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DD|昌军/刘新华/丁琛团队揭示Set7/9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新机制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第2大死亡原因,第3大残疾原因。中国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全球第一。神经元的损伤和缺失是影响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的关键,因此深入探索脑卒中损伤的保护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昌军/刘新华团队致力于药物表型组学研究(Acta Pharmacol Sin 2023, Aging Dis 2023, ACS M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4-03-02

  • Horticulture Research | 基因组所张兴坦团队发表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张兴坦团队发布了首个榕属植物对叶榕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修正了原有基因组中存在的大量的间隙和组装错误,大幅提升了对叶榕基因组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上。 榕树是桑科榕属800多种植物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榕属植物包含6个亚属,分别是白肉榕亚属、榕亚属、无花果亚属、糙叶榕亚属、聚果榕亚属和薜荔榕亚属,其中对叶榕(Ficus hispida)属于聚果榕亚属,是典型的功能雌雄异株植物,解析对叶

    来源: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

    时间:2024-03-02

  • 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研究组揭示肿瘤逃逸非HLA-I类分子依赖多效型T细胞杀伤的新机制

    在生物体演化和优化的过程中,多细胞生物逐渐进化出了“枪杆子”,即效应杀伤细胞群,以极其有效的方式识别和杀伤有病变的细胞。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需要逃避效应细胞的免疫监管。那么,肿瘤细胞是如何逃逸效应细胞攻击的呢?2024年2月20日,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了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题为“Unsynchronized butyrophilin molecules dictate cancer cell evasion of Vγ9Vδ2 T-cell killing”,揭示了一系列肿瘤逃逸Vγ9Vδ2 T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02

  • Immunity | 邹强课题组等揭示乳酸介导CTLA-4的RNA剪接以维持Treg细胞免...

    2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邹强研究团队等在Immunity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ctate modulates RNA splicing to promote CTLA-4 expression in tumor-infiltrating regulatory T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代谢产物乳酸通过促进肿瘤浸润Treg细胞中CTLA-4的RNA剪接及其表达从而维持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作用机制,阐述了乳酸-Foxp3-USP39-CTLA-4信号轴介导肿瘤浸润Treg细胞高表达CTLA-4的分子机制,提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即靶向Tre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4-03-02

  • 纳米酶模拟中性粒细胞多酶级联催化治疗肿瘤研究取得新进展

      纳米酶是一类新型催化剂,能够在生理或低温/高温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作为天然酶的替代品服务于人类健康。鉴于纳米酶的独特性,及其比天然酶稳定、可控、多功能且更容易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如今纳米酶已发展成为新兴交叉学科,其应用研究也从体外诊断发展到体内催化治疗。  在肿瘤治疗方面,纳米酶催化过氧化氢(H2O2)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杀伤肿瘤细胞的策略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然而,肿瘤微环境中低浓度的H2O2 (低于0.1 mM)却限制了其治疗效果。中性粒细胞多酶级联的杀伤机制为该问题的突破提供了新思路。中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形成吞噬体,吞噬体主要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3-02

  • 微生物所刘晓研究团队发表环境信号对生物钟的表观遗传调控进展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晓研究团队在Trends in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Epigenetic control of circadian clocks by environmental signals”的综述文章,讨论了环境信号通过表观遗传调控生物钟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为了适应环境信号的昼夜变化,从简单的微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进化出生物钟。在各种环境信号干扰和压力胁迫下保持稳定的生物钟,对于生物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钟基因的表达不仅取决于转录激活因子的活性,也与基因的染色质修饰状态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粗糙脉孢菌和哺乳动物中生物钟的保守运行机制和表观遗传调控生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2

  • 微生物所合作揭示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大豆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孔照胜团队、黄英团队和四川大学林宏辉团队合作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上发表了题为 “A novel PGPR strain, Streptomyces lasalocidi JCM 3373T, alleviates salt stress and shapes root architecture in soybean by secreting indole‐3‐carboxaldehyd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筛选到一株新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拉沙里菌素链霉菌S. lasalocidi JCM 3373T,该菌能够通过分泌吲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2

  • 生命学院郗乔然课题组与天坛医院张力伟团队合作开发针对H3.3K27M突变型弥漫内生型脑…

    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s,DIPG)是一种儿童脑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难以手术治疗、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约80%的DIPG患者存在组蛋白H3K27M突变,导致全基因组H3K27me3的降低和转录异常,该突变被认为是DIPG发病的主要推动因素。尽管目前新型治疗药物主要集中在调节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平衡状态,以修复由H3K27M突变引起的级联效应,但由于临床转化效果不佳,DIPG仍然需要新的治疗方案。 除了H3K27M突变外,90%的H3.3K27M型DIPG存在p53信号通路异常,包括TP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4-03-02

  • 中国科学家Nature发文,获3D打印钛合金抗疲劳设计制备突破性进展

    3D打印,又名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由成形能力极大地满足了高端装备和构件对高集成性、多功能性、轻量化、一体化的需求,被认为是制造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因而,3D打印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极大关注和初步应用。然而,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制备的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性能普遍较差,严重制约了其作为结构承力件的广泛应用。因此,如何提升3D打印材料与构件的疲劳性能是国内外学术界与工程界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团队带头人张哲峰研究员在前期疲劳损伤机制和疲劳预测理论指导下,与轻质高强材料研究部杨锐研究员团队开展

