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在基因编辑非人灵长类动物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基因编辑食蟹猴模型成功复现了LMD的心脏结构、功能、病理、电生理、转录表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25004、U2102204)等资助下,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牛昱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江平教授合作在基因编辑非人灵长类动物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携带 LMNA 突变的扩张型心肌病灵长类模型(Primate model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25

  • 我国学者在肝癌治疗药敏分子分型和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基于肝癌类器官生物库研究肿瘤异质性、药敏分子分型和耐药新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30079、81972656、81988101)等资助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宁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健民教授团队和河南省肿瘤医院张建功教授团队在肝癌治疗药敏分子分型和耐药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大规模肝癌类器官生物样本库研究肿瘤异质性的药物基因组学(P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25

  • 陆前进教授、吴海竞教授团队通过多组学研究揭示不同亚型红斑狼疮患者皮肤损害新机制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陆前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吴海竞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IF:12.8)杂志上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study reveals different pathogene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skin lesions in SLE and IDLE patients”(多组学研究揭示SLE和IDLE患者皮损的不同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利用免疫组库等多组学研究手段,揭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肤损害局部自身抗体来自外周血,而局限性盘状红

    来源:中南大学

    时间:2024-04-24

  • 北京大学Cel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菌源胆汁酸的全新修饰类型及生物合成通路,是脂肪性肝炎防治的新策略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互惠共生,密不可分,定植在宿主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宿主生理与病理生理功能。其中,胆汁酸是沟通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的关键信使分子。初级胆汁酸,如: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在人体肝脏中合成而来,并经由胆囊进入肠道,被肠道微生物代谢为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等次级胆汁酸。胆汁酸可以通过调控法尼醇X受体(FXR)、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GR5)、维生素D受体(VDR)等宿主受体,在宿主糖脂代谢、免疫应答等多个生理与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肠道微生物对胆汁酸的修饰类型还有待挖掘,不同胆汁酸与疾病调控的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4-24

  • Endorepellin突变致神经管畸形的机制

    神经管缺陷(NTD)是我国排名靠前的重大出生缺陷之一,由胎儿神经管闭合障碍造成中枢神经发育畸形,包括无脑儿和脊柱裂等[1]。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在散发NTD病例中检测出大量致病位点(Pathogenic Variants, PV)以及致病性不明确位点(Variant of Unknown Significant, VUS)。如何确认这些稀有突变,尤其是VUS的致病性是遗传病研究面临的共同挑战。模式动物,尤其是携带人源突变的小鼠(Humanized Pathogenic/VUS Variant Knock-In Mouse, HV-KIM)能否复现对应的疾病表型,是突变位点致病性评估的金标准。但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4-04-24

  • 酒精相关的肝癌发病机制

    虽然酗酒是肝癌的一个公认的危险因素,但酒精导致A-HCC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这篇发表在《肝病》杂志上的有见地的综述,对A-HCC的发病机制、异质性、临床前方法、表观遗传学和遗传谱进行了全面总结。与其他类型的肝癌相比,A-HCC通常在疾病晚期才被诊断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现成的酒精相关性肝病(ALD)筛查工具。该综述的第一作者Yaojie Fu说:“A-HCC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的工作强调了了解酒精及其代谢物如何导致这种侵袭性肝癌的重要性。通过研究A-HCC的独特特征,我们希望开发出更好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案。”酒精消费与A-HCC风险之间有很强的联系。酗酒的人患这种侵袭性肝癌的

    来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时间:2024-04-24

  • 新疆生地所在中亚干旱区植被变化对局部地表增温的影响评估研究中获进展

    目前关于中亚地区植被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植被变化的生物地球物理增温效应仍有待阐明。以往对植被物候的有限关注忽略了植被覆盖变化的综合影响,使得生物地球物理影响模糊不清。因此,有必要研究植被覆盖变化对地表增温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曾凡江研究员团队,利用卫星观测来评估中亚地区植被变化的地表变暖效应,重点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1)评估2001年至2020年整个中亚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2)分析了整个区域的生物物理性质的不同模式;(3)阐明中亚地区植被变化与分析的生物地球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中亚干旱区地表温度变化的驱动因素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4-24

  • 珠江医院黄宇贤、李玉华教授团队揭示分子靶向药物联合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机制

    如何将分子靶向药物与CAR-T细胞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能够扬长补短发挥协同抗肿瘤效应呢?近日,珠江医院血液科黄宇贤、李玉华等学者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CAR-T细胞治疗耐药的机制及其逆转CAR-T细胞治疗耐药的机制,以及CAR-T细胞治疗与分子靶向药物联合的协同机制、安全性和未来挑战,探索这种联合疗法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益处,并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相关成果以综述《Advances in molecular targeted drugs in combination with CAR-T cell therapy for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在国际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4-04-24

  • 【科研动态】华中科大朱斌课题组合作发现单个细菌E2酶模拟泛素化串联cGAS激活免疫新机...

