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的新血清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奇慧研究团队和高福院士团队在The Lancet Microbe?发表题为“The omicron BA.2.86 subvariant as a new serotype of SARS-CoV-2” 的研究论文,对近期出现的多种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进行了血清分型,发现BA.2.86已经分化为一种新的血清型。该研究为未来针对新冠病毒的多价广谱疫苗和抗体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为全球新冠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新冠病毒分化出5种不同的血清型。近期全球流行多种新型的Omicron变异株,其中XBB.1.16、EG.5 和 BA.2.86已被世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8

  • 基于甘蔗花叶病毒的侵染性克隆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叶健研究团队在Virology杂志发表论文,题为?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 vectors。该研究报道了首个能感染甘蔗的重组病毒载体——甘蔗条纹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甘蔗病毒过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甘蔗生物育种提供了新的可能,为研究甘蔗基因和获得新的优良性状甘蔗提供了快速手段。甘蔗花叶病是影响甘蔗产量的重要病原物,SCSMV是引起甘蔗花叶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但由于缺乏遗传学研究工具, SCSMV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8

  •  成都生物所合作研发生命策略指数评估物种灭绝风险

     地球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这场考验对我们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将人类推向了一场关系到地球生物历史的重大时刻,即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表现出极其复杂和动态的变化趋势。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着关于如何有效评估和保护物种的重要问题。当前,物种灭绝评估涌现出多种方案,包括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地球生命力指数(LPI)以及进化独特和全球濒危(EDGE)计划。然而,大多数现有的保护评估技术未能全面衡量影响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键因素,往往忽视了遗传变异的潜力以及物种扩散拓殖能力在整个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亟需一种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3-08

  • 刘叔文教授团队在HIV感染及艾滋病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艾滋病(AIDS)是主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药学院刘叔文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HIV-1包膜蛋白gp120的功能时,意外发现一条位于gp120的β20区段的多肽,能自发形成淀粉样纤维并显著地促进病毒感染,拮抗艾滋病药物恩夫韦肽的抗HIV活性(Tan et al., FEBS Letters, 2014)。淀粉样纤维是一类特殊的由天然蛋白质/多肽聚集形成的纤维结构,这些异常聚集的淀粉样纤维在体内沉积形成淀粉样斑块,与人类30多种淀粉样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这项研究中,该团队发现大多数衍生于gp120的β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4-03-08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张旭明副教授在手术机器人力感知方法上取得新进展

    2024年3月2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旭明副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上发表了题为“TransVFS: A spatio-temporal local-global transformer for vision-based force sensing during ultrasound-guided prostate biopsy”的研究论文。 前列腺癌严重危害男性健康,其发病率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第二位。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的金标准,但人工穿刺其阳性率不足50%。与人工穿刺相比,机器人辅助穿刺不仅能减少医生劳动强度,提高穿刺效率,而且可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3-08

  • 实验医学科/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耿佳研究员联合华西附二院陈路研究员在Nature Methods发文 合作破解蛋白质测序难...

    近日,我院实验医学科/检验医学临床研究中心/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耿佳研究员与华西第二医院陈路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Methods(IF:48)发表了题为“Real-time detection of 20 amino acids and discrimination of pathologically relevant peptides with functionalized nanopore”的研究论文。研究阐明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新策略,实现了对全部20种天然氨基酸的直接区分,提出并验证了纳米孔外切酶实时多肽测序(Nanopore E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4-03-08

  • Angewandte Chemie|黎后华团队发展天然产物结构单元构建新方法及全合成应用

    2024年1月25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黎后华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在线发表了天然产物结构单元构建新方法及全合成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the 1,3-Dienyl-5-Alkyl-6-Oxy Motif: Method Development and Total Synthesis”。 1,3-二烯-5-烷基-6-氧代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天然产物中,包括聚酮、生物碱、萜类等,在全合成领域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3-08

  • 陈苏仁课题组在CMLS发表文章揭示微管腔内结合蛋白TEKTIP1调控精子鞭毛轴丝稳定性的作用

    2024年3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陈苏仁课题组在国际细胞分子生物学领域知名期刊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发表了题为Tektin bundle interacting protein, TEKTIP1, functions to stabilize the tektin bundle and axoneme in mouse sperm flagella的研究论文,通过基因敲除小鼠和分子生化手段揭示了TEKTIP1蛋白发挥着稳定精子鞭毛微管腔内tektin束和轴丝稳定性的关键作用,推动了人们对于精子运动结构与分子机制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3-08

  •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徐剑教授团队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封面论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徐剑和博士生黄尤嘉在国内新闻与传播学领域顶级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2024年第1期)发表封面学术论文《游弋与分化:互联网对中国城市青年的文化价值观塑造与世代身份识别》。基于国内大范围的城市青年文化价值观调查数据,论文指出,相比于前序世代,当代青年呈现出两个文化价值观趋势:“游弋”与“分化”。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从时代身份识别、个体集群模式及媒体使用频率三个层面,塑造着当代青年如此的世代身份特征。“游弋”特征指当代中国青年总体上与关系集体和泛集体的关联出现松动,且有着更高的保留个体权利的需求。但游弋并非独立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3-08

