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香港大学《自然-细胞生物学》上解密白血病的“扳机”

    生物通报道:香港大学病理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找到了刺激白血病发生的东西。这些发现为研制出治疗白血病的新药、新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并且还可能促进其他类型癌症的治疗。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6月11日的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细胞生物学》上。据统计,全球患白血病的人口达2000多万,而且白血病是年龄在15岁以下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病变。在英国,每年大约有480-500名儿童被诊断患有白血病,并且有100名儿童因这种病而死亡。大约五分之四的儿童白血病病例都是急性淋巴白血病(ALL),剩余的病例大部分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白血病在男孩中的发生率比在女孩中的发病率高出10%左右。香港大学的这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30

  • 复旦三明再度携手 创造“红豆衫传奇”

    6月27日下午,“复旦大学与三明市全面合作备忘录”  签字仪式在我校光华楼举行。副校长陈晓曼与三明市副市长朱昌贤在备忘录上签字。          校县合作创造“红豆衫传奇”         我校与三明市的合作始于1998年,三明市明溪县以南方红豆杉为纽带,依托我校的人才和技术,从零开始,利用先进技术提取紫杉醇,较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主要成份紫杉醇是国际市场上抢手的制药原料,对治疗乳腺癌、卵巢癌有特效  ,然而红

    来源:复旦新闻

    时间:2006-06-30

  • 我已成第四大专利申请国 但发明专利“寿命”偏低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李菲、邓卫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发明专利申请大国。但研究表明,我国发明专利维持“寿命”偏低,专利技术含量仍有待提升。    198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15年,到2000年首批中国发明专利保护期届满。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显示,1985年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为8000余件,其中来自国内的申请为4000余件,略低于国外。到2000年首批届满的发明专利数量为1200件,其中来自国外的1105件,占921%;来自国内的仅为95件,占79%。据了解,现在有效的发明专利中,国内发明专利平均已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6-30

  • 中科院微生物所人才培养推新举

      礼仪培训——站姿训练      高福所长接受采访     6月2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启动了以“加强管理与技术支撑人员现代管理知识何职业技能的系列培训”为主题的“再学习工程”。此次培训工作的相关组织者称,此举是为了深化该所创新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崭新的创新形象进入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三期,为一流的科研创新提供一流的管理服务与技术支撑。作为系列培训内容的第一讲,微生物所邀请了礼仪专家周季平为该所管理与技术支撑人员进行了主题为“机遇和成功偏爱讲究礼仪的人”的礼仪培训讲座。    培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06-06-30

  •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四医大挂牌

    全军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昨天在第四军医大学挂牌。这也是科技部2005年批准立项建设的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第一个通过建设验收的实验室,填补了西北地区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肿瘤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其网络调控、肿瘤分子预警系统和早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推广、肿瘤生物治疗新策略新方法的探索及其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         &

    来源:中广网

    时间:2006-06-29

  • 第三军医大3种国家Ⅰ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从近日召开的第三军医大学科技大会上获悉,该校立足自主创新,“十五”期间有3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被批准为国家Ⅰ类新药并进入临床试验。其中,幽门螺杆菌疫苗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6月完成Ⅲ期临床试验、乙肝治疗性多肽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前两种新药目前正在整理临床试验资料,可望明年投放市场。   据介绍,幽门螺杆菌疫苗是全世界第一个开展并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预防胃病的疫苗。该疫苗由三军医大邹全明教授率领的课题组近10年攻关,连续突破了研制中的多个关键性技术难题,目前正在总结与申请新药生产证书。该疫苗主要通过对幽门螺杆菌的防治、有效阻断感染源从而达到预防胃病的目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是一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06-06-29

  • 中国农业大学杰出校友朱健康勉励青年学子

    在6月26日下午举行的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教授朱健康学长应学校邀请出席并讲话。他勉励青年学子以母校为荣,为母校增光。   朱健康教授1987本科毕业于我校土化系,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整合基因研究所所长,兼任国际著名学术刊物《Plant  Physiology》、《Plant  Molecular  Biology》副主编,在05年教育部举行的第六批“****”受聘仪式上他批准为我校“****”讲座教授。    朱教授在植物抗旱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时间:2006-06-29

  • 路甬祥谈专利法检查 自主创新企业要当主角

      检查内容:专利法执行情况  检查时间:2006年5月  检查情况:实地检查北京、上海、辽宁等地;天津、重庆、河北等地自查  检查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  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自主创新,企业是主体。然而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3年,我国企业占国内专利申请总量不到30%;全国99%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  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听取专利法执法检查报告。检查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说:“通过15年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专利法的完善与有效实施是必要条件。要进一步实施好专利法,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一点,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艰苦的工作要做。”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06-06-29

  • 上海科学家发明新型DNA纳米生物传感器

     本报讯(记者 胥柳曼)如果人体某一器官开始病变,首先反映在基因上。如果能够迅速找到该病变基因片断的位置,对于早期预防是相当的重要。昨天记者获悉,上海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一旦临床运用,以它的高灵敏嗅觉可迅速将目标“揪”出来。   据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专家介绍,发展新型DNA检测方法,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需求 ,目前,诸如生物安全、人体健康(肝炎、HIV等)等领域都需要快速、便捷的DNA或RNA检测技术。如今,医学上经常使用荧光探针来对DNA进行检测,然而荧光很容易受外界干扰,因此要保证灵敏度有一定难度。于是他们试图另辟蹊径,既然电化学技术具有快速、灵敏、低能耗的特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6-29

