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首都医科大学等合作发表Nature子刊文章:
    补体信号通路在骨骼肌再生中的重要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杜杰研究员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宋文超教授合作,发表了题为“Complement C3a Signaling Facilitates 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 by Regulating Monocyte Function and Trafficking”的文章,发现补体C3a信号通路能调节单核细胞的功能和聚集促进骨骼肌再生,这是补体系统调控骨骼肌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的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12月12日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杜杰研究员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宋文超教授,第一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张聪聪

    来源:首都医科大学

    时间:2017-12-29

  • 上海交大最新文章:GWAS研究揭示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结构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Amylose Biosynthesis in Maize Kernel”的论文,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系统研究了玉米籽粒中表型直链淀粉的含量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的连锁研究,筛选出了与直链淀粉合成相关的关联SNPs以及有潜力的候选基因,为遗传调控研究玉米淀粉含量和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上,这项研究由由上海交通大学王文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巫永睿研究组以及沈阳农业大学黄瑞东研究组合作完成,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上海交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17-12-29

  • 中外学者Nature Cell Biology发文:
    脂肪细胞对造血干细胞放化疗后再生的调控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Bone marrow adipocytes promote the regeneration of stem cells and haematopoiesis by secreting SCF”的文章,揭示了骨髓脂肪细胞对造血干细胞放化疗后再生的正调控作用,颠覆了过去脂肪细胞作为造血抑制物的经典认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周波(同为第一作者)和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ean J. Morrison。成年人腿骨中50%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29

  • 上海交大医学院张晓玲组:MicroRNA-145通过直接抑制MKK4
    减弱骨关节炎中TNF-α驱动的软骨基质降解

    骨关节炎(OA)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特征有软骨破坏、软骨下骨重建及滑膜炎症。这些情况主要归因于关节软骨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之间的不平衡,尤其是分解代谢的增加。促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是这种稳态失衡的关键介质。一般来说,细胞因子如IL-1β和TNF-α增加基质降解酶基因的表达,进而降解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然后降解的ECM碎片进一步促进滑膜炎症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并最终导致软骨破坏。另一方面,细胞因子也会钝化软骨ECM的合成。因此,迫切需要具有抗炎特性的分子。已知炎症呈现级联放大效应,意味着由蛋白激酶组成的信号级联,特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2-29

  • 滋养层干细胞分化和胎盘细胞发育新发现

    哺乳动物胎盘是胚胎发育至关重要的器官。在小鼠胎盘中,母体与胚胎界面组织(labyrinth区域)具有复杂分支状结构,确保充分的母体胚胎之间物质交换。labyrinth区域发育发育不全可导致胚胎妊娠中期死亡,显示该区域对于胚胎发育至关重要。 从早期滋养层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两层滋养层合包体细胞(SynT-I, SynT-II)构成了labyrinth区域的母体-胚胎物质交换界面。然而其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张建实验室的最新研究发现激活Wnt信号通路可以将滋养层干细胞高效定向分化成均一的滋养层合包体II(SynT-II)细胞,并抑制胎盘类型细胞分化。这项发现使得在体外研究这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28

  • Sci Rep:青藏铁路对普氏原羚种群基因交流的影响

    日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罗述金研究员团队及合作者通过线粒体测序和微卫星基因分型,对中国特有物种普氏原羚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分析,并首次揭示了近期通过修建护栏网实现全线封闭的青藏铁路,已经开始阻隔普氏原羚基因交流,可能加剧栖息地片段化。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全世界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为我国特有物种,目前其野生种群仅分布于青海湖地区,仅存1300-1600只。栖息地的丧失和种群片段化是威胁普氏原羚种群恢复的重要因素,而青藏铁路由于横穿目前最大的分布区——哈尔盖,该地区于2006年在铁路两侧建设近两米的护栏网,使之从开放式成为全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12-28

  • 河南农大李潮海组:miRNA,靶基因和植物激素分析
    揭示玉米子房不完全融合心皮的发育

    玉米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谷类作物之一,是栽培作物中被广泛用作遗传研究的模式生物。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具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序:雄穗(雄花序)和雌穗(雌花序)。雌花序中雌蕊的发育对玉米籽粒发育和籽粒产量形成至关重要。雌蕊由三个心皮融合而成,而不完整的心皮融合会导致果皮上出现小孔。缺乏完整果皮的保护,病原体很容易感染玉米籽粒,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另外,播种后这些籽粒更容易腐烂,因此,完整的心皮融合对于粮食安全以及种子活力的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关于玉米心皮融合发育的研究很少,对涉及心皮融合的调节基因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河南农业大学李潮海课题组利用小RNA测序来检测在不完全心皮融合时miRNA的活性,并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2-28

