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子刊:用对抗淀粉来帮助减肥

    以抗性淀粉为基础的饮食促进了肥胖人群肠道微生物群的良好组成。这会导致体重减轻和可测量的积极健康结果,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Weiping Jia教授、香港大学Aimin Xu教授和耶拿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Gianni Panagiotou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Metabolism》杂志上。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体重减轻往往与减轻这类疾病的负面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某些食物可以选择性地改变肠道微生物群,有益于人类的新陈代谢和健康,包括肥胖。一种很有希望的方法是食用含有抗性淀粉的食物,抗性淀粉是一

    来源:Nature Metabolism

    时间:2024-03-04

  • 新型干细胞在关节炎小鼠膝软骨再生中具有潜力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使人衰弱的关节疾病,影响着全世界超过5亿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种疾病的趋势也在增加。骨性关节炎是由关节软骨进行性、不可逆的退变引起的,导致受影响的关节疼痛、肿胀和不活动。目前的治疗侧重于缓解症状,但不能恢复退化的软骨。一种潜在的替代治疗方法是从干细胞中再生软骨。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干细胞都能形成软骨,早期的间充质干细胞或基质细胞(MSCs)的临床试验并没有令人信服地表明,给予OA患者的MSCs能形成新的软骨。为了寻找适合软骨再生的干细胞类型,中国四川大学的Zhonghan Li和他的同事们把重点放在了所谓的肢芽祖细胞上。这项研究发表在《Stem Cell Repor

    来源:Stem Cell Reports

    时间:2024-03-04

  • JCI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翁建平教授团队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新机制并发现治疗新药物

    近年来,非传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 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全球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攀升,造成巨大经济社会负担。研究这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并开发新型药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然而迄今为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尚未批准任何抗NAFLD药物。因此,亟待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研发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3-04

  • 浙江大学张岩与北京大学张岩课题组在《细胞》发表研究成果,基于结构解析指导心肌肥厚药物开发

    心肌肥厚以心肌质量增加为特征,是对高血压和瓣膜疾病等病理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持续的心肌肥厚可能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临床上,目前用于治疗心肌肥厚和心衰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等,这些药物通过扩张血管、降低体液容量、减少心脏收缩负荷等方式缓解心肌肥厚和心衰的症状,但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研发更有效的心肌肥厚和心衰治疗药物成为当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攻坚方向。A类G蛋白偶联受体(APLNR)是apelin的内源性受体,激活APLNR可起到增加心输出量、舒张血管、抗炎和抗氧化等保护作用,减轻心肌肥厚和心衰的症状,改善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04

  • 同名、同姓、同合作 | 浙江大学张岩与北京大学张岩课题组在《细胞》发文基于结构解析指导心肌肥厚药物开发

    心肌肥厚以心肌质量增加为特征,是对高血压和瓣膜疾病等病理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持续的心肌肥厚可能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临床上,目前用于治疗心肌肥厚和心衰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等,这些药物通过扩张血管、降低体液容量、减少心脏收缩负荷等方式缓解心肌肥厚和心衰的症状,但临床疗效仍有待提高。研发更有效的心肌肥厚和心衰治疗药物成为当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攻坚方向。A类G蛋白偶联受体(APLNR)是apelin的内源性受体,激活APLNR可起到增加心输出量、舒张血管、抗炎和抗氧化等保护作用,减轻心肌肥厚和心衰的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因此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03-03

  • 基于忆阻器阵列的无线物联网频率生成与混合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无线物联网(WIoT)在智慧工厂、智能家居及安防监控等各种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点关注。与传统网络相比,WIoT无需电缆或物理连接,易于设置并减少了对人工干预的需求,有助于大大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现代化的WIoT硬件既可以利用较高频率实现近距离高速数据交互,也可以在相对较低的频率实现传感数据与边缘或云处理中心的远距传输。频率生成与混合是实现高效率无线传输中极为关键的步骤;然而,现有的频率生成与混合模块通常采用独立的生成与混合电路,基于传统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使用寄存器、环形振荡器、数模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等复杂数字和模拟电路,同时未面向较低频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03