  • 中科大学生论文揭进化秘密登上《自然》杂志

    世界自然科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在6月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上刊登了由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刘可为担任第一作者的论文《一个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并在刊物的封面上对文章作了特别推荐。据悉,由于这篇文章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独特价值,《自然》杂志专门在英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一全新的研究发现成果。这篇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一种植物繁衍进化的新途径——不借助任何外部媒介完成的植物自花传粉。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自花传粉机制的认识是必须通过风、昆虫、重力等外部传递媒介来实现,而一旦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外部媒介全部丧失后,植物将如何实现正常繁衍进化或是就此消亡,一直没有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6-06-29

  • 隐藏在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

     曹更生1,2,柳爱莲2,李宁1   (1.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2.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封475001)   Exploration of the hidden layers of genome   CAO Geng-Sheng1,2, LIU Ai-Lian2, LI Ni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ies of Agrobio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

    来源:遗传杂志

    时间:2006-06-28

  • 清华大学多年研究成果公布于《自然》杂志

    生物通综合:来自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生物医药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and BioMedicine, 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 Tsinghua University)的有关自授粉(self-pollination)兰花的报道发表在了本期(6月22日)Nature杂志上,这是首次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公布研究成果。原文:Nature 441, 945-946 (22 June 2006) Pollination: Self-fertilization strategy in an orchi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27

  • 上海交大生命学院的骄傲

      两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位教授受聘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一项成果被评为“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名博士生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在全国首家成立了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这些都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的创新思路,引进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团队、开拓创新思路,使这个曾经起步晚、底子薄的学院飞速发展。     “院办三迁”请人才     生命学院师生中曾经流传这样一句玩笑:“交大有多大,生命学院就有多大。”1986年设立生物系,1997年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成立生命科学学院以后,学院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6-06-27

  • 中科院微生物所乳链菌肽研发纪实

    “从最初的基础研究,到通过生产、开发形成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研、产业乃至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研究工作之所以取得成功,源于国家科技、产业等许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最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为项目后来的成长埋下了‘种子’。”   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乳链菌肽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浙江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如果说,银象公司总经理沈颜新在项目实施中,付出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对产业发展的执著,那么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还连栋等几代科研人员付出的,则是我国现代科技人员“为人类造福”的孜孜以求。  日前,还连栋研究员接受记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6-27

  • 港大发明禽疫追踪预测系统

    禽流感威胁举世关注,香港大学地理系研发一套追踪及预测禽流感人传人途径的地理信息系统,如果禽流感在香港演变成人传人及大规模爆发,这套系统立刻派上用场。这套系统在获得禽流感患者住址后,信息系统可迅速分析病毒传播途径及方式,并预测病毒未来走势,有助卫生当局及早作出防疫部署。港大地理系副授赖宝珍说,这套系统透过坐标对位及病人住址配对方法,把信息影像化及制成分析地图。她指出,当零星个案出现时,可分析家禽批发市场及街市与患者居住地点的关系;大规模爆发时,系统将香港分为三万多个方格,监察爆发热点的疾病散播速度,制成动画监察走势;当禽流感集中某地区不断扩散,系统可画出椭圆形分布图,每日画出爆发中心点,观察中心

    来源:大公网

    时间:2006-06-27

  • 国际免疫学界的中国“声音”

    群体档案   近年来,在学术带头人曹雪涛的带领下,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创新研究群体在树突状细胞以及肿瘤的细胞因子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NatImmunol,实现了我国免疫学领域的突破。该创新群体队伍精干、凝聚力强、充满朝气,勇于创新。群体成员包括:曹雪涛、田野苹、于益芝、王全兴、孙卫民、万涛、陈国友、章卫平、安华章、李楠等。从默默无闻的小教研室到有影响力的大研究所 .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创新研究群体的前身是微生物教研室免疫组,由我国免疫学前辈叶天星创建。1990年从微生物教研室独立出来时,免疫教研室只有7名工作人员和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06-06-27

  •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联合实验室成立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记者张双虎 洪蔚)6月22日,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来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与该所所长陈和生一起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联合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     研究纳米尺度物质的特性已经成为本世纪前沿领域之一,同时纳米技术也是本世纪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最近几年,在发展纳米科技的同时,各国科学家、一些国家政府对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有关的生物效应给予很大的关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联合实验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nb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6-27

  • “中法生物医学信息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东南大学举行

        “中法生物医学信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于2006年6月7日在南京市东南大学举行,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法国雷恩第一大学校长福尔丁教授、法国驻上海总领馆科技参赞普天龙教授、江苏省科技厅杨锐副厅长等出席了揭牌仪式。今年4月4日,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法国雷恩第一大学校长福尔丁教授、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院长代表吉古主任研究员在法国雷恩签署协议,共同成立并建设“中法生物医学信息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由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影像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共同建设。双方实验室已有二十

    来源:国际合作司 江苏科技厅

    时间:2006-06-27

  • 中国三大科研机构与沃特斯签署食品安全科技合作协议

    6月21日,沃特斯公司与中国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京签署了合作协议。三家科研机构除向沃特斯公司购买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外,还与沃特斯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合作各方的科研人员将共同参与研发高新技术,并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应用方法和解决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化学污染物监控室副主任赵云峰表示,此次合作在解决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技术瓶颈、提高我国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以及促进我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都是有利的,这一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建立将有利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技术进步。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6-27

  • 我国放射增敏药物研究成绩喜人

    6月19日,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等学会共同发起,在苏州大学举行的第5次“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上,****、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樊赛军挂帅攻关的“放射增敏新药”及研究报告引起了国内专家的浓厚兴趣,这标志着我国在放射增敏药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据卫生部4月20日公布的2005年我国30个市和78个县城乡居民死因调查显示:恶性肿瘤居死因首位。因此,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专家分析,高剂量射线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严重损伤到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以至全身正常组织的功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6-27


页次:1189/1502  共30023篇文章  
分页:[<<][1181][1182][1183][1184][1185][1186][1187][1188][1189][11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