用在线软件primer 3 plus设计一对PCR引物,以从佳米驴的舌黏膜上皮组织中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4-02

  • 院企合作开展肿瘤药物研发

    日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世界500强的美国强生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展肿瘤药物研发合作意向书。同时,并就双方合作在滨海高新技术园区建立“天津—强生肿瘤研发合作中心”事宜进行了磋商。     美国强生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生物医药卫生、保健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集团,该公司正在筹建亚太地区肿瘤药物研发中心。在世界制药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公司正寻求在亚洲建立开展肿瘤药物研发中心的合作伙伴。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之一,拥有国家新药临床药理基地及国内最先进的肿瘤组织标本库,凭借其雄厚的临床诊断治疗技术,丰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4-02

  • 《脊柱》中文版创刊,王岩教授任主编

    3月28日,来自国内外脊柱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在北京举行的2008国际脊柱外科论坛。在《脊柱》杂志中文版创刊仪式上,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院长王岩教授从《脊柱》杂志主编Weinstein教授手中接过了聘书,成为这本世界脊柱外科领域最权威杂志的中文版主编。 论坛上,专家对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脊柱肿瘤的治疗进展、颈椎、腰椎退行性疾病诊疗新技术、脊柱侧凸矫正及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近年来解放军总医院在脊柱外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治疗脊柱侧弯、颈椎病、腰腿痛、脊柱肿瘤及脊柱微创外科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科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8-04-01

  • 中国首家“小鼠医院”建成

    中国首家“小鼠医院”正式在沪建成。在这里,科学家们将通过“由鼠及人”的方式,解读有关人类生老病死的无穷秘密。 据上海《文汇报》报道,这座国际先进的“小鼠医院”里,设施一应俱全。它拥有手术室、产房(3969个“床位”)、病房(15183个“床位”)、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神经科等多个科室,并配备了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活体影像检测仪、小鼠CT、骨密度检测仪等多种现代化检测仪器。 “医院”的手术室,可以看作是一座小鼠基因改造工厂。在这里,科研人员可以对小鼠基因组进行各类“手术”——给它“移植”一个人类基因,或精准地从2万多个小鼠基因中“切除”某一个特定基因。然而,“手术”的目的并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8-04-01

  • 华东师大生科院《PNAS》发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早期不良环境对婴幼儿听觉系统的发育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和他们语言、智力的发育有什么关系? 在近期《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刊登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听觉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周晓明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Merzenich MM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发表在《PNAS》上的题为《早期间断噪声对听皮层处理声音时间性信息的持久影响》的研究论文中,周晓明等人发现出生后“关键期”中等强度的间断噪声暴露会严重影响大鼠听皮层神经元对连续声刺激的跟随能力。和正常动物相比,这些动物对不同间隔的连续声刺激的反应强度、调谐特性及反应同步性均有明显下降。这种影响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31

  • 国际大熊猫基因组计划有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大熊猫为什么都长着黑眼圈?为什么爱吃竹子?为什么体内会有专门消化竹子的酶?所有这些秘密,都有望通过基因组研究一步步揭开。 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加拿大、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科学家联合参与的国际“大熊猫基因组研究”项目于3月6日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国内外的科学家共同发起并承担,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这一计划的近期目标是在半年之内,完成大熊猫基因组的序列框架图。日前,该研究项目有了新进展:目前科学家正在对大熊猫“晶晶”进行基因组测序,相信在北京奥运会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31

  • “863计划”农业生物创制方面取得阶段进展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在农业生物物创制方面,围绕农业生物药物创制关键共性技术、动物疫苗和生物兽药、生物杀虫剂和杀菌剂、生物调节剂和除草剂等新产品创制开展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   构建了重要农业生物药物新基因工程菌55个;研制了针对口蹄疫、禽流感、狂犬病、猪瘟等畜、禽重大疫病的新基因工程疫苗40个,其中5个新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研制农药、兽药新产品26个,其中获得农药、兽药等行业许可证的产品3个,进入中试阶段的有21个;在国内外获得或申请发明专利107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项;新审定和备案企业技术标准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著、论文279篇(部)

    来源:科技部

    时间:2008-03-31

  •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卫生部验收

    目前,我国累计有近300万心肌梗死的患者,160万特发性心肌病患者,而且每年还增加60万新的心肌梗死病例。可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已成为威胁国人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在由阜外医院主持的中国成人死因调查中,发现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在南方还是北方,心血管疾病都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因素。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人们对健康与长寿有了更高的要求和企盼,生命科学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世界范围内空前地发展起来。     在心肌梗塞后,传统的冠脉搭桥、介入等再灌注治疗仍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心梗患者,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使已经梗死的

    来源:千龙健康

    时间:2008-03-31

  • 军科院张学敏《自然•免疫学》发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细胞信号途径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也是分子水平上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3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上上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张学敏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的一项有关细胞信号途径的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组发现一种叫做CUEDC2的新蛋白质,在NF-κB信号通路的负性调节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项研究是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家863计划等基金资助下完成。 NF-κB信号通路的快速激活对机体应对微生物入侵是十分必要的,但其持续激活又能产生组织损伤、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28

