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高艳琴课题组揭示HDAC3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小胶质细胞增殖的新机制

     大脑拥有一支精良的防线,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小胶质细胞扮演者脑内的侦察兵的角色,不停地监测脑内的免疫微环境。一旦侦测到入侵者,它们迅速转变为抵抗入侵的第一线斗士,打响战斗的号角。缺血性脑卒中始于大脑局部供血中断,脑组织的中央核心区在几分钟内逐渐向死亡发展。小胶质细胞监测到这些危险信号后,迅速进行大规模的自我更新,占据缺血半暗带,以维持受损的血流供应,成为第一个对损伤做出反应的非神经元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背景下,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小胶质细胞炎症调控作用以及吞噬作用。然而,有关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的增殖状态及其功能未得到关注。 2024年3月,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

    来源: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4-03-12

  • 环境学院陆克定教授团队发文揭示高级醛类自氧化是OH自由基非传统再生机制的关键组成

    羟基自由基(OH自由基)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氧化剂,决定着对流层大气的自净能力。然而,2009年北大和德国于利希中心(Science 2009)、2008年德国马普所(Nature 2008)提出的城市和森林地区OH自由基“非传统再生来源假说”一直是国际大气化学领域尚待解决的难题。识别OH自由基的“非传统再生来源”对开展大气二次污染精准防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前期研究表明,异戊二烯自氧化机制在超低NOx条件下(如森林)对OH自由基具有一定贡献,但在城市等中高NOx地区异戊二烯自氧化机制贡献较小,并不是OH自由基“非传统再生来源”的理论解释。北京大学环境与科学工程学院陆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12

  • 我国学者在高频声表面波器件研制方面取得进展

    图 耦合剪切模态声表面波(CS-SAW)谐振器设计、制备及性能测试:(a)CS-SAW谐振器结构示意图;(b)CS-SAW谐振器横截面SEM图;(c-d)CS-SAW谐振器测试导纳曲线及其Q值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231023)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左成杰教授团队在高频声表面波器件研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具有高达34%机电耦合系数的耦合剪切模态声表面波谐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12

  • 《Cell》中性粒细胞不为人知的一面

    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SIII)的Zhang Xiaoming教授和教授在3月5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复旦大学的Gao Qiang、Fan Jia和Yang Li发现了中性粒细胞中隐藏的意想不到的复杂性,中性粒细胞以前被认为是一群相对统一的短命免疫细胞。利用先进的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分析了143名患者中17种不同癌症类型的嗜中性粒细胞。他们发现,中性粒细胞至少可以采用10种高度特化和独特的功能状态,这些状态与炎症、血管形成和最令人兴奋的递呈抗原有关,以激活有效的抗癌T细胞。“我们惊讶地发现,在中性粒细胞中嵌入了如此复杂的复杂性和不同的角色,它们长期以来一直

    来源:Cell

    时间:2024-03-11

  • 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基因组和基因目录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第三极”之称。其独特的地形特征使青藏高原成为众多河流的主要源头,并作为“水塔”滋养着周边地区近20亿人。青藏高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包括湿地、湖泊、河流、温泉和冰川等,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水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在青藏高原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如剧烈的温度波动、低氧浓度、低压和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中,展现出独特的种类组成和代谢模式,使得青藏高原可能蕴藏着一个独特的微生物资源库。 羊卓雍措(罗帅拍摄于环境DNA样品采集期间)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与华中科技大学宁康教授团队合作解析了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基因组和基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11

  • 环境学院要茂盛课题组利用大鼠实时感知空气污染健康效应

    空气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以PM2.5、O3、生物气溶胶等为特征的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如引发炎症、氧化应激、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甚至是死亡。近日国务院出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强调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减排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人群健康,但目前还是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来评估空气质量和控制效率,而缺失了实际健康效应的考量。大气中除了颗粒物,还有气体污染物以及生物成分如过敏原、毒素等。人体呼吸暴露的健康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10

