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 - Magazine of European Medical Oncology》:Evaluating antifungal prophylaxis strategies in pediatric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analysis of amphotericin B, itraconazole, and voriconazole
编辑推荐:
为解决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对 92 例患者 394 个抗真菌预防周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三种药物疗效相似,伏立康唑不良反应少。该研究为儿科 AML 抗真菌管理提供参考。
在儿童血液疾病的治疗领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个绕不开的 “大麻烦”,它占了儿童白血病的 20%。近几十年来,化疗和支持治疗虽有进步,可治疗带来的长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却让孩子们陷入了严重感染的 “泥沼”,其中侵袭性真菌病(IFD)更是 “雪上加霜”,成了导致患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欧洲指南推荐对所有儿童 AML 患者进行初级抗真菌预防(AFP),但适用于儿童的抗真菌药物在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数据却少得可怜。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圣安娜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 Anna Cvrtak、Heidrun Boztug 等人,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试图为这一困境找到解决办法 。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memo - Magazine of European Medical Oncology》上,为儿童 AML 的抗真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人员对 1998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圣安娜儿童医院治疗的 97 例初诊 AML 患儿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其中 92 例接受了至少一个 AFP 周期的治疗。研究主要评估了两性霉素 B(AmB)及其脂质体(L-Am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期作为初级 AFP 的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这些药物在临床环境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实用性,以及预防 IFD 的有效性。
研究用到的主要关键技术方法如下:
- 样本选取:选取 97 例初诊 AML 患儿,排除部分不符合条件的患者后,对 92 例患者进行研究。
- 药物使用: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当地方案,在化疗后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 [ANC]≤0.5 g/L)时开始抗真菌预防,持续至中性粒细胞恢复或下一化疗疗程。
- 评估方法:依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 v 5.0)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级;通过多种检查手段监测 IFD,依据国际共识标准诊断 IFD。
研究结果如下:
- 患者基本情况:92 例患者纳入分析,中位年龄 8.8 岁,共接受 394 个 AFP 周期,使用 AmB(139 个周期,35%)、伊曲康唑(107 个周期,27%)或伏立康唑(148 个周期,38%)。
- 安全性和耐受性:93% 的 AFP 周期出现不良事件,多数为 1 - 2 级。AmB 肾毒性(低钾血症和肌酐升高)较三唑类药物更明显(p<0.01) ,需钾补充的比例更高(33%) 。不同 AmB 制剂间毒性无显著差异。三唑类药物组不良反应也较常见,但未发现显著肝毒性和胃肠道并发症。
- 疗效:AFP 停药率为 7%,因不良事件停药率为 3% 。伏立康唑组转为经验性或抢先抗真菌治疗的频率显著低于 AmB 和伊曲康唑组(p<0.01 和 p<0.05) 。IFD 总发生率为 7% ,不同药物预防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确诊 IFD 病例均由曲霉菌属引起,且均发生在 1999 - 2007 年,研究期间无 IFD 相关死亡。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指出,该研究中多数患者经历的不良事件轻微可控,停药率低,三种抗真菌药物安全性良好。虽然三种药物疗效相似,但伏立康唑不良反应更少,口服方便且中枢神经系统(CNS)穿透性好,是抗真菌预防的首选药物。不过,该研究存在局限性,如回顾性设计、AFP 政策变化、样本量有限等。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依然为儿童 AML 的抗真菌预防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临床医生在实际治疗中做出更合理的选择,改善患儿的治疗结局。