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通官微
陪你抓住生命科技
跳动的脉搏
Cell:不一样的镇痛机制
【字体: 大 中 小 】 时间:2014年06月23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法国科学家Priscille Brodin和Laurent Marsollier领导团队对Buruli溃疡(一种热带病)患者的病变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尽管患者的创口范围较大也比较严重,但还不如一些小伤口疼,比如抓伤和轻度烧伤。研究显示,这种疾病会通过一个镇痛机制,限制痛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理解这一机制将有助于人们开发新型止痛药。
生物通报道:皮肤受伤后会向大脑发送信号,使我们感觉到疼痛。法国科学家Priscille Brodin和Laurent Marsollier领导团队对Buruli溃疡(一种热带病)患者的病变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尽管患者的创口范围较大也比较严重,但还不如一些小伤口疼,比如抓伤和轻度烧伤。研究显示,这种疾病会通过一个镇痛机制,限制痛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理解这一机制将有助于人们开发新型止痛药。
Buruli溃疡是由溃疡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ulcerans)引起的,是继肺结核和麻风之后的第三大分支杆菌病。这种病主要影响儿童,细菌分泌的毒素mycolactone会破坏皮肤组织,引起溃疡性的皮肤损伤。在疾病早期,感染造成的创口虽然面积较大但并不特别疼,因此家长们往往并没有很快寻求医疗帮助。现在,研究人员找到了上述现象背后的分子原因。
迄今为止,人们一直以为Buruli溃疡不疼是因为神经组织受到了的破坏。但研究人员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小鼠感染模型中神经损伤只发生在Buruli溃疡的晚期。他们又将毒素mycolactone注射到小鼠体内,以便观察它对痛觉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这种毒素本身就能够抑制痛觉。
“问题的实质在于,毒素mycolactone能够与神经元相互作用,阻止神经信号的传递,” 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Inserm)的Laurent Marsollier说。
研究团队通过先进的成像技术展示,mycolactone能够与神经元上的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2)相互作用,导致钾离子渗漏。而钾离子外流会使神经元超极化,限制了局部的神经冲动(痛觉信号)传输。
随后,研究人员在受到溃疡分枝杆菌感染的小鼠中,阻断了血管紧张素受体2的表达,使其无法与毒素mycolactone相互作用。结果这些小鼠开始对创口的痛觉敏感起来,证实了毒素的作用机制。(延伸阅读:Cell子刊:华人学者解析慢性痛)
研究指出,溃疡分枝杆菌采用了一种新型感染策略,通过分泌毒素阻止创口产生痛觉。“在这一机制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开发出缓解疼痛的新药物,”Inserm的研究主管Priscille Brodin说。
事实上,这种能够抑制痛觉的分子与现有止痛药完全不同,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镇痛途径。此外,血管紧张素受体2也可以成为止痛的新靶标,因为有其他研究指出,阻断这一受体可以减少疱疹病毒带来的痛感。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
Mycobacterial Toxin Induces Analgesia in Buruli Ulcer by Targeting the Angiotensin Path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