  • 山西医科大学《Allergy》发现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新机制

    作者:高照慧 薛金梅近些年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病机制迄今未明。既往研究提示免疫功能失调是其发病的关键,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已经被广泛研究,而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对气道变应性炎症的调节机制仍需深入探讨。新近,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赵长青、薛金梅教授团队完成了一项关于过敏性鼻炎中蛋白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2,PAR-2)与Bregs中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的相关性及对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该

    来源:山西医科大学

    时间:2017-12-27

  • 江南干细胞研究院:发现肾脏切除后再生修复的机制

    传统的观点认为肾脏受损之后其肾单位是无法再生修复的。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在急性肾脏损伤发生之后,肾脏的结构性破坏和功能损伤或许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的。特别的,在临床上治疗肾脏肿瘤时常常需要用到“部分肾脏切除(partial nephrectomy)”手术。那么肾组织被部分物理切除后能否依靠内源干细胞来完成再生修复呢?近日,同济大学医学院、浙江省江南干细胞研究院的研究者们在Life Sciences期刊发表论文,阐述了肾脏部分切除后再生修复的机制。研究者们首先构建了小鼠部分肾切除手术模型,在这一模型中,研究者们发现小鼠肾脏遭到物理性损伤后第一天就会有大量的Sox9阳性肾脏干细胞被激活,这

    来源:浙江江南干细胞研究院

    时间:2017-12-27

  • NAR发现线粒体翻译质量控制对于胚胎发育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与芬兰科学家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diting activity for eliminating mischarged tRNAs is essential in mammalian mitochondria为题,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哺乳动物细胞含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翻译系统:细胞质和线粒体翻译系统。人线粒体翻译系统合成13种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氧化呼吸链复合物亚基,对于氧化呼吸链复合物的组装及线粒体功能至关重要。细胞质翻译系统需要高度的保真性,以确保核基因信息的精确传递。例如,小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27

  • 杭师大沈波组:水稻叶片衰老相关蛋白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大米的需求不断增加。为确保粮食安全,提高水稻生产成为人类的首要任务之一。但是,水稻籽粒的产量往往受到叶片衰老的严重影响。例如,梁优培9号(LYP9)超级杂交稻具有较高的抗病性优势,但对衰老较敏感,常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因此,了解水稻叶片的衰老机制将有助于延长水稻的生命周期。植物叶片衰老包括各种生理过程,包括叶绿素和蛋白质降解,光合作用终止,分解代谢物和营养物质的转运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响应。近年来,一些与衰老相关的基因(SAGs)已经被确定。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有研究揭示叶片衰老期间的全局基因表达模式。然而,迄今为止,关于水稻叶片衰老期间翻译水平相关变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2-27

  • Plant Cell发布RNA表观遗传学新发现:植物N6-甲基腺嘌呤动态可逆调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432002,21372022,21210003)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何川/贾桂芳课题组在高等植物N6-甲基腺嘌呤(m6A)动态可逆调控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ALKBH10B is An RNA N6-Methyladenosine Demethylase Affecting Arabidopsis Floral Transition”(ALKBH10B是影响拟南芥成花转换的N6-甲基腺嘌呤去甲基酶)为题,于2017年11月27日在The Plant Cell(《植物细胞》)在线发表。N6-甲基腺嘌呤(m6A)是mRNA上最丰富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12-26

  • Stem Cell Rep:如“滚雪球”般的细胞命运执行

    在果蝇肠上皮前体细胞分化为肠内分泌细胞的过程中,Phyllopod介导了一个正反馈环路,如“滚雪球”般使细胞命运的执行因子在细胞中的不断表达和积累,从而驱动了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化与成熟。2017年12月21日,袭荣文实验室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Phyllopod-Mediated Feedback Loop Promotes Intestinal Stem Cell Enteroendocrine Commitment in Drosophil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在果蝇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 ISC)向肠内分泌细胞(

