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袁吉锋团队与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教授合作在Chem Eng J发表多维度改造光合细菌提升光发酵制氢性能

    由于底物转化率高、产氢量大、可吸收的太阳能光谱较宽及底物来源广泛等优点,紫色非硫光合细菌(purple non-sulfur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PNSB)介导的光发酵制氢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生物制氢方法之一(图1)。然而,PNSB胞内ATP和还原力的供给不足限制了固氮酶活性和氢气的合成。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多维度策略来提高ATP和还原力供给,以提高PNSB产氢性能。近日,袁吉锋教授、张阳助理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院士合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ultidimensional engineering of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4-12

  • 夏宁邵团队在《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首个具有皮肤与神经双减毒性能的新型水痘减毒活疫苗Ⅱa期临床研究结果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VZV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感人群(血清学阴性)暴露后感染率高达60%-100%。VZV感染后有可能终身潜伏在神经系统中,大约30%的感染者在免疫力低下时会因潜伏的VZV重新激活而发生带状疱疹。国内外现有水痘疫苗均采用WHO推荐的水痘病毒减毒冈株(vOka)作为疫苗株,接种后可大幅降低儿童水痘的发病率。然而,vOka疫苗株并不是由单一病毒株组成,而是包含多种遗传背景不完全一致的病毒株,其中部分病毒株仍然具有致病性,极少数人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疫苗株导致的相关疾病。根据国外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在接种水痘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4-12

  • 上海交大先进体系结构实验室团队获DATE 2024最佳论文奖

    近日,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著名会议DATE 2024(Design, Automation and Test in Europe,欧洲设计自动化与测试会议)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召开。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先进体系结构实验室团队凭借点云神经网络的相关成果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获得了Track D的最佳论文奖。2024年DATE会议论文评选分为4个Track,本年度共收到有效投稿996篇,接收244篇,最终以0.4%的比例评选出每个Track的最佳论文奖1篇。获奖论文的题目为“FusionArch: A Fusion-Based Acce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4-12

  • 物理学院杨起帆、刘文静、肖云峰等人在微腔光学频率梳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的杨起帆研究员、刘文静研究员、肖云峰教授以及龚旗煌院士等人合作,实验上首次基于光子芯片获得了携带轨道角动量特性的光学频率梳。2024年3月2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集成涡旋孤子微梳》(“Integrated vortex soliton microcombs”)为题,发表于《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光学频率梳脱胎于飞秒锁模激光器,由一系列均匀间隔且具有相干稳定相位关系的频率分量组成,是测量和控制光学频率最精密的工具,在光谱学、微波光子学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2

  • 电子学院彭超课题组在《科学·进展》发表拓扑保护低插损片上光端口重要研究进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算力与运力需求呈现指数式增长,构建大规模、高带宽、高密度、高能效的新型芯片体系架构是后摩尔时代的重要方向。运用“光电融合”理念发展的大规模光电混合集成技术是解决后摩尔时代芯片架构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亟需高能效、大带宽和结构紧凑的光端口用于支撑光互连,满足诸如AI计算、数据中心等场景下海量、高速数据的通信需求。低插损光端口对降低系统能耗和提升链路功率预算余量至关重要。光栅耦合器作为光端口的一种,具有结构紧凑、可阵列化布置的优势,但其朝向衬底的能量泄露是其插损的主要来源。传统的对称光栅结构朝向衬底方向的无用辐射将导致高达近3d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4-12

  • 我院承担的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举行联合启动会

    启动会现场(记者 徐行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文娟)3月28日上午,由我校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油菜高产优质高抗宜机收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组大数据辅助设计育种”、“大豆重要性状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和“水稻生殖发育期耐高温机制和遗传改良”项目联合启动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4-12