    2024年4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朱斌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王隆飞、北京大学刘小云、牛津大学吴迪团队合作在微生物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题为“Phage defense system CBASS is regulated by a prokaryotic E2 enzyme that imitates the ubiquitin pathway”的研究论文。 论文链接:https://rdcu.be/dFpbY DOI: 10.1038/s41564-024-01684-z 近期发现的新型原核生物免疫系统中与真核生物免疫系统最相关的当属CBAS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4-24

  • 王红宁教授团队在细菌胞外囊泡介导耐药基因转移和促进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年来,细菌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水平转移方法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EVs是由细胞产生和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膜性囊泡,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脂多糖、磷脂、核酸、蛋白质等物质形成的杯状纳米颗粒,直径通常为 20-200 nm,EVs在基因转移、促进病原菌致病、协助细菌在应激条件存活以及调节细菌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红宁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23 IF:10.8)和 Journal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4-24

  • 周德敏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入选《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4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和《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我院周德敏教授团队“构建了一种嵌合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肽递送系统”的研究成果入选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领域《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如何将流感病毒转化为治疗癌症的药物而又不危及病人生命,成为医学科技工作者的百年梦想。周德敏团队在小鼠模型上实现了流感病毒感染治疗肺癌而不引起感冒,而且可以预防黑色素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向肺部转移。该研究成果以“An engineered influenza virus to deliver anti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4-24

  • Cell杂志发表北大医学合作团队重要研究成果——发现菌源胆汁酸的全新修饰类型及生物合成通路...

    发现菌源胆汁酸的全新修饰类型及生物合成通路,是脂肪性肝炎防治的新策略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互惠共生,密不可分,定植在宿主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宿主生理与病理生理功能。其中,胆汁酸是沟通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的关键信使分子。初级胆汁酸,如:胆酸(CA)和鹅去氧胆酸(CDCA)在人体肝脏中合成而来,并经由胆囊进入肠道,被肠道微生物代谢为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等次级胆汁酸。胆汁酸可以通过调控法尼醇X受体(FXR)、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GR5)、维生素D受体(VDR)等宿主受体,在宿主糖脂代谢、免疫应答等多个生理与病理生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04-24

  • 农学院张明方团队合作在Nat Genet揭示豇豆驯化与改良的基因组选择印迹

    2024年4月22日,农学院张明方教授团队联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李国景团队在国际遗传学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IF5=37.5)发表了 “Differential selection of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has shaped genomic signatures of cowpea domestication and improvement” 的研究论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加剧,富含蛋白质、具有固氮效应的豆类作物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绿色生产和人类营养健康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且独特的角色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4-04-24

  • 上海交大代彬团队发表石墨烯量子点调控蛋白异常相分离的研究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感知科学与工程学院代彬团队和Bio-X研究院李丹团队及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王亮团队联合研究,在使用石墨烯量子点调控渐冻人症致病蛋白异常相分离的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alogen doped Graphene Quantum Dots Modulate TDP-43 Phase Separation and Aggregation in the Nucleus”(石墨烯量子点抑制渐冻人症致病蛋白TDP-43和FUS液-液相分离及淀粉样纤维聚集的形成)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4-24

  • 附属九院张家毓、卞迁团队与第四军医大学马恒团队合作揭示端粒缩短在心肌细胞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4月18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张家毓团队、卞迁团队和第四军医大学马恒团队合作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IF影响因子14.16)上发表了“FOXC1依赖性心肌衰老由端粒缩短导致的近端粒域构象降解驱动”(Proximal telomeric decompaction due to telomere shortening drives FOXC1-dependent myocardial senescen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非分裂端粒缩短诱发心肌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确定了短端粒驱动心肌加速衰老的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4-24

  • 深研院信息工程学院周航课题组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周航长聘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综合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题为“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Capping Layer for High Efficiency FAPbI3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Long-Term Stability”的文章,该研究使用醋酸正丁胺(BAAc)室温沉积在钙钛矿层(FAPbI3)上,实现了24.76%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和高达1.19V的开路电压(Voc)。此外,基于BAAc薄膜的钙钛矿太阳能微型组件的PCE达到20.47%,表明该方法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 我国学者在单光子雪崩探测阵列的串扰抑制方面取得进展

    图 SPAD阵列器件噪声来源及抑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774152)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杨晓红研究员团队在InGaAs/InP单光子雪崩二极管阵列串扰抑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载流子抽取结构在InGaAs/InP单光子雪崩二极管阵列中的高串扰抑制(High crosstalk suppression in InGaA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24

  • 拟南芥ABC转运蛋白ABCB19参与油菜素甾醇外排的结构和功能

                     图 拟南芥ABCB19蛋白通过激素外排作用参与油菜素甾醇信号调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1870732、32322041、31900885、323210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孙林峰教授团队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Eugenia Russinova教授团队鉴定了植物中首个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BR)跨膜运输蛋白,即拟南芥ABCB19蛋白,并系统阐释了该蛋白的工作机理。相关成果以“拟南芥ABC转运蛋白ABCB19参与油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4-23

  • 胆固醇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抗肿瘤的新机制

    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联合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国际学术期刊Immunity在线发表研究成果:“25-Hydroxycholesterol regulates lysosome AMP kinase activation an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to educate immunosuppressive macrophages”。该研究发现了抑炎巨噬细胞活化的关键胆固醇代谢酶CH25H及代谢物25-HC,为靶向巨噬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代谢新靶点,也为胆固醇代谢重编程调控天然免疫提供了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4-23

  • 新疆生地所在Global Change Biology发文综述了干旱加剧和干旱区扩张对碳储存量、生物多样性...

    干旱区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41%,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区面积大幅扩张,了解当前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和干旱加剧如何影响植物-土壤系统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问题至关重要。因此,亟待一项关于干旱加剧和干旱区扩张对碳储存量、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的全面概述。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曾凡江研究员团队,深入探讨了干旱加剧和干旱区扩张对碳储存量、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本综述重点关注干旱程度的加剧对植物-土壤系统中碳(C)、氮(N)和磷(P)的积累和有效性的影响。长期干旱导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减少3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4-23


页次:2/1517  共30333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