    来源:NIBS

    时间:2017-12-26

  • 西南大学曾凯芳组:油斑病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及萜类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柑橘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果树作物之一。油斑病是柑橘类水果的一种生理病症,发生在收获期和收获后贮藏期间。目前已在各种柑橘作物中发现这种病症,对果实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油斑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油腺破裂,油腺相邻的表皮呈现组织坏死,形成不规则形状的黄色,绿色或棕色斑点等。有研究表明在果实生长、成熟和贮藏期间的昆虫攻击,机械损伤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油斑病的发生。机械损伤是导致油脂从腺体释放的原因。此外,有研究揭示了柑橘中的油斑病与柑橘皮油脂释放之间的密切关系。有研究报道柑橘皮油脂和橙油的主要成分二柠檬烯可以诱导油斑病。因此,研究参与皮脂释放的影响对于对于了解油斑病致病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柑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2-26

  • 南科大教授发表PNAS文章

    12月12日,南科大植物与食品研究所郭红卫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 “Ethylene Promotes Root Hair Growth through Coordinated EIN3/EIL1 and RHD6/RSL1 Activity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根毛是植物根表皮的管状突起,是植物吸收水分、矿质元素以及与土壤微生物进行相互作用的重要器官。根毛的生长发育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其生长密度与相对长度都可应对土壤环境的不同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是研究植物环境响应的良好模型。乙烯是植物重要的环境胁迫信号分子,对根毛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很早就被发现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时间:2017-12-25

  • Cell子刊:水稻耐寒调节新途径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局部温度异常直接威胁作物生产。对作物耐受低温的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基于分子设计的作物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目前,水稻耐寒信号转导途径框架业已建立,但其成员间的调节机制却知之不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率领的研究团队,针对OsbHLH002为核心的调控途径开展研究,揭示了调控水稻对低温响应和耐受的新途径。OsbHLH002是水稻bHLH转录因子家族一百多个成员之一,是耐寒信号途径中的核心成员。该蛋白与拟南芥ICE1蛋白同源性最高,因此也被称作OsICE1。研究表明,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OsMAPK3和泛素连接酶OsHOS1能够精细调节OsbHLH002的活性与积累,进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25

  • 香港浸会大学Nature子刊:世界首创新一代智慧型肿瘤靶向化合物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water-soluble nucleolin aptamer-paclitaxel conjugate for tumor-specific targeting in ovarian cancer”的文章,利用具靶向癌细胞的适配子,加上具有高细胞毒活性的天然产物,形成新一代的智慧型肿瘤靶向化合物,有助肿瘤治疗并减低毒副作用。目前团队已为新化合物申请中国专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研究团队由浸大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教授与技术开发部主任兼教学科研部副主任张戈教授率领,团员包括研究助理教授李芳菲博士和三名

    来源:香港浸会大学

    时间:2017-12-22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计划启动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人体与环境健康的微生物组共性技术研究”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计划”启动会在京举行。这个斥资3000万元的计划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整合了包括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昆明动物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及协和医院等14家中科院内外单位共同参与。当前,微生物组研究正成为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前沿阵地。美、加、日、法等国纷纷部署微生物组研究国家计划。我国在微生物资源、生态环境多样性、人群多元化、中草药医疗健康等方面具有优势和特色,但尚未有统筹布局研究计划和项目。为此,与会专家对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这一领域内的先行项目非常激动。“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7-12-22

  • 《Immunity》12月封面文章;中科大发现自然杀伤细胞促进胚胎发育

     蜕膜NK细胞(黄色细胞)在滋养层细胞(绿色细胞)的刺激下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白色和蓝色颗粒)促进胚胎生长(Immunity2017年12月封面,傅斌清创意、王国燕绘图)。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形成特殊的母胎界面来呵护胎儿的正常发育。母胎界面包括大量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NK),这种细胞在妊娠前三个月占淋巴细胞总量的70%,如此大量存在的dNK细胞在胚胎发育中发挥何种作用尚不清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魏海明教授和田志刚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在人和小鼠早期妊娠蜕膜组织局部,存在大量CD49a+Eomes+NK细胞亚群,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胚胎的发育。缺失这种可以分泌生长因子的NK细胞,会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21

  • 中国学者再发Nature Genetics文章:单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组新发现

    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与第三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DNA Methylome Sequencing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的文章,利用单细胞DNA甲基化组高通量测序方法,首次在单细胞分辨率对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DNA去甲基化和从头加甲基化的动态变化、父母本基因组差异甲基化等关键特征。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汤富酬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和闫丽盈研究员。在哺乳动物基因组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12-20


页次:540/1513  共30257篇文章  
分页:[<<][531][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