  • 整形医院蒋海越团队研制一种挤出式生物打印双网络强韧弹性水凝胶,可用于复杂弹性组织再生

    2024年1月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蒋海越研究团队在Aggregate《聚集体》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Extrusion bioprinting of elastin-containing bioactive double-network tough hydrogels for complex elastic tissue regeneration”(挤出生物打印含弹性蛋白生物活性双网络强韧水凝胶用于复杂弹性组织再生)的研究论文。应用纯天然聚合物甲基丙烯酰明胶(GelMA)、邻硝基苄基接枝透明质酸(HA-NB)和弹性蛋白(Elastin)构成的双网络水凝胶体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药物所崔冰团队、药生所李珂团队与血研所姜尔烈团队合作阐释Th17细胞促进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白血病进展新机制及干预新策略

    2024年1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及核药基础与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崔冰研究员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李珂研究员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姜尔烈主任团队合作,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然通讯》)在线发表题为“Targeting IL-17A enhances imatinib efficacy in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靶向IL-17A增敏依马替尼对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B淋巴细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血液病医院安刚/邱录贵团队在国内首次证实蛋白质谱技术可用于靶向追踪血清M蛋白微创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灶

    2024年1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邱录贵团队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临床癌症研究》在线发布了题为“Monitoring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by targeted tracking serum M-protein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EasyM)”(蛋白质谱技术通过靶向追踪血清M蛋白微创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微小残留病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国内首次证实蛋白质谱(MS)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血液病医院安刚/邱录贵团队通过国内首个前瞻纵向血液病队列揭示MAF易位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重要预后价值

    2024年1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邱录贵团队在Haematologica《血液学》在线发布了题为“MAF translocation remains a strong prognostic factor despite concurrent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尽管常伴随其他高危遗传学异常出现,MAF易位仍然是骨髓瘤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的文章。该研究基于中国首个前瞻纵向血液病队列,比较初诊时携带和不携带t(14;16)/t(14;20)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情况,揭示了MAF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血液病医院安刚/邱录贵团队通过国内首个前瞻纵向血液病队列建立并验证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新模型(MPSS)

    2024年1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邱录贵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美国血液学杂志》在线发布了题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dividualized and weighted myeloma prognostic score system (MPS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个体化加权骨髓瘤预后评分系统(MPSS)在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开发和验证)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病原所王健伟、郭斐团队揭示中国人群针对天花疫苗的既存免疫力及对猴痘病毒的交叉保护性作用

    2024年1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王健伟、郭斐研究团队在国际传染病权威杂志Emerg Infect Dis《新发传染病》在线发表题为“Residual Immunity from Smallpox Vaccination and Possible Protection from Mpox,China”(中国人群对天花疫苗的既存免疫力及对猴痘可能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 作为天花疫苗,痘苗病毒天坛株(VTT)在中国消灭天花的卫生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0年世卫组织宣布根除天花后,国内停止了常规的天花疫苗接种。2022年9月中国报告了第一例猴痘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血液病医院马凤霞团队首次发现GSDME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死亡方式控制炎症进展和组织损伤

    2024年1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马凤霞副研究员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罗鸿博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布了题为“Gasdermin E dictates inflammatory responses by controlling the mode of neutrophil death”(GSDME利用调控中性粒细胞的死亡方式控制炎症反应)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Gasdermin E(GSDME)决定中性粒细胞的死亡方式及炎症反应的程度。 中性粒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宿主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血液病医院郝牧/邱录贵团队首次揭示支架蛋白CRIP1在多发性骨髓瘤蛋白质稳态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2024年1月1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郝牧/邱录贵团队在eBioMedicine《电子生物医学》杂志发表了题为“CRIP1 involves the 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myeloma via dual-regulation of proteasome and autophagy”的研究论文(CRIP1通过增强蛋白酶体和自噬活性介导多发性骨髓瘤对蛋白酶体抑制剂耐药)。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阐明了支架蛋白CRIP1参与自噬、蛋白酶体活性等蛋白质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增殖、耐药、疾病复发中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药植所杨美华团队发表结合贻贝仿生策略的PVDF基分子印迹膜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2023年11月1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杨美华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化学工程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Recyclable and selective PVDF-based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 combining mussel-inspired biomimetic strategy for dimethomorph elimination”(结合贻贝仿生策略的PVDF基分子印迹膜用于杀菌剂烯酰吗啉的去除研究)的论文。 农药残留问题是食品和中医药安全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其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血液病医院竺晓凡/阮敏团队首次提出外周血ctDNA可作为儿童AML患者MRD水平监测的重要标志

    2024年1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竺晓凡/阮敏团队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临床癌症研究》在线发布了题为“Early Detection of 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via Circulating Tumor DNA”(外周血循环肿瘤DNA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及风险分层中的早期检测作用)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外周血循环肿瘤DN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 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易树华团队通过中国首个WM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揭示RCD方案疗效优于BCD方案

    2024年1月1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易树华团队在Haematologica《血液学》在线发布了题为“Rituximab plus cyclophosphamide and dexamethasone versus bortezomib plus cyclophosphamide and dexamethasone in newly diagnosed symptomatic 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3-08


页次:31/1516  共30312篇文章  
分页:[<<][31][32][33][34][35][36][37][38][39][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