  • Cell Stem Cell:肝脏急性中央静脉区损伤后区域性肝再生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图 多模态技术解码肝脏急性中央静脉区损伤后再生机制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68207、81730052、92268104)等资助下,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韫芳教授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古槿副教授合作,在肝脏急性中央静脉区损伤后再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肝脏急性中央静脉区损伤后区域性肝再生的分子和细胞机制(Region-specific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asis of liver regenera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09

  • 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取得阶段性进展

      原生生物(Protist)是一大类单细胞真核生物的集合,包括单细胞真核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组成了原生生物界。原生生物具有高度多样性,广泛分布于各类水环境中,在生态平衡、物质和能量循环、环境健康、动植物疾病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们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是重要的初级生产力和氧气的制造者、碳循环的关键参与者,是水产动物的优良饵料、人类的营养品、生物能源,是水环境的“哨兵”、水华和赤潮的重要元凶,是人、畜、禽、鱼疾病的重要病原、互利共生的“好伙伴”。    NCBI分类系统已记录的原生生物种类超过6万种,未知数量难以估量。2019年12月,由中国科学院水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9

  • RNA世界的警察与督查:水生所研究揭示细菌RNA代谢调控新机制

      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承才团队对细菌中RNA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A conserved protein inhibitor brings under check the activity of RNase E in cyanobacteria(蓝藻中RNase E受一个保守蛋白调控)”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 (https://doi.org/10.1093/nar/gkad1094)。该团队在蓝藻RNA代谢领域有深厚积累,曾发现蓝藻中存在RNA降解体并揭示了其关键组分。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9

  • 水生所等在南水北调东线水生生物大尺度格局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缓解我国北方因干旱缺水而受制约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量巨大,调水工程沿线水体交换频繁,同时受到流域内多重人类活动如航运、城镇化、工业、农业、采矿业等干扰影响较大,加上全球气候变化,调水沿线水体及受水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健康与水质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系统开展关于南水北调东线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大尺度生态格局的研究还非常匮乏。自2016年以来,依托淮安研究中心及南水北调东线相关湖泊(洪泽湖、南四湖等)野外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站等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水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9

  • 水生所揭示氧影响宿主抗病毒能力的机制——天冬酰胺羟化酶FIH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的功能与机制

      抗病毒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与低氧信号通路为细胞中两个经典且古老的信号通路,从高等脊椎动物到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都高度保守。对于这两条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尤其是氧气以及受氧气调控的关键因子在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汉团队发现低氧信号通路核心转录因子HIF1a的抑制因子FIH(也称天冬酰胺羟化酶)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前期的筛选,研究人员发现酶活与氧浓度密切相关的FIH能够与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中的IKK 相互结合。过表达FIH减弱了IRF3的磷酸化水平,同时显著抑制先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9

  • 水生所揭示鱼类黏膜免疫与共生微生物的稳态调控机制

      鱼类生存环境特殊,黏膜不仅作为物理屏障隔离身体与复杂的外界环境,同时演化出了集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的独特黏膜免疫系统,以保护硬骨鱼类有效应对来自水环境中病原体的“威胁和挑战”。鱼类黏膜表面存在复杂且动态的共生微生物群,参与了鱼体营养、代谢、免疫等一系列生命过程。事实上,免疫系统和共生微生物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相互依存,彼此塑造。微生物群在训练宿主免疫系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反过来免疫系统调节和塑造黏膜表面微生物群。然而目前,鱼类黏膜免疫与共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仍有待进一步解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徐镇研究员团队长期从事鱼类黏膜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9

  • 水生所关于四大家鱼基因组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合称“四大家鱼“,作为中国四大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不仅是国内重要的渔业资源,也在全球养殖行业中占据显著地位。这些鱼类不仅因其在江湖洄游和产漂流性卵方面的独特性而受到关注,而且因其栖息习性的多样性,能有效利用水体的不同层次食物资源,实现生态上的和谐共存。加之它们快速的生长速度和较大的体型,使得四大家鱼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养殖业中的重要品种。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9

  • 水生所与深海所研究团队深渊狮子鱼研究取得更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何舜平团队2019年在英国著名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自然-生态与进化)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超深渊狮子鱼适应极端环境的遗传基础,该文章一经发表引发广泛的报道和讨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近日,该团队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王堃教授团队又在著名刊物eLife(一区  TOP) 杂志上再发表一篇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hadal snailfish reveals mechanisms of deep-sea a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9