  • Cell五十周年特刊:何以为人——付巧妹团队用古基因组解读现代人的演化之路 

    “何以为人”——如何定义我们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问题。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的视角——20多年前,第一例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歧时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揭开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基因组的发现更是为理解过去人类迁徙和演化的路径带来新的证据和见解,这些突破性工作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回答这一问题。对此,《细胞》(Cell)杂志在创刊50周年之际发布特刊,从遗传学视角讨论“何以为人”这一前沿科学问题。因对人类演化研究领域的众多突破性贡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来源:AAAS

    时间:2024-03-02

  • 这个“外星人”终于有名字了

      水玉杯属(Thismia)植物是一种完全真菌异养的小型草本,因奇特的外观、异常复杂和极度多样的花形态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已知全世界有105种以及一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洲温带以及美洲热带地区。传统的分类系统将水玉杯属(Thismia)置于水玉簪科(Burmanniaceae)水玉杯族(Thismieae),近期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该族与蒟蒻薯科(Taccaceae)互为姐妹群,而与狭义的水玉簪科亲缘关系较远,因此将水玉杯族(Thismieae)独立为水玉杯科(Thismiaceae)。我国自2002年在台湾省首次发现台湾水玉杯(T. taiwanensis)以来,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2

  • 珠江医院方驰华教授团队创新构建数字化微创导航中央型肝癌肝切除新术式及关键技术体系

    近日,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方驰华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J Am Coll Surg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外科一区)连续发表临床研究成果。发表论文"Perioperative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Outcomes after Hepatectomy for Centrally Loc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uided by Augmented Reality and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 A Sin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4-03-02

  • 苏州医工所李辉团队在SIM超分辨显微成像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结构光照明显微镜(SIM)以成像速度快、无需特殊荧光标记和光毒性小等优势,被视为当前最适合活细胞成像的超分辨(SR)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SIM在成像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有许多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李辉团队着眼于解决SIM在实际生物成像应用中的短板,致力于打造“user acknowledgeable”的SIM成像技术和仪器装备,最近在避免结构光参数估计、深度学习图像重构、升级宽场显微镜系统的模块化SIM解决方案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长期以来,大多数SIM算法直接或间接遵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4-03-02

  • 苏州医工所戴亚康团队在多模态影像配准研究中取得进展

      多模态医学影像分析是肿瘤诊断、放疗规划和影像引导的介入治疗等诊疗过程的关键技术,其中多模态影像配准是其重要环节,实现更加精准快速的多模态影像配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多模态影像配准难点在于不同模态影像的灰度、纹理差异较大,组织结构的特征表征学习较为困难;部分脏器(如肝脏)受呼吸运动影响,组织存在非线性大形变。经典的基于迭代优化计算的多模态影像配准方法主要利用最大化相似性测度来寻找影像的最优空间变换参数,但存在迭代优化计算量大、配准时间长、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基于弱监督深度学习的多模态影像配准方法需要标签数据驱动,存在标签数据获取耗时耗力,标签噪声易影响配准结果的缺点。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4-03-02

  • 上海交大毛亚飞团队合作解析灵长类基因组复杂结构区域

    2024年2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毛亚飞课题组在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ly divergent and recurrently mutated regions of primate genom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现代人类和8个非人灵长类物种的基因组,系统性表征了约一百三十万个谱系特有结构变异。这些结构变异改变了约27%的人类基因组成分,为理解人类基因组的独特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除此之外,该研究还首次提出了“灵长类基因组结构多变区(SDR)”的概念,并发现了多个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基因组结构多变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02

  • CDD|昌军/刘新华/丁琛团队揭示Set7/9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新机制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第2大死亡原因,第3大残疾原因。中国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全球第一。神经元的损伤和缺失是影响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的关键,因此深入探索脑卒中损伤的保护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昌军/刘新华团队致力于药物表型组学研究(Acta Pharmacol Sin 2023, Aging Dis 2023, ACS M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4-03-02