  • 卤键对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及其与多肽结合影响的计算研究

    2024年3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朱维良/徐志建团队基于数据库统计分析,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蛋白/多肽中的卤键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蛋白-多肽相互作用界面的卤键可以增强它们的结合亲和力,蛋白内部形成的分子内卤键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而对于不能形成分子内卤键的蛋白质则会导致其结构稳定性降低。该研究成果以题为“Impact of Halogen Bonds on Protein–Peptide Binding and Protein Structural Stability Revealed by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的文章1发表于药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利用糖基转移酶为探针在靶向挖掘真菌源活性糖苷分子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宏伟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戴均贵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题为Targeted Discovery of Glycosylated Natural Products by Tailoring Enzyme-Guided Genome Mining and MS-Based Metabolome Analysis。该研究利用糖基转移酶为探针进行基因组挖掘,从真菌中高效定向发现多个结构新颖、药理活性广泛的糖苷化合物,为真菌中结构新颖活性天然产物的定向发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团队以糖基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解开人体对抗癌症的隐藏武器:断裂染色体的作用

    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微核激活的环鸟苷单磷酸腺苷单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的机制及其对肿瘤免疫的重要作用。这项研究阐明了以微核形成为标志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如何在控制先天免疫系统调节肿瘤进展的能力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发现加深了我们对细胞异常和免疫反应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并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染色体不稳定性是人类肿瘤的一个标志,是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不当,导致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这种现象在60%-80%的人类肿瘤细胞中很明显,并与癌症进展、复发、转移、治疗抵抗和免疫逃逸直接相关。了解染色体不稳定性影响癌症这些方面的分子机制可以显著提高我们对肿瘤发展的认识

    来源:AAAS

    时间:2024-04-11

  • 南京土壤所在稻田甲烷产生机制及减排丰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表明,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高达30%。如果在未来30年内减少50%的甲烷排放,将有助于在2050年前让全球平均气温下降0.2℃。稻田是大气重要的甲烷排放源,约占全球人为甲烷总排放量的10%。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随着化石能源逐步被清洁能源替代,稻田甲烷排放占全球人为甲烷的比重也将随之增大,其减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耕作模式复杂多样,稻田甲烷产生机制及其减控措施受诸多因素影响,有针对性的探明其过程机理及减排措施,将有利于水稻丰产下深入挖掘稻田甲烷减排潜力并提出区域适应性强的减排丰产协同技术模式。为此,南京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水生所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水域生态学的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毕永红团队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罗玮团队关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柯林斯冰盖湖泊和海湾细菌群落的合作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aquatic ecosystems near the Collins glacial (Fildes Peninsula, Antarctica)”为题发表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论文DOI: 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4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水生所在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有性生殖在真核生物的繁衍与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不同物种中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关于有性生殖的调控过程,尽管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等真核生物中均有研究,但系统性的、深入到分子机制层面的研究仅局限在少数生物中。模式生物四膜虫是一种具有七种性别(交配型)的原生动物,代表了一类进化上起源较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其作为模式生物的特点及其进化地位,为系统、深入地阐明真核生物早期分化类群的有性生殖调控过程,探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机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团队对四膜虫有性生殖的调控开展了十多年的系统研究。相继发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水生所在生物膜形成对塑料中典型添加剂释放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随着塑料制品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塑料生产过程中会存在大量添加剂的使用,这些添加剂本身的毒性效应使其成为塑料生态风险的重要组成。了解塑料中添加剂的环境行为是评估其生态风险的前提条件,而在真实环境中,塑料中添加剂的环境行为除了被各种理化参数控制外,还可能受到生物活动的影响。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吴辰熙团队的一项研究,从塑料表面生物膜作用的角度出发,为塑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添加剂的环境行为提供了新的见解。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被认定为内分泌干扰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生态系统多物种联合的植被恢复措施研究中获进展

    由于荒漠生态系统恶劣的环境条件,植被恢复往往具有巨大的挑战性。采用种植本土物种来加速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是一种积极的植被恢复措施。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有效性,仔细挑选种植的物种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人工种植林中,物种的多样性将导致更高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特别是当所选择的物种具有互补的生态位特征时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促进合作并减少资源竞争。然而,对于生长在极端干旱与养分贫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典型荒漠植物间是否存在互补生态位,多物种联合栽培是否能够提供更高的生态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曾凡江研究员团队,对塔克拉玛干极端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功能层面揭示干旱诱导的磷循环限制研究中获进展