  • 水生所通过水产品消费营养级指数揭示贸易对全球水产品消费格局的改善作用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议程将全球粮食安全和消除营养不良作为优先事项。与此同时,我国正努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需求。考虑到水产品在提供优质蛋白和关键营养元素方面的关键作用,渔业生产及其贸易对我国践行“大食物观”和全球实现粮食安全目标至关重要。然而,近几十年来全球水产品贸易量快速增长,但有关贸易是否真正驱动了全球水产品的公平分配依然存在争论。   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华中农业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汇编了一套包含174个国家的物种级水产品生产与贸易质量平衡及营养级数据集(1976-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9

  •  成都生物所在污水处理的人工智能预测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污水处理行业属于十大碳排放行业之一,在当前污水处理行业提标改造的大背景下,其能耗将进一步增加,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势在必行。由于污水处理过程具有非线性、大惯性、大时滞、强耦合等特点,目前基于人工经验的运行管理方式往往存在滞后性及不确定性,难以满足污水处理减污降碳新需求。近年来,人工智能模型的不断发展为污水处理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数据是建模的基础,当污水厂数据量不足时,模型的预测精度往往难以满足要求。针对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污染生物治理项目组谭周亮研究员团队采用迁移学习算法Two-stage TrAdaBoost.R2解决污水处理厂数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9

  • PNAS | 张智/朱霞/孙敬武团队在咽-脑轴调控焦虑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临床上咽炎患者常伴有焦虑情绪,二者相互促进,恶性循环,机制尚不清楚。大脑编码焦虑情绪,提示咽部的病理性改变可能通过咽—脑轴将咽部的感觉信号传递至大脑编码情绪相关的脑区,其外周—中枢的连接结构和工作原理也不清楚。2024年3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张智/朱霞团队与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孙敬武团队合作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A pharynx-to-brain axis controls pharyngeal inflammation-induced anxiety的文章,揭示了咽部炎症状态下,咽—脑轴驱动焦虑情绪发生的神经环路机制。本研究密切结合基础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3-09

  • Cell Metabolism |刘强团队揭示了tRNA片段调控脑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机制

    大脑衰老的主要特征是认知功能的下降,包括情景记忆、工作记忆、信息处理速度等【1】。在大脑衰老进程中,被称为大脑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的结构发生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功能发生明显的下降【2-3】。然而,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衰老是阿尔茨海默病最重要的风险因素,认知功能障碍和线粒体结构功能异常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特征【4-6】,但是衰老如何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并不清楚。2024年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强团队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ging-induced tRNAGlu-derived fragment impairs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3-09

  • BMC Biology | 基因组所萧玉涛团队揭示黄地老虎适应复杂环境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萧玉涛团队在《BMC生物学杂志(BMC Biology)》上发表题为“Population genomics of Agrotis segetum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local adaptive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pests(黄地老虎的群体基因组学提供了对农业害虫适应性进化的认识)”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综合运用基因组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等技术方法,详细阐明了重要鳞翅目地下害虫黄地老虎的种群遗传特征,对其低温适应性、杀虫剂抗性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4-03-09

  • 生命科学学院高宁、李晴及合作者揭示亲本组蛋白在DNA复制叉回收的关键分子机制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质蕴藏的丰富表观遗传信息能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稳定的传承到子代细胞。亲本核小体携带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是表观遗传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DNA复制过程中,复制叉解组装前方的亲本核小体,解离的亲本组蛋白会被回收和递送到子链DNA上,完成新生核小体的组装。染色质领域对于亲本组蛋白回收的机制还缺乏直接的证据,现有的研究结果都相对片段化。基于已知的核小体分步组装模型,推测亲本组蛋白的回收机制可能也是分步完成:首先,回收的亲本(H3-H4)2四聚体和新生的子链DNA形成核小体前体,其次两组H2A-H2B二聚体再分别加载到 (H3-H4)2四聚体的两侧,生成完整核小体。目前已知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09


页次:27/1513  共30257篇文章  
分页:[<<][21][22][23][24][25][26][27][28][29][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