  • Horticulture Research | 基因组所张兴坦团队发表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张兴坦团队发布了首个榕属植物对叶榕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修正了原有基因组中存在的大量的间隙和组装错误,大幅提升了对叶榕基因组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上。 榕树是桑科榕属800多种植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榕属植物包含6个亚属,分别是白肉榕亚属、榕亚属、无花果亚属、糙叶榕亚属、聚果榕亚属和薜荔榕亚属,其中对叶榕(Ficus hispida)属于聚果榕亚属,是典型的功能雌雄异株植物,解析对叶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4-03-02

  • 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研究组揭示肿瘤逃逸非HLA-I类分子依赖多效型T细胞杀伤的新机制

    在生物体演化和优化的过程中,多细胞生物逐渐进化出了“枪杆子”,即效应杀伤细胞群,以极其有效的方式识别和杀伤有病变的细胞。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需要逃避效应细胞的免疫监管。那么,肿瘤细胞是如何逃逸效应细胞攻击的呢?2024年2月20日,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题为“Unsynchronized butyrophilin molecules dictate cancer cell evasion of Vγ9Vδ2 T-cell killing”,揭示了一系列肿瘤逃逸Vγ9Vδ2 T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02

  • Immunity | 邹强课题组等揭示乳酸介导CTLA-4的RNA剪接以维持Treg细胞免...

    2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邹强研究团队等在Immunit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ctate modulates RNA splicing to promote CTLA-4 expression in tumor-infiltrating regulatory T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代谢产物乳酸通过促进肿瘤浸润Treg细胞中CTLA-4的RNA剪接及其表达从而维持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机制,阐述了乳酸-Foxp3-USP39-CTLA-4信号轴介导肿瘤浸润Treg细胞高表达CTLA-4的分子机制,提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即靶向Tre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4-03-02

  • 纳米酶模拟中性粒细胞多酶级联催化治疗肿瘤研究取得新进展

      纳米酶是一类新型催化剂,能够在生理或低温/高温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作为天然酶的替代品服务于人类健康。鉴于纳米酶的独特性,及其比天然酶稳定、可控、多功能且更容易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如今纳米酶已发展成为新兴交叉学科,其应用研究也从体外诊断发展到体内催化治疗。  在肿瘤治疗方面,纳米酶催化过氧化氢(H2O2)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杀伤肿瘤细胞的策略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然而,肿瘤微环境中低浓度的H2O2 (低于0.1 mM)却限制了其治疗效果。中性粒细胞多酶级联的杀伤机制为该问题的突破提供了新思路。中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主要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3-02

  • 微生物所刘晓研究团队发表环境信号对生物钟的表观遗传调控进展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晓研究团队在Trends in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Epigenetic control of circadian clocks by environmental signals”的综述文章,讨论了环境信号通过表观遗传调控生物钟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为了适应环境信号的昼夜变化,从简单的微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进化出生物钟。在各种环境信号干扰和压力胁迫下保持稳定的生物钟,对于生物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钟基因的表达不仅取决于转录激活因子的活性,也与基因的染色质修饰状态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粗糙脉孢菌和哺乳动物中生物钟的保守运行机制和表观遗传调控生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2

  • 微生物所合作揭示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大豆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孔照胜团队、黄英团队和四川大学林宏辉团队合作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上发表了题为 “A novel PGPR strain, Streptomyces lasalocidi JCM 3373T, alleviates salt stress and shapes root architecture in soybean by secreting indole‐3‐carboxaldehyd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筛选到一株新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拉沙里菌素链霉菌S. lasalocidi JCM 3373T,该菌能够通过分泌吲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2

  • 生命学院郗乔然课题组与天坛医院张力伟团队合作开发针对H3.3K27M突变型弥漫内生型脑…

    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s,DIPG)是一种儿童脑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难以手术治疗、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约80%的DIPG患者存在组蛋白H3K27M突变,导致全基因组H3K27me3的降低和转录异常,该突变被认为是DIPG发病的主要推动因素。尽管目前新型治疗药物主要集中在调节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平衡状态,以修复由H3K27M突变引起的级联效应,但由于临床转化效果不佳,DIPG仍然需要新的治疗方案。 除了H3K27M突变外,90%的H3.3K27M型DIPG存在p53信号通路异常,包括TP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4-03-02


页次:21/1503  共30043篇文章  
分页:[<<][21][22][23][24][25][26][27][28][29][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