    来源:AAAS

    时间:2024-03-01

  • 高通量测序分析各演替阶段优势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原生生物的群落变化特征

     原生生物作为土壤微生物组的核心成员,其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养分循环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同时,原生生物还可以通过捕食和生态位竞争等与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形成复杂的互作关系。森林演替是地上和地下联动的一个过程,之前研究主要关注了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真菌等)在森林演替中的协同变化规律。然而,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如何变化?是否存在特定的演替模式?特别是在人工林和天然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组成和动态变化及其生物(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驱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回答。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森林生态过程与调控项目组刘庆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1

  • ATPase结构域的特征性结构及其对拓扑异构酶活性的重要性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mBio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邓增钦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Structure-function analysis of the ATPase domai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topoisomerase”。DNA拓扑异构酶广泛存在于古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一些核质大DNA病毒中,在基因复制、转录、重组和染色体分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多种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靶标。II型拓扑异构酶利用水解ATP产生的能量催化DNA双链的断裂和结合,从而调控DNA的拓扑状态。尽管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几乎所有的II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4-03-01

  • 陈苏仁课题组合作在Human Reproduction发文揭示ACTRT1基因缺失为男性不育新的致病遗传因素

    2024年2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陈苏仁课题组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黄国宁/林婷婷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人类生殖》(Human Reproduction)(中科院分区:医学1区Top)发表了题为Deletion of ACTRT1 is associated with male infertility as sperm acrosomal ultrastructural defects and fertilization failure in humans的研究论文,发现了ACTRT1基因缺失是人精子顶体脱落和受精失败的致病遗传因素之一,将为男性不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3-01

  • 孟祥芝课题组在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上发表追踪研究探讨语音加工与空间注意能力对儿童数学表现的贡献

    孟祥芝课题组的追踪研究“Phonological processing and spatial attention contribute to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ways: A 3-year longitudinal study” 2024年2月9日在线发表于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特异性数学技能子成份,例如数感、数字识别对儿童数学能力发展和长期学业成功至关重要。领域一般性的认知技能,例如空间注意与语音加工是学业学习(如数学和阅读)的重要基础和影响因素。领域特异性与一般性因素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4-03-01

  • 李剑课题组发现疟原虫抗药的新机制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全球每年有超过2.4亿人感染,造成~60万人死亡。当前,恶性疟原虫几乎对所有类型的抗疟药包括青蒿素及青蒿素类复方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药性疟原虫的出现、演化及蔓延是疟疾防治和根除的主要难题。跨膜转运蛋白MDR1是哺乳类P-gp蛋白的同源物,早期的研究显示MDR1定位于疟原虫的消化泡(digestive vacuole, DV)泡膜。该蛋白可转运不同类型的抗疟药/引起不同的药敏反应而受到耐药性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调控MDR1亚细胞定位及抗药性发生的机制一直是个谜。2024年2月27日,李剑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3-01

  • Nucleic Acids Res | 邓菲研究组参与合作揭示荆门蜱虫病毒RdRP的结构与功能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邓菲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上发表了题为“A jingmenvirus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structurally resembles the flavivirus counterpart but with different features at the initiation ph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既为荆门病毒-黄病毒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也为研究这两类病毒的转录复制机制和发展抗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基础。荆门病毒是近十年来在世界各地陆续被发现的一类分节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4-03-01

  • 北大第三医院樊东升团队在JAMA Neurology上发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新研究成果

    2024年2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樊东升教授团队在神经病学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JAMA Neurology)上发表题为《依达拉奉右坎醇舌下片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ASTE-SL随机临床试验》(“Sublingual EdaravoneDexborneol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TASTE-S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文章,显示依达拉奉右莰醇(先必新)舌下片能够显著改善发病48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第90天神经功能结局。论文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3-01

  • 我国学者在跨媒体智能计算领域取得进展

    图 基于多重知识表达的音-视频跨媒体感知算法,获ACM Multimedia 2023唯一最佳论文奖(1/3072)   跨媒体智能计算综合了人工智能与多媒体计算的相关核心技术,主要研究多媒体内容的对齐、表达、理解和推理等理论与方法,目标是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智能化感知、认知与重现,对具身智能、元宇宙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293554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01

  • 我国学者在互联网基础协议风险识别与防范方面取得进展

    图1 互联网基础协议层间交互式系列漏洞   以TCP/IP协议栈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协议安全性是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因此识别和防御上述协议的安全风险是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关键技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825204、62132011)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徐恪教授和李琦教授项目组联合攻关,对互联网基础协议隐蔽高危风险的识别与防范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进展。项目组从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01

  • 我国学者在二氧化碳电解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 质子交换膜二氧化碳还原系统及电化学性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325901、22075092)资助下,华中科技大学夏宝玉教授等在二氧化碳电解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质子交换膜系统中稳定的CO2转化(Durable CO2 conversion in the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system)”为题,于2024年1月31日发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01

  • 我国学者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组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两性离子缓冲剂用于(A)与钙钛矿形成相互作用、(B)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均匀性提升、(C)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的性能提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16、U21A2076、61974063)等资助下,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刷新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组件的世界纪录效率,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组件制备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图)。相关研究成果以“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组件的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3-01


页次:30/1511  共30211篇文章  
分页:[<<][21][22][23][24][25][26][27][28][29][3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