    土壤水分条件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但不同水分条件对极端干旱的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磷有效性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磷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来应对干旱情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曾凡江研究员团队,以典型的荒漠深根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为研究对象,在两种水分供应 (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5%–35% 和 65%–75%)和四种磷供应 (0, 1, 3, and 5 g P m–2 y–1)梯度下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室外栽培试验。研究重点关注了土壤Hedley-P库和参与土壤微生物磷循环关键过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昆明植物所总结植物重瓣花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

      演化生物学中一个“恼人之谜(abominable mystery)”就是花器官的神奇出现和多样化(达尔文,1868)。通常,一朵花从内而外包含四类器官: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雌蕊);而被子植物中由萼片和花瓣形成的花被(perianth)形成了异常丰富多彩的展示性组织,对其传粉成功和物种延续至关重要。因应环境因素的高度可变,植物发展出了重瓣花(doubled flower,DF)。DF性状不仅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创新性状,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性状,在经济作物特别是包括玫瑰、康乃馨等切花园艺作物中受到强烈人工选择,故而其分子遗传调控机制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金勇团队长期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昆明植物所完成粘蛋白相关肿瘤碳水化合物抗原的集群式合成

      粘蛋白类型的O-聚糖在许多生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调节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蛋白的稳定、构象和结构,涉及到细胞的黏附和免疫反应等等。有趣的是,癌细胞表面粘蛋白类型的O-聚糖的异常表达通常与肿瘤进展的不同阶段和各种人类疾病相关,并且可以将它们与正常的组织区分开来。因此,粘蛋白相关肿瘤碳水化合物抗原是癌症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然而,如何高效获取一系列粘蛋白相关肿瘤碳水化合物抗原依然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难点是如何高立体选择性的构建α-2-脱氧-2-乙酰氨基-半乳糖糖苷键。2021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肖国志专题组提出了融合试剂调控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适应青藏高原强紫外辐射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是全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强烈的紫外辐射是高原环境的典型特征之一,但植物适应UV-B辐射的分子机制仍需要进一步解析。低剂量的UV-B辐射是一种环境信号,植物的紫外受体UVR8蛋白感受并起始UV-B诱导的植物光形态建成进而调控植物发育;强UV-B会破坏DNA,引发活性氧积累并对植物造成损伤。蔓菁(Brassica rapa var. rapa)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高海拔地区传统种植的十字花科作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植物进化与适应专题组已经成功建立了蔓菁基因原位杂交技术(相关链接)和基因编辑体系(相关链接),并获得了高质量基因组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4-11

  • 蛋白质设施用户发布国产首个单药使用的新冠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剂药物临床前研究成果

    蛋白质设施用户发布国产首个单药使用的新冠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剂药物临床前研究成果         新冠病毒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小分子药物是抗击新冠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来瑞特韦片(Leritrelvir,研究代号:RAY1216)是国内首款无需联用药效增强剂利托那韦靶向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Main protease,Mpro)的小分子化学药物。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实验室钟南山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

    来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时间:2024-04-11

  • 【科研动态】华中科大胡文君副教授、刘钢教授团队AFM:基于普通明场成像的超表面等离子...

    2024年4月9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胡文君副教授和刘钢教授团队在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杂志发表了题目为“Nanoplasmonic Affinity Analysis System for Molecular Screening Based on Bright-Field Imag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设计出了基于普通 LED 白光照明的明场反射成像系统,并应用新开发的 Meta-SPR 芯片色度分析算法,通过微滴定点实现了高灵敏度的分子相互作用检测、多样品检测和背景噪声去除。 随着生物制药领域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抗体药物以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4-11


页次:5/1513  共30257篇文章  
分页:[1][2][3][4][5][6][7][8][9][10][>>][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