  • 中国农科院等首次成功获治病基因猪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我国转基因动植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来自中国农科院的消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通力合作,成功培育出转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猪。此种转基因猪肉预计对人类的心血管疾病具有比较重要的预防作用和保健功能。 这批转基因猪的制备工作始于2007年11月,将878枚转基因胚胎移植给42头受体母猪,其中有29头成功怀孕。怀孕母猪从2008年2月中旬开始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实验种猪场陆续产仔,共产仔猪162头。经PCR检测,PCR产物测序和基因组Southern验证,确认获得转基因仔猪8头。本次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28

  • 寻找酒精代谢“中国基因”

    鉴于酒精研究对国民健康的重要意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近日专门成立了酒精研究中心。科学家昨天向记者透露,他们将从分子、细胞、动物、临床和人群五个层面上,研究酒精毒性及成瘾机制,并在我国人群中寻找与酒精代谢有关的“中国特色基因”。   6.8%的中国男性嗜酒   我国男性嗜酒比例约为6.8%,女性为0.23%。一旦上瘾,对酒精的依赖通常终身难以戒除。   营养所酒精研究中心主任谢东表示,酒在中国已有9000年历史,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酒文化和酿酒工艺技术上,对酒精毒性及成瘾机制等领域则尚属空白。因此,启动该研究中心对国民健康意义重大,目前20余位高级研究人员已加盟其中。   酒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8-03-28

  • 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应用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替代坏死衰竭的组织器官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规范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产品,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心肌、再生血管、改善心功能上明显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   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已是人类  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已是人类死亡的主要杀手。在我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缺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及死亡率正逐年升高。2006年以来,世界上几个较大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08-03-28

  • 中科大生科院周逸峰等《PNAS》发新文章

    生物通报道:在3月11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周逸峰研究小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吕忠林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组在实验中发现,成人弱视患者的视觉系统可塑性高于正常人。这一发现不仅为成人弱视患者提高视力带来了新希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而且对大脑皮层可塑性的研究提供了新认识。    据有关医疗机构统计,目前,我国弱视发病率约为3%左右,成人弱视患者有3000万左右。周逸峰等人的研究结果如果能发展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改善部分成人弱视患者的视力。周逸峰研究员介绍,在发育过程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27

  •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连发2篇权威杂志文章

    生物通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取得了两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的《化学与生物学》(Chemistry & Biology)上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与澳大利亚伽尔文(Garvan)医学研究所苦瓜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叶阳研究员课题组认真总结文献和前人研究结果,通过多年探索,从苦瓜中分离和鉴定了一系列新的天然化学成分,并与伽尔文研究所合作,在细胞和动物水平上首次明确了植物中的这些天然成分具有降低血糖的活性。 他们推测这些化合物在细胞中是通过一条新型信号通路起作用的,进一步发现这条信号通路将对发现研究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和发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27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2项生物医药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近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和中药材研究方面取得了两项新成果。 由该所承担的振兴老工业基地科技攻关及市、院合作计划专项“长白山道地药材(人参、甘草、黄芪、淫羊藿)炮制机理及规范化研究”,日前通过长春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在建立中药材质谱指纹图谱方面做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对于提高吉林省中药材的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炮制是一门特殊的传统中药材加工技术,是保证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基础,如果中药饮片的炮制机理不清楚、工艺不规范,质量标准可控性差将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中药饮片炮制、使用、研究等诸多环节远远落后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27

  • 上海生科院《自然》子刊发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新一期出版的《自然·免疫》(Nature Immunology)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孙兵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 新研究中,孙兵课题组在先天性免疫细胞中发现一个非常关键的负性调控分子Trim30α,其通过调控NF-κb免疫应答信号通路,维持免疫应答的平衡。这一发现为人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调控网络具有重要的意义。孙兵于1998年入选中科院“****”。败血症休克是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炎症状态,往往能导致近50%的死亡率。本篇文章正是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将这种致死性炎症控制在正常水平。 TLR受体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26

  •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红树发现降脂物

    生物通报道:红树是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水生树种,能够起到护堤净水的功能。最近,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红树植物木榄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全新骨架结构的化合物——木榄环硫醇,这种物质对II型糖尿病的一个靶标蛋白质洛氨酸磷酸脂酶1B(PTP1B)有良好抑制作用,目前已完成初步的体外药理实验,即将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据悉,这个新化合物的“骨架结构”——一个含三个二硫键、三个羟基的十五元大环,非常新颖、奇特、对称、漂亮。发现这种物质的郭跃伟研究员表示,“这种‘骨架’的化合物还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全新的化合物骨架有可能带来新的作用机制。药理学家对该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带来了好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8-03-25


页次:1129/1516  共30312篇文章  
分页:[<<][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127][